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結核分枝桿菌(NTM)肺病之非藥物輔助治療
撰文/吳佳儒醫師(台北榮總胸腔部醫師)
潘聖衛醫師(台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
馮嘉毅醫師(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
非結核分枝桿菌(NTM)肺病患者,可能有呼吸道黏膜纖毛功能受損及免疫力相對低下的狀況,導致無法有效排除或抵抗環境中的分枝桿菌,因而造成肺部的感染。多數NTM肺病患者同時有支氣管擴張症,使得支氣管內部的黏液滯留無法排除、導致持續發炎、感染狀態,可造成呼吸困難及體力下降。因此在抗生素治療之外,目前也建議NTM肺病患者可同時接受「氣道清潔療法(airway clearance therapy)、高張食鹽水(hypertonic saline inhalation)吸入及肺復原治療」。
氣道清潔療法之技術與裝置應用得當,可幫助呼吸道之黏液排出,並改善生活品質。這些方法包括被動操作技術如姿勢引導之痰液引流,以及「主動操作技術」如「哈氣咳嗽(huff coughing)」或使用手持式具呼吸道震動的吐氣陽壓裝置如Aerobika。病友可向醫師詢問或在網路查詢相關衛教,並且自行使用這些裝置,但如果患者體力太弱無法自行操作,另外可以考慮轉介使用拍打胸壁的電動背心或具有震動功能的電動裝置來幫助肺部擴張。
此外,吸入高張食鹽水的霧氣治療,也是歐美國家NTM專門機構會推薦給NTM肺病患者的治療方法之一。一般臨床上,已有常規使用高張食鹽水來促進咳嗽並達到咳痰送化驗的作用;事實上,高張食鹽水吸入除了能促進氣道分泌物清除外,初步基礎研究看到其可能具有抑制NTM生長的作用,且有回顧性研究指出吸入高張食鹽水與患者之痰液培養轉陰有關。
最後,因為NTM肺病也屬於一種慢性結構性肺部疾病,患者通常具有呼吸症狀,會因為呼吸困難而活動受限,接著體能衰退無法活動。而肺復原及相關運動訓練,可能有助於打破呼吸困難、活動受限和體能衰退的惡性循環,可改善生活品質。除了運動訓練外,復原計畫還包括氧氣治療、營養支持和預防嗆咳等衛教,值得病友參考。
上述這些的治療,包括氣道清潔療法、高張食鹽水吸入及肺復原治療等,可提供NTM肺病患者多些輔助療法,我們鼓勵患者儘可能在開啓抗生素治療之前或在同時間,多多接受這些輔助的非藥物治療方式,及早介入並改善生活品質。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