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智慧醫療再進化 病人在家一覺醒來就可完成洗腎 2019-05-30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報導

發佈日期:
發佈者:Nephro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1210

台灣有洗腎人口逾8萬人,但一周3次到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易影響生活節奏,可居家操作的腹膜透析成為另一項好選擇。隨科技進步,腹膜透析可全自動化,腎友利用夜晚8小時睡眠時間即可完成洗腎,還可將治療數據上傳雲端,醫師隔日即可掌握病人洗腎狀況,是遠距居家照護好幫手。

台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黎思源表示,當腎友的疾病進展至尿毒症後,治療上有三項選擇,首選是換腎,但不是每人都等得到腎臟可用;再來即是洗腎,使用透析液進行毒素清除,方法包括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二種模式。

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有何不同?黎思源說,前者屬傳統方法,患者每周3次到醫院報到,由醫護人員進行4小時透析治療;而後者則是在醫護人員指導後,患者在家自行操作更換透析液,每日進行2到5次、每次約20分鐘完成,每月回醫院回診一次即可。實證研究,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清除率、感染率和成功率都相同。

黎思源說,若把尿毒症比喻為近視眼,必需戴上眼鏡才看得清,那血液透析就是傳統眼鏡,而腹膜透析就是隱形眼鏡,端看病人習慣選用哪一項。僅有腹部曾接受大刀的病人,不適合使用腹膜透析。所以,常出國或有工作的中壯年腎友較常選用腹膜透析,不用三天兩頭就到醫院報到,跨越時間和地理限制。曾有病人利用腹膜透析洗腎10多年,長官和同事從未發現他是洗腎病人。只不過,國內8萬多名洗腎患者,僅約1萬名患者使用腹膜透析,與香港洗腎患者九成使用腹膜透析相比,選擇大相逕庭。黎思源分析,可能是台灣醫療可近性高,或患者可能憂心自己不夠專業,或年長病人較保守不願學,才傾向將洗腎工作交給醫護人員處理。

但黎思源表示,腹膜透析的優點是能維持腎友的生活節奏,比起血液透析的間斷式治療,腹膜透析屬緩慢而持續地清除毒素與移除水分,不會一下子就使患者脫水3公斤,所以對心血管系統影響較少,飲食控制也不如血液透析嚴格。只是,普通活動式腹膜透析(CAPD)的使用有一項要求,也就是換液地點必須是沒有落塵的地方,上班或出外旅遊都要特別尋找好的空間才能進行換液。對此,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唐德成說,近年發展出全自動透析儀器(APD),腎友只要睡前將機器打開,機器會在睡覺8到10小時期間內自行換液,醒來時透析就完成,再關閉機器就好。簡言之,腎友每天透析一次即可。

開發腹膜透析的雲端管理系統,可搭配全自動透析儀器使用,腎友每一次的換液和生理數據直接上傳雲端,所有紀錄不必用紙本手抄。如此一來,無論病人住在深山或海邊,只要有電信網路,醫師均能利用雲端管理系統掌握患者的透析量和脫水量,不必等病人每一個月回診一次才知道。若評估有需要,醫師也可在醫院裡「隔空」調整儀器的灌液量或透析時間。倘若病人突然脫管,例如內急上廁所,或是當晚完全沒有洗腎,醫師也能清楚掌握病人動向。以北榮為例,護理師隔日即可發現,並打電話詢問患者狀況,提醒患者盡量每天換液,才可維持病況。唐德成表示,雲端管理不只省去手寫紀錄的麻煩,也能避免人為騰寫的錯誤或疏漏。醫療端可建立資料庫,以大數據分析透析量、感染率、併發症或死亡率等,達到智能化管理模式,進而提升腹膜透析的洗腎醫療品質。

腹膜透析發展演進,黎思源形容,這就像手排車進化成自排車,再發展出自動化安全駕駛系統。而新一代全自動腹膜透析雲端監測系統歐美國家一年前就開始使用,台北榮總是於今年4月導入,為我國首例,目前共有9名患者使用。唐德成強調,不論是血液透析、活動式腹膜透析和全自動腹膜透析,均有健保給付,民眾無額外花費,醫療端所獲得的健保支付點數也差不多。站在醫者立場,全自動腹膜透析加上雲端監測系統為腎友帶來更便利的選擇,值得推廣,讓洗腎人生不再黑白。

台北榮總今年四月導入新一代全自動腹膜透析雲端監測系統,為我國首例,目前共有9名患...

台北榮總今年四月導入新一代全自動腹膜透析雲端監測系統,為我國首例,目前共有9名患者使用。左為黎思源醫師、右為唐德成醫師。圖/黎思源提供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