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腹部影像醫學科

腹部醫學影像科簡介

 一、歷任科主任

第一任:姜仁惠醫師
消化系統放射科成立於民國70年7月,由姜仁惠醫師擔任科主任。主治醫師張晉民、潘慧本,轉任高雄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主任,何永仁、黃振義轉任台中榮民總醫院放射線科主任。歷年培養諸多醫師人才,目前有李潤川、邱乃祈、柳建安、王甄、鄭友琦等主治醫師,為陣容、業務龐大的放射線屬單位。

第二任:邱怡友醫師

第三任:李潤川醫師

二、本科傑出特殊醫醫療技術:

(一)經肝動脈血管栓塞術(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治療肝細胞癌;自民國71年開始發展、改進,為本院施行之介入性放射技術。目前每年治療550~600人次。占放射線部非神經類血管攝影之40%,治療效果良好,極獲相關臨床科部同仁之支持,為極繁重、極重要之業務。

(二)經皮穿肝膽管引流術(Percul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對於可手術治療者,實施膽汁體外引流,改善病況後再由外科醫師手術治療。對於無法手術治療者,實施內置導管放置術,或膽管擴張術。對無法手術清除之膽管結石,實施膽石截取術。

(三)射頻腫瘤滅除術 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ion(RFA)

三、本科服務項目:

  1. 上腸胃道、小腸及結腸之鋇劑X光檢查。
  2. 肝、膽、胰系統及消化管道之電腦斷層攝影檢查。
  3. 肝、膽、胰系統及消化管道之磁振造影檢查。
  4. 肝、膽、胰系統及消化管道之血管攝影檢查。
  5. 肝癌及肝轉移腫癌之血管拴塞治療。
  6. 經皮膽管引流術。
  7. 經皮胃造口術。
  8. 超音波或CT指引下,消化系統疾病之針穿刺細胞及組織抽取栓塞術。

四、發展目標:

建立完善且優質的消化放射系影像醫學與腹部介入性影像醫學。

五、發展計畫:

(一)短程(1-2年)

  1. 發展三維電腦斷層影像於手術前的評估,如:三維重組胃部腫瘤、三維重組大腸腫瘤。
  2. 發展腹部血管後處理影像,以期取代傳統血管攝影。
  3. 發展以擴散加權影像(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診斷肝臟腫瘤。
  4. 建立完善的器官移植前與移植後的影像診斷與介入性治療。
  5. 發展熱射頻燒灼術治療腹部腫瘤。
  6. 以血管支架治療腹部或周邊血管的疾病。

(二)中程(3-4年)

  1. 發展以質子頻譜儀(MRS)診斷肝臟腫瘤。
  2. 利用不同的熱效應治療肝臟或腹部腫瘤,例如:冷凍療法(cryotherapy)、微波療法(microwave therapy),或高頻聚焦超音波(high frequency focused ultrasound)。
  3. 與血管外科合作,建構主動脈支架成形術來積極治療主動脈血管瘤。

(三)長程(5年以上)

  1. 結合分子醫學影像工具來幫助診斷,並且從事基礎研究。
  2. 建構整體移植醫學的影像中心。
  3. 結合各科專家成立微創手術中心,積極治療腹部腫瘤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