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九招戰勝兒童與青少年肥胖

九招戰勝兒童與青少年肥胖
作者:林裕誠 醫師

專長:
兒童青少年肝膽腸胃疾病診治、肥胖症、脂肪肝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現職:
台北榮總兒童胃腸科主任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
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

案例分享:

  • 小光的改變:就讀高一的小光,三餐外食,經常食用炸雞與含糖飲料,體重達120公斤。健康檢查發現肝指數異常(120 U/L),經超音波診斷為重度脂肪肝。在醫師與營養師建議下,他改變生活習慣,包括戒除含糖飲料與積極運動,半年後體重降至85公斤,肝指數恢復正常。
  • 夜校男生的進步:一名夜校高中男生,習慣飲食過量,一餐吃兩個便當,每天宵夜。他在飲食控制下,日常攝取熱量從4090大卡降至2080大卡,持續一年,並在8個月內減重10公斤,改善了血壓與血糖等生化數值。
  • 家庭支持的成效:一位17歲的女高中生原本體重119.3公斤,家中多人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她的月經不規則、常有頭痛和胃痛。在家人的支持下,特別是母親的幫助下,她改善了飲食習慣,並開始積極鍛煉,包括跑步和騎自行車。這些努力使她的體重降至111.7公斤,脂肪肝和內臟脂肪均有所改善,月經也恢復正常。

兒童青少年肥胖的危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肥胖已被認定為一種慢性疾病。在台灣,每四名兒童青少年中就有一名過重或肥胖。肥胖不僅增加未來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影響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等系統,對社交與學習造成負面影響。這些病徵往往不明顯,需由專業醫師來評估與診治。

肥胖的成因:
肥胖多由「單純型肥胖」導致,非遺傳疾病或荷爾蒙失調。影響因素包括飲食習慣、過度攝入高熱量食品、缺乏運動、不足的睡眠以及壓力等。

維持健康體位的益處:
及早建立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對於預防與治療肥胖及其併發症至關重要。

飲食運動的建議事項:

  • 選擇麵包時小心隱藏的奶油:在選購如菠蘿、奶酥、肉鬆麵包等西點時,注意查看營養標示,避免含有過多隱藏的奶油。
  • 蔬菜攝取增加飽足感:多吃蔬菜可以增加飽足感,有助於控制主餐的飯量在一碗以內。
  • 選擇低脂肉品:優選低脂的家禽類和魚肉等肉類,避免攝取炸物、豬皮、熱狗、培根等高脂肪食物。
  • 選擇天然食材進行烹調:烹調時盡量使用天然食材,避免高油、高鹹、高糖的加工食品。當點心時間感到饑餓時,選擇水果、堅果或低脂乳品類補充。
  • 培養通勤中的運動習慣:通勤時可以選擇走路,逐漸培養長期且可持續的運動習慣。
  • 建立長期規律運動習慣:規律性運動可以提高新陳代謝,有助於燃燒內臟脂肪。
  • 規律化作息:避免熬夜通宵,保持規律作息,這有助於身體充分休息、促進新陳代謝。

九招戰勝兒童肥胖:
「零食飲料不離口」、「手機平板不離手」與「運動習慣難起頭」是現代兒童生活的寫照,也是造成兒童肥胖的環境根本因素。因此,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來建立全家人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生活習慣,並且持之以恆,才能遠離兒童肥胖的健康危害。目前對於12歲以上青少年也有減重藥物治療的選擇,需由專業醫師評估與追蹤,並配合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生活習慣,才能確保藥物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每日五份蔬菜與水果
  2. 避免含糖飲料
  3. 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
  4. 減少外食
  5. 不跳過早餐
  6. 限制看電視、上網與打電玩的時間
  7. 根據孩子年齡安排適宜的運動
  8. 確保每日足夠的身體活動
  9. 維持充足的睡眠時間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