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神經放射線科

神經放射科簡介

一、歷任科主任:

第一任:張遵醫師 (民國64年8月至民國69年1月)
1.發展腦內注氣攝影術。
2.發展腦血管攝影術診斷顱內疾病。

第二任:李仁杰醫師(民國69年1月至民國74年7月)

  1. 發展頭頸部腫瘤之手術前栓塞,以減免手術時失血。
  2. 可分離式囊球治療頸動脈海綿竇瘻管(民國74年3月)。

第三任:鄧木火醫師(民國74年8月至民國95年7月)

  1. 在本院用經眼眶穿刺海綿竇治療一再復發之頸動脈海綿狀竇瘻管(民國76年6月)。
  2. 用栓塞術(併用可分離式囊球及液態栓劑)成功治療顱內動脈瘤(民國77年9月)。
  3. 推展使用血管支撐架治療頭頸部動脈狹窄及急性缺血性中風之血管內血塊溶解術。

第四任:郭萬祐醫師(民國95年8月起)

  1. W.Y.Guo, H.C. Pan, H.M. Wu, W.Y. Chung, C.Y. Shiau, L.W. Wang, H.J. Chiou, M.Y. Yen, M.M.H. Teng, 1998, Radiosurgery as a treatment alternative for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of cavernous sinus. AJNR 19:1081-1087
  2. W.Y. Guo, S. Ono, S. Oi; S.H. Shen, T.T. Wong, H.W. Chung, J.H. Hung, 2006 Dynamic Motion Analysis of Fetuse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by Cine Fetal MR Using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with Parallel Imaging Technique-A Preliminary Result. J Neurosurgery (Pediatrics) 105:94-100 本研究節錄部份影片供觀賞 。(本影片僅供院內觀賞,版權屬郭萬祐主任所有)
  3. 相關文章刊載於數本醫學雜誌中 

第五任:羅兆寶醫師(民國105年2月起)

現任:張豐基醫師(民國110年4月起)

二、本科最傑出醫療技術

神經放射科傑出的技術一:

「由眼眶經上眶裂穿刺以治療海綿狀竇血管疾病」技術

民國76年6月,治療一個一再復發之頸動脈海綿狀竇管之病例。這是經一個完整的眼眶,直接穿刺海綿狀竇以達到治療之目的的技術。此病例已在1988年於美國神經外科學雜誌(Neurosurgery)發表[1]。於民國1989年獲臺北榮總醫療技術創新獎。此技術繼續累積病例,而於1995年在放射雜誌(Radiology)發表[2]。此技術於1999年以電腦展示參加在聖地牙哥舉辦之北美神經放射線醫學會(Neuroradi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會議展覽,獲頒Cum Laude獎狀。

  1. Teng MMH , Guo WY, Lee LS, Chang T. 1988. Direct puncture of the cavernous sinus for obliteration of a recurrent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Neurosurg. 23:104-107.
  2. Teng MMH,Lirng JF,Chang T,Chen SS,Guo WY,Cheng CC,Shen WC,Lee LS. 1995. Embolization of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by Means of Direct Puncture through the Superior Orbital Fissure. Radiology 194:705-711

神經放射科傑出的技術二:

"腦動脈瘤之血管內治療(栓塞術)"

動脈瘤是動脈壁有缺陷,承受不了血的壓力,而形成局部的膨出所造成。腦動脈瘤破裂的全部死亡率甚高,倖存者中有許多人留下中風症狀如癱瘓。動脈瘤的典型治療方法是神經外科醫師用「顯微血管夾」夾住動脈瘤與正常動脈之交界處(此處稱動脈瘤的頸部)。然而有些動脈瘤沒有好的外科治療方法,或不適合做全身麻醉,即可考慮血管內治療。因為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一般,隨時會破裂,產生中風。如果沒有這種治療材料和栓塞技術,一旦神經外科醫師宣佈無法手術,幾乎就像判了死刑一樣。因此這種技術與材料極為重要。

神經放射科傑出的技術三:

"頸動脈海綿狀瘻管之栓塞治療"

頸動脈海綿狀瘻管大多是外傷後發生。亦有人在海綿狀竇內的內頸動脈有動脈瘤破裂而形成。其症狀為:自己聽到雜音、眼球突出、眼結膜充血或水腫、眼壓高(青光眼)、眼後疼痛、出血(眼球後出血、顱內出血、鼻或鼻咽出血)、視力障礙或喪失視覺、眼球運動限制(第三、四或六對顱神經壓迫)、腦缺血。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為栓塞術。常用可分離式囊球,應用血管攝影之技術將囊球在血管攝影X光機螢幕控制之下,送經瘻管到海綿狀竇內,再將囊球充滿到適當大小,留在海綿狀竇內。這樣就可以封住瘻管,且保留內頸動脈。本院自民國74年3月做第一例以來,至88年已累積200例以上,一直是國內此病的轉診治療中心。

"一站式定量化X-光血管攝影數的研發“

本科由郭萬祐主任率領團隊整合X光數位平板血管攝影系統的各項模組,包括定量血管攝影(Quantitative DSA)、平板電腦斷層(Flat Detector CT)、灌注影像(Parenchymal blood volume measurement)、金屬假影改善(Metalic artifacts reduction)的先端功能,率先提出一站式血流影像診療評估的概念,數篇相關論文已陸續發表於國際知名(SCI)學術期刊。此一站式血流影像診療評估的臨床應用包括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與血管內治療、加馬刀放射手術及開顱術治療及周邊血管、主動脈與頸動脈疾病的血管內治療。

1. C.J. Lin, S.C. Hung, W.Y. Guo*, F.C. Chang, C.B. Luo, J. Beilner, M. Kowarschik, W.F. Chu, C. Y. Chang. Monitoring Peri-Therapeutic 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 A Feasibility Study Using Color-Coded Quantitative DSA in Patients with Steno-Occlusive Arterial Disease.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2, 33:1685-1690 (SCI), .責任作者*

2. C.J. Lin, M. Yu, S.C. Hung, M.M.H. Teng, W.Y. Guo*, F.C. Chang, C.B. Luo, W.F. Chu, C.Y. Chang. In-Room Assessment of Cerebral BloodVolume for Guidance During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2012,18:497-502 (SCI), 責任作者*

3. S.C. Hung, C.J. Lin, W.Y. Guo*, F.C. Chang, C.B. Luo, M.M. Teng, C.Y. Chang. Toward the era of a one-stop imaging service using an angiography suite for neurovascular disorders. Biomed Res Int. 2013;2013:873614. (SCI) 責任作者*

4 . C.J. Lin, C.B. Luo, S.C. Hung, W.Y. Guo*, F.C. Chang, J. Beilner, M. Kowarschik, W.F. Chu, C.Y. Chang. Application of color-code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treatment of indirect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s: Initial experience. J Chin Med Assoc. 2013 (SCI), 責任作者*

5. S.C. Hung, C.C. Wu, C.J. Lin, W.Y. Guo*, C.B. Luo, F.C. Chang, and C.Y. Chang. Artifacts Reduction of Different Metallic Implants in Flat Detector C-Arm CT.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4, in press, (SCI), 責任作者*

6. W.F. Chu, C.J. Lin, W.S. Chen, S.C. Hung, C.F. Chiu, T.H. Wu, and W.Y. Guo*. Radiation Doses of Cerebral Blood Volume Measurements Using C-Arm CT: A Phantom Study.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4, in press, (SCI), 責任作者*

三、神經放射科服務項目

  1. 提供神經系統、頭頸部、脊髓疾病之影像診斷如一般素片、磁振造影、電腦斷層、脊椎攝影,供臨床醫師做治療前之依據。
  2. 血管攝影診斷頭頸部血管病變,含動脈瘤、動靜脈畸型、動靜脈瘻管、動脈狹窄及腫瘤之血管性。
  3. 經血管內栓塞治療頭頸部動脈瘤、動靜脈畸型、動靜脈瘻管。
  4. 治療頸動脈-海綿狀竇瘻管。
  5. 使用囊球擴張術治療頭頸部動脈狹窄。
  6. 使用血管支撐架治療頭頸部動脈狹窄。
  7. 使用囊球擴張術及血管支撐架,治療鎖骨下動脈盜血症。
  8. 急性缺血性中風之血管內血塊溶解術。
  9. 經血管內治療口、鼻大出血。
  10. 頭頸部腫瘤開刀前之血流減免栓塞術。
  11. 電腦斷層導引下之組織穿刺生檢
  12. 血管內置導管抽血測荷爾蒙量
  13. 頭頸部血管瘤之栓塞術。

四、神經放射科未來展望

  1. 在診療性神經放射線之領域,本科一向努力,以造福病患。
  2. 新技術的引進及改良,增加疾病的診斷率及治療可能性,如開發透視導引下疼痛治療。
  3. 影像資料的電子化以及電腦化。

五、發展目標:

以先進神經造影技術,早期偵測與診斷各類神經系統疾病,發展影像導引無創診療 (non-invasive imaging-guided diagnosis and therapy)。

六、發展計劃:

(一)短程(1-2年)

  1. 神經造影之教學資料檔。
  2. 發展各項介入性診療技術。
  3. 發展跨平台整合性神經造影技術。
  4. 汰渙老舊機器,功能不足之機器予以升級。
  5. 遴派優秀年輕醫師,出國進修,直接學習新知,引進新的診療觀念。

(二)中程(3-4年)

  1. 積極培養各級神經系統診療人才。
  2. 建立研究醫師制度。
  3. 提升研究的品質與內涵,突破論文發表的質與量。
  4. 立足國內,放眼天下,在既有的國際學術成就下,爭取國際間之研究合作交流計劃及主辦世界級學術會議。

(三)長程(5年以上)

  1. 建構優質的影像導引無創診療醫學中心。
  2. 創建以影像醫學為核心的後現代診療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