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支持準備

 

正向思考 快樂人生

臺北榮民總醫院特約研究員、台灣實證護理學會理事長 陳玉枝

 

歷經護理工作四十五年的歲月,從臨床照顧無數病人的基層護士,到領導階層的護理部主管,不論在職場或個人生活當中,處處都可觀察到每個人的獨特性,臨床上有些病人凡事都往壞處想,覺得自己所得的病可能活不久了,而意志消沉;職場有些同事不是認為「別人對她不好」,就是說「別人對她不尊重」而氣憤填膺,這些都是負向思考的現象。但也曾聽一位病友說「乳房切除之後當夫妻擁抱時,兩人心的距離更接近了」; 有位病友在幾次重大手術之後,都能平安回家,常跟朋友開玩笑說:「因為我在人間的功課還沒做完,上帝不讓我去天上報到。」

 

「我的生病經驗豐富,這樣會更有愛心,以後才能去幫助別人。」這些都屬於正向思維的特徵。一項權威的心理學研究顯示,正面思考的人,不論薪資與健康,都比負面思考的人來得好,在這個挫折叢生的年代,我們必須學會正面思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是樂觀不夠,悲觀不愁,我們更需要的是正面思考的威力。

 

何謂正面思考?

正面思考指的是,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人們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並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戰。反之,負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人們就被負面情緒打敗,而責怪自己、環境,最後選擇退縮、放棄或報復。然而,有個迷思亟需被打破:「樂觀者就是正面思考,悲觀者則是負面思考,而且正面思考是無法學習的。」我曾經在一個演講中分享這個觀念,有一位聽眾會後分享她聽後領悟最大的是「即使悲觀的人也可以學習正面思考」,因為他生性屬於悲觀型的,今後也可以訓練自己學習正面思考。

 

事實上,樂觀者若樂觀過度,凡事以為天絕對不會塌下來,「根本不去解決問題,這也屬於負面思考」,換言之,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以致不去解決問題,都是負面思考。但悲觀者,就一定會被挫折擊敗,無法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若你悲觀,卻擁有解決問題的企圖心與方法,你就是正面思考者,或是「防衛型的悲觀」。擁有這種特質的人當遇到挫折時,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並思索如何解決」。他們雖然不同於樂觀的人,但也會在職場上有良好表現,而其與悲觀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動力。

 

正面思維者的三個特質:能坦然面對現實、深信「生命有其意義」價值觀、即時解決問題的驚人能力。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沒有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都少了一樣東西 ,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卻有嚴重不孕症;有人才貌雙全、能幹多金,情路上卻坎坷難行;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有生命的缺口,時時提醒我們謙卑,懂得憐恤。缺失的那一部份,卻也是生命的一部份,接受它且善待它,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有人形容「凡事發生都是好事」,能跳脫傳統束縛的牢籠,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也是很美的一件事。不經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生命的美好,在於跌倒時,還有站起來的勇氣! 這些具有生命意義的價值,常常是從我照顧的病人學習而來的,雖然護理人員在提供病人身、心、靈的照護,助人與關懷。然而,很多人生觀的體會,病人確常是我們的老師。

 

曾任職台大醫院病理科 30 年的李豐醫師生病的經驗談,他認為負面思想,會影響療效;生病不是細胞叛逆,是自己無知對細胞加壓,降服疾病四招: 笑、不生氣、正面看、放鬆 。哈哈大笑,讓全身及內臟細胞慢跑或跳舞;正面思考,自愛助人健康又快樂, 把生氣能量轉化成激發生命向上的動能;要快樂一輩子,就從練習慈悲心開始 。李豐醫師說:「8年前,我已多賺了30年!」罹癌後,她開始自我反省,改變了飲食、作息、運動,練習正面思考,至今已和癌細胞和平相處超過40年。


  
如何培養正向思考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桑雅‧柳柏莫斯基,提出八點具體做法,簡而易行,分享給各位朋友:

 

一、心存感激

準備一本「感恩簿」,將三至五件你目前心存感激的事項記下來,可以是俗事(養的花兒盛開了;完成了一場成功的演講),可以是驚喜之事(我照顧的昏迷病人醒過來了;小孩學會走路了), 每週固定時間紀錄一次,保持鮮活,內容愈常更換愈好。當我練習一段時間後,就像回復以前寫日記的習慣,發現周遭很平常的事物,往往被我們忽略了,當一一記錄下來卻足以累積感恩及能量。

 

二、時時行善

可分「隨機的」或「有系統的」,「隨機的」如排隊時,讓趕時間的人排前面;進電梯時幫忙扶持行動不便的人。有一天我在早餐店用過餐,客人絡繹不絕,排隊等位置,店家忙不過來整理餐桌,我順手將餐桌擦一擦帶走餐盤,讓等候的客人及時就座,舉手之勞客人感激,自己也很喜感。我曾經搭到從台北開往北投的公車,在士林站一位阿媽上菜場買了滿菜籃的菜,駕駛先生觀察她提上車有困難,立刻向車上的乘客說對不起稍停一下,接著拉高嗓門向阿媽說「你今天要請客啊!買這麼多菜,別急,我來幫你提上車」;今年五月份到日內瓦開會,在阿姆斯特丹候機時,一位母親面對哭鬧不停的嬰兒,看似初次當媽媽,手麻腳亂心情焦急,我趨前幫忙抱一抱,協助她準備泡奶,多一個幫手後,寶寶就安靜下來。「有系統的」如每周日固定探望鄰居那位老人。對朋友或陌生人仁慈一點,會產生積極效果。讓自己感覺很慷慨、很有能力,也會贏得別人笑容、 讚許及仁慈回饋;這些都會讓人感覺快樂。

 

三、品嚐樂趣

多注意那些能讓人短暫快樂及驚喜之事,例如:咖啡的香醇、陽光的和煦。我曾經到烹飪班學習做菜,每學一道新菜回家就練習,先生也一起加入作獅子頭、松鼠黃魚、活跳牆等,有時候不見得一次就成功滿意,但全家飽口福的滿足感就是一種樂趣;閒暇逛街了解時尚的趨勢,讓自己也變一變,趕上「潮」偶而突破性的妝扮,會有不一樣的心情;三五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到 KTV 唱唱歌、爬爬山、看畫展、到故宮博物院欣賞國寶的文化饗宴,也能朗朗上口的敘述翠玉白菜的由來,讓生活多采多姿。心理學家建議,不妨將快樂時光如照相一般「印存腦海中」,在痛苦時翻出來回味。

 

四、感謝貴人

如果有人在你人生走到十字路口時,提攜或指導過你,要趕快向他答謝。越詳盡越好,最好是親自答謝。曾經在 32 年前承蒙多位長官提攜與引導,深深影響我的護理生涯,雖然她們已經離開職場數十年,但永銘在心,永遠保持聯繫或電話關心或探望。因為有前輩作我們的貴人,我們也要學習做別人的貴人。

 

五、學習諒解

如果有人傷害你、誤會你,就寫封信給他表示原諒,也讓自己怒氣怨恨得以發洩。無法諒解他人會讓自己積怨、心懷報復,諒解則會讓你大步往前。不讓不稱心的事控制自己的態度。

 

曾經有一則故事:山上有二間和尚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敵視的芬圍,大家都痛苦;乙廟的和尚,卻一團和氣,個個眉開眼笑,生活洋溢快樂無比。於是甲廟的住持便好奇的前來請教乙廟的小和尚:「你們為什麼能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小和尚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甲廟住持正感疑惑時,忽見一名和尚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小心就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過去,扶起他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的太濕了!」,站在大門口的和尚,也跟著進來懊惱的說:「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的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前來請教的甲廟住持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很高興的離開。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呢?原來「認錯未必就是輸」,往往我們為了保護自己而推卸責任或與人爭吵, 殊不知認錯未必是輸,因為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的修養, 反省自己有激勵向上,並能化暴戾為祥和。「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反省自己」相信那股內心的平安與喜樂,將會不斷的擴散。

 

六、珍惜親友

對生活滿意與否,其實與錢財、頭銜、甚至健康關係不大,最大因素是人際關係的和諧,多花點時間及精力在朋友、親人身上。在忙忙碌碌的現實社會中,一般人都常忘記與親人的相聚,總覺得自己人不見面也沒關係 ,久而久之失去聯繫,親情淡薄,殊不知親人好友都是我們最大的社會支持系統,最好能在每年初就訂下計畫,如:與好友一個月喝一次咖啡、兄弟姊妹每兩個月聚會一次、每年出遊兩次等,增進彼此的關懷與支持。

 

七、照顧身體

充足睡眠、運動、伸展四肢、笑口常開等都可短時間內改善心情。很多朋友常說「定時運動很重要,但是做不到啊!」我個人的體會,其實最忙的人是最有時間的人,只要你有計畫,把運動當成是每天工作的一項,自然就做得到,我喜歡網球,天天都打,成為習慣,每天清晨球場旁的銀髮族養生氣功班,觀察她們多半年逾八十的長者,一大早就精神抖擻、朝氣洋溢,享受著運動的樂趣。也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如搭捷運閉眼休息、或做手部穴位按壓、從家裡到公司途中搭一段車走一段路、上班爬三到五層樓梯,常做這些動作會提升生活滿意度。

 

八、因應難關

人生不免有難,宗教信仰可助你度過。不過一些平凡無奇的信條也可。例如:「事情總會過去。這次也一樣!」、「任何打不死我的事,會讓我變得更堅強。」關鍵就在,我必須相信這些信條。 有一天到佛光山看到這則啟示「有計畫則不亂,有分工則不忙,有預算則不窮,有歡喜則不苦」,能做到這樣確實在遇到困難應該能迎刃而解。

 

俗話說「人生無常」,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惟擁有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創造處處都是生機的生命奇蹟!平常多練習反思最近發生的不順利事情,當時你對自己說了什麼?留心你的言語,因為它將變成你的行為,而思想決定命運。也不要太「多心」心眼一多,對許多小事就跟著過敏。別人多看你一眼,對你有敵意,別人少看你一眼,對你冷落。多心的人註定活得辛苦,有時候,與其多心,不如少根筋。心不開朗就是苦,我們要能心境豁達就能轉苦為樂。

 

 

 

回支持準備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