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社會心理相關衛教
:::

6-9月大發展水準嬰兒居家手冊

6-9月大發展水準嬰兒居家手冊

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社會心理輔導編制

一、原則

  1. 反複的做
  2. 以嬰兒的反應、喜好、注意為主
  3. 在清醒、精神狀況好時進行
  4. 人是此時最佳的玩具,善用您變化多端的聲音、表情、動作等
  5. 可選用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玩具:可動、可發出聲音、色彩鮮豔,可懸吊或利於抓握。·
  6. 透過聲音說話、表情、觸摸…等回應孩子的行為重複而形成默契。

二、建議活動

聽覺刺激:聽與說

  1. 孩子已會轉頭,所以在孩子後面說話,吸引孩子轉頭或發出ㄚㄨ等各種聲音並回答他的訊號(如哭與笑)與聲音。如換尿片時說:尿尿了,是不是很不舒服…睡覺前唱搖籃曲。(照顧者)
  2. 模仿對話:面對面與孩子說話,並觀察孩子的反應。模仿孩子所發的聲音或語調;讓孩子注意大人的說話。
  3. 配合歌曲節奏,帶孩子做簡單的動作,如:拍拍手
  4. 給予其他美妙聲音聆聽(如音樂,但不要一直放不停)

視覺方面:

  1. 讓孩子坐著:將玩具左右、上下晃動,讓孩子眼光追隨玩具移動。
  2. 孩子趴著匍匐前行時,讓孩子看各種移動的玩具。
  3. 帶孩子到戶外散步,讓孩子觀看景物或來往的人車。
  4. 玩遮臉遊戲:大人反覆在對孩子說「哇,不見!」時把臉遮住,過一會兒再把臉露出來說「在這裡」。孩子坐著,大人握著孩子的手教他玩遮臉的遊戲。
  5. 鏡子遊戲:將孩子抱到鏡子前面,帶他或讓他用手模或將臉靠近鏡子;孩子看鏡中的自己,母親可在鏡中出現,對嬰兒露出笑臉

手部操弄

  1. 此年齡孩子無法坐穩玩東西,所以採坐在膝上的姿勢:在孩子面前緩慢晃動玩具,若孩子抓不到則讓玩具靜止;若孩子會伸手碰觸但無法抓準,則放慢晃動的速度;隨著孩子靈巧度的增加,調整晃動的速度與範圍。
  2. 給不同質料、形狀、重量、堅固物體觸摸與握住;若孩子已能伸手,則放在遠近範圍讓孩子自行抓取;觀察孩子,此年齡喜歡放在嘴內,但可帶孩子搖玩具、或帶孩子敲發出聲音,再從孩子手中拿走玩具。
  3. 紙的遊戲:將不要的紙,放在孩子面前,大人先慢慢撕給孩子看;先撕一點缺口,再讓孩子自己撕;或兩人合力一起撕
  4. 在孩子可抓穩玩具之後,可以拿起嬰兒手中玩具在孩子面前丟入大箱子,再另外拿一個玩具,指大箱子邊丟玩具邊說「丟」。帶孩子的手做丟入箱子的動作與說「丟」;或帶孩子取出箱中的玩具。
  5. 手指伸入小洞的遊戲:準備洞口剛好適合嬰兒將手指伸入的大小,帶孩子或讓孩子將手指伸入、觸摸洞
  6. 敲打玩具:準備小鼓或玩具等讓小朋友盡情地敲打。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