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膿瘍分枝桿菌肺病治療原則

非結核分枝桿菌─膿瘍分枝桿菌肺病治療原則

撰文/黃仲儒醫師(台北榮總胸腔部醫師)
 馮嘉毅醫師(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
 

       膿瘍分枝桿菌(M. abscessus)是非結核分枝桿菌(NTM)較為特別的一種,痰液培養長出膿瘍分枝桿菌者,臨床上符合NTM肺病的比率較其他 NTM 分型者高。比起最常見的鳥型分枝桿菌肺病,膿瘍分枝桿菌肺病的治療也相對複雜。根據最新指引建議在最初治療1~2個月的加強期,需合併1種口服巨環類抗生素加上2種針劑抗生素治療,目前建議的針劑藥物包括胺基配醣體抗生素(Aminoglycoside)、老虎黴素(Tigecycline)或其他針劑抗生素(Imipenen 或 Cefoxitin)等。之後的持續期,則轉換成有效之口服抗生素至少2種,直到痰培養長不出膿瘍分枝桿菌後再持續使用一年。但如果膿瘍分枝桿菌對口服巨環類抗生素有抗藥性,可能要延長針劑抗生素治療至3~6個月。目前的治療指引也都建議在持續期合併使用吸入性胺基配醣體抗生素,主要是Amikacin藥物。

      為了順利完成多種針劑抗生素的給予,我們會建議在一開始的加強期住院治療,其原因如下:

  • 副作用監測: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食慾不振、腹脹等,大多可以藉由輔助藥物調整及衛教達到症狀緩解。Aminoglycoside類的抗生素有部分比例患者會產生腎功能或是聽神經之毒性,醫療團隊會視情況在住院期間安排相關檢查並及時調整治療。
  • 周邊靜脈導管(PICC)之置入:加強期使用多種針劑抗生素,為減少血管較脆弱之患者反覆打針之不適,會與患者討論置入周邊靜脈導管。此一處置會在肘部放置一延伸至大靜脈之管路,確保治療期間給藥之順暢及舒適。
  • 接續持續期抗生素:前述藥物之副作用發生機率因人而異,在住院期間醫療團隊會仔細觀察,選擇兼顧療效與安全性的組合。而進入持續期會改成數種口服或是吸入劑型的抗生素,也可藉由住院期間密切的觀察與衛教來確保後續用藥的正確性。

       治療分枝桿菌肺病是一條漫長的路,醫病之間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亦是成功的關鍵。臺北榮總呼吸感染免疫科已有豐富的分枝桿菌肺病治療經驗,並陪伴許多患者與家屬一路走過治療之不適與不便,竭誠希望能運用我們的經驗來治療更多為分枝桿菌肺病所苦的病友。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