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乳癌治療
:::

由健保給付淺談遺傳性乳癌

乳癌新知 - 由健保給付淺談遺傳性乳癌

臺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 曾令民主任

 

隨著2020年9月8日台灣各家媒體新聞稿露出,健保署將於11月1日給付四項癌症新藥,其中也包含了三陰性乳癌標靶治療的PARP抑制劑,也讓遺傳性乳癌再度受到關注,因為該口服標靶藥物正好與遺傳性基因BRCA1和BRCA2息息相關。

2013年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知名好萊嗚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發表她進行預防性乳房切除。因得知自己有BRCA1基因突變,2013年初接受預防性雙乳房切除手術,並考慮接著接受預防性輸卵管及卵巢切除。消息傳出,引起國際矚目,也登上《時代雜誌》封面頭條,更成為當年醫學界的討論熱門話題。

 

遺傳性乳癌

多數癌症為偶發性(sporadic)基因突變發生,但是有一部分族群病人(約5-10%)(1),是因為帶有生殖細胞(germline)遺傳基因缺陷導致癌症發生。最著名的代表即為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y cancer syndrome),促成這個症候群最重要的兩個的基因就是是BRCA1與BRCA2。

 

BRCA1/BRCA2與癌症

BRCA1與BRCA2皆屬於抑癌基因,負責DNA損壞的修復。當細胞內雙股DNA損壞,細胞主要修復的方式稱為同源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雙股DNA才可以正確無誤的修復。而 BRCA1與BRCA2職責就是參與的雙股DNA修復,因此,若發生突變,DNA受到傷害斷裂時,便無法正確修復,當細胞內DNA壞損累積到一定程度,則細胞就會發生癌變。

帶有BRCA突變者,其乳癌等發生年紀較一般病人早(20-30歲即開始有乳癌風險),終其一生發生乳癌的機率約到達40-87% (至70歲估計),卵巢癌的機率約到達16-60%。這兩個基因中,BRCA1比BRCA2對乳癌相關性較高;若分開統計,BRCA1帶因者終其一生乳癌發生機率為65-80%,卵巢癌為39-62%;BRCA2帶因者終其一生乳癌發生機率為45-85%,卵巢癌為11-23%。

 

預防

對於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的帶因者,NCCN guideline建議,女性應從25歲開始接受乳房的篩檢,25到29歲期間,考慮每年核磁共振造影檢查;30歲之後(至75歲),應考慮每年接受乳房攝影與核磁共振造影檢查,在台灣目前的臨床實務,乳房超音波檢查,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若是單側乳房已經得到乳癌,在該側乳癌接受切除與後續的輔助治療(例如化學治療)之後,對側乳房也應持續影像學追蹤,過去的研究顯示,帶因者接受對側乳房預防性切除,長期追蹤的結果,證實可以降低乳癌相關的死亡率。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與重建手術,研究證實可以降低乳癌相關死亡率,但是該預防措施,需與帶原者詳細溝通,帶因者充分了解,心理諮商後,才予以進行。藥物預防方面,研究顯示,Tamoxifen可以降低BRCA2突變帶因者發生乳癌的風險(NSABP P-1 trial)。

 

健保給付遺傳性乳癌治療

帶有BRCA突變的轉移性乳癌,近年新的治療契機就是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可阻斷參與修復受損DNA的酶。通過阻斷這種酶,受損BRCA基因的癌細胞內的DNA無法被修復,導致癌細胞凋亡並可緩慢或停止腫瘤生長。2017年美國腫瘤醫學會ASCO發表的研究證實PARP抑制劑Olaparib對於BRCA1/2突變,HER2-的轉移性乳癌病患,相較於隨選標準化學治療,能顯著延長無惡化存活期,降低42%復發風險。副作用也顯著減少,對於BRCA基因突變的三陰性乳癌病患來說,也可擁有不需化療的藥物選擇。但是,PARP抑制劑治療費用相當昂貴,一個月動輒20來萬的治療費用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是一筆龐大的開銷,也造成許多病友望之卻步。

好消息是,健保署公布2020年11月1日起,實施給付PARP抑製劑Lynparza於帶有BRCA1/2突變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可謂患者的一大福音。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病友,若透過基因檢測,確定生殖系BRCA突變,且先前曾經接受過化學治療,便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申請,每次申請療程以3個月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 Sonography , CT, PET)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BRCA基因檢測選擇

因應健保給付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後,必定面臨臨床醫師會建議合適病患做BRCA檢測,然而如何選擇合適的基因檢測公司則為重要的資訊。BRCA突變包含基因序列變異(sequence variants)以及大片段重組缺失(large genomic rearrangement deletion),所以建議完整的BRCA檢測必須包含能夠分析以上兩項變異的基因檢測單位,才不會有所遺漏。

 

BRCA1/2 基因突變檢測—台灣乳癌專家臨床共識

近幾年歐美治療指引更新內容中,皆加入了基因檢測的規範。同時在亞洲鄰近國家也因應最新治療需求將基因檢測納入國家給付。乳醫學會這兩年的目標即是在臨床實務上,帶領台灣與最新的國際標準接軌,也在今年召集各個臨床專家招開基因檢測臨床共識會議,內文摘錄如下:

 

1.哪些病患適合接受 BRCA 基因檢測?

NCCN 指引針對所有≤ 45 歲之乳癌患者皆建議進行 BRCA1/2 基因檢測,不過亞洲族群之乳癌發病年齡明顯較早,故有將進行 BRCA1/2 基因檢測年紀設定下修的考慮。另與會專家醫師亦提及,台灣癌症登記報告中<35 歲之乳癌患者比率不到5%,因此若希望兼顧檢測效益與病人福祉,建議可折衷將檢測標準定於≤ 40歲,惟此年紀之建議,仍待時間與大規模研究分析來檢驗是否適當。

2.三陰性乳癌病患應於何時進行 BRCA1/2 基因檢測?

雖然NCCN 針對所有≤ 60 歲之 TNBC 患者皆建議進行 BRCA1/2 基因檢測,台灣還有待更多國內臨床證據確認。

  • 在診斷時即檢測,若 BRCA1/2突變帶因者之合適治療方式與其他患者不同,便可及早調整治療策略。
  • 考量到檢測需花費時間且不見得會影響手術方式,亦可選擇於癌轉移時進行 BRCA1/2 突變檢測。

 

各醫師可根據個別患者或醫院的處置策略是否受到BRCA1/2檢測結果而改變 (例如手術方式、化療 選擇、PARP 抑制劑使用、MRI 乳房篩檢 ),以決定何時進行檢測。

 

總結

遺傳性乳癌雖然是乳癌病患中的一小族群,但是由於健康帶因者具有高罹癌風險,因此不容忽視。可以經由病患的家族或是病理特徵,及早發現及預防,若罹病患者透過基因檢測確認,然後應與專科醫師討論,及早設定合適治療策略,疾病的惡化及死亡率可以大幅改善,不需再懼怕遺傳性癌症。

 

1.Høberg-Vetti et al. Eur J Hum Genetic, 2016; Gomes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Treatment, 2007; Hernandez JE et al. Hered Cancer Clin Pract, 2014; Bu et al. Int J  Cancer 2016 139, 1091–=-1097; 5. Abugattas J et al. Clin Genetics, 2015; Kim R et al SABCS 2017 poster P5-08-28

2.SEER Stat Fact Sheets: Breast cancer. http://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breast.html; 2. SEER Stat Fact Sheets: Ovary Cancer.  http://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ovary.html; 3. Balmaña J, et al. Ann Oncol 2011;22(Suppl. 6):vi31–vi34

3.Daly MB, Pilarski R, Berry M et al.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 Breast and Ovarian, Version 2.2017.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7; 15: 9-20.

4.Wallace AJ. Eur J Hum Genet, 2016. 24 Suppl 1: p. S10-8.

5.Robson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377:523-533; 2. AZ data on file (2017)

6.King MC, Wieand S, Hale K et al. Tamoxifen and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mong women with inherited mutations in BRCA1 and BRCA2: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NSABP-P1)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Trial. JAMA 2001; 286: 2251-2256.

 

回乳癌治療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