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內科藥物減重

肥胖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遺傳的因素外,大多數的人是因為長期不良的生活及飲食型態所造成。此外,有些內分泌疾病也會造成次發性肥胖(例如庫欣氏症候群,低血糖或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等。排除這些情況後的治療又可區分為兩大類,一為治療與肥胖相關的共病症,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二為針對肥胖症的治療包括手術、藥物等等,當然這當中,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再加上運動是最為關鍵的。

 

【肥胖的定義】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如何計算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體重(kg)/身高2(m2),依照台灣的標準BMI正常值為18.5-24; 24≦BMI<27為過重;27≦BMI<30是輕度肥胖; 30≦BMI<35是中度肥胖; BMI≧35為重度肥胖。

 

【肥胖症對健康的危害】

隨著國人生活日益富庶及不良飲食、生活習慣的長年累積,國人肥胖的盛行率也日益增加,除了外型上的影響外,肥胖更是與許多急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如:

1. 第二型糖尿病: 造成血糖上升,小血管併發症如眼底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

2. 血脂異常

3. 睡眠-呼吸中止

4. 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腦中風

5. 高血壓

6. 退化性關節炎

7. 尿酸過高

8. 惡性腫瘤: 乳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罹病機率上升。

9. 腸胃、肝臟、膽囊疾病: 胃食道逆流、脂肪肝、肝硬化、膽結石。

10. 泌尿道疾病:尿失禁。

11. 多囊性卵巢:不孕、月經不規則。

12. 靜脈疾病:靜脈曲張、靜脈栓塞、肺栓塞。

 

【常見的次發性肥胖原因】

1. 庫欣氏症候群:  

此病的特徵為肥胖、月亮臉、水牛肩(buffalo hump) 、鎖骨上脂肪墊(supraclavicle fat pad)和腹部紫色直條紋,一般而言可以大致分為內生性及外源性,前者病灶可能是腎上腺腫瘤或是腦下垂體腫瘤。而後者多是醫源性,病患多是誤用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或是一些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超過生理劑量的類固醇所致。

2. 低血糖:

此處所指為胰島素瘤造成之低血糖,病人因反覆之低血糖造成頻繁的飢餓感進而導致過度進食,造成肥胖。

3. 甲狀腺功能低下:  

臨床症狀為體重增加、嗜睡、黏液性水腫、及活動力下降、失智。除了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外,也常見於原本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經過治療後,甲狀腺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的過程中體重大幅度的上升。

4. 精神疾病: 如暴食症或夜食症

5.藥物:  外因性類固醇、胰島素、部分口服降血糖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抗憂鬱劑、抗癲癇藥物。

 

【常見減重藥物】 

減重藥物的研發一直是醫學上的熱門話題,然而坊間許多偏方或來路不明的藥物造成之副作用更是時有耳聞,建議民眾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以免減重不成反傷身。雖然減重的效果因人而異,藥物的確可使體重下降,但最終仍需面臨停藥後復胖的問題。目前經過臨床試驗相對安全及有效之減重藥物如以下所列,但這些均為自費藥物。

1. Orlistat(Xenical): 為Pancreatic lipase inhibitor,可降低脂肪吸收約30%,是美國及台灣FDA核准減肥用藥,常見副作用為腹瀉、脂肪便,此藥並不會被吸收至血流中。

2. 類升糖胜肽受體-1 (GLP-1) 促進劑(如 liraglutide): 本為糖尿病用藥,常用於肥胖且有糖尿病患者,副作用為腸胃道不適、噁心、嘔吐。需要皮下針劑注射,若要達到減肥效果,須以高劑量(3.0mg)施打(美國及歐盟核准)。

3. Bupropion/naltrexone(Contrave): Bupropion為非典型抗憂鬱劑,naltrexone為類鴉片受體拮抗劑,藉由對中樞系統的抑制食慾來達到減重效果。此藥物於2014年通過美國FDA核准,2022年通過我國核准。使用此藥物之嚴重副作用包括自殺意念或行為、癲癇發作及類鴉片止痛劑過量或戒斷之風險等,因此使用上需醫師謹慎評估後處方。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