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下肢疼痛

 (台北榮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李秋陽醫師)

  常見病人一跛一跛走進門診,抱怨說看了好多科都醫不好,下肢走路爬山就痛,晚上睡覺有時肌肉抽痛。

 下肢疼痛原因可分神經、肌腱炎、關節疾病、血管疾病、單純性肌肉痙攣(charley horse)等。最常見是屬於肌肉痙攣。炎炎夏日,運動過後,流汗脫水、電解質不平衡如血中鉀、鈉、鈣、鎂離子不足;臨床症狀下肢肌肉不自主休息抽動、僵硬、疼痛。理學檢查在患肢表現較緊繃、僵硬肌肉,其他並無血管神經異常,補充水分、適度電解質、皮膚保濕防護、肌肉熱敷、按摩針灸及休息幾天就可痊癒;有些嚴重者可能需要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及群輔助治療。理學檢查如果有關節疼痛、神經麻木、患肢腫脹溫熱、末梢足背、腳趾冰冷等症狀則需安排檢放射照影及血管功能檢查以鑑別脊椎神經壓迫症候群、血管疾病或關節問題。此外像長期服用利尿劑者,也會造成皮膚乾燥、鬆垮或皮膚張力失調及電解質失衡;嚴重者產生高尿酸症狀足踝關節疼痛。

  下肢疼痛預防及處理

1.運動前需,暖身鬆弛經骨。

2.補充水分、電解質。

3.下肢疼痛需適度休息,休息時抬腿,促進循環。

4.急性肌腱扭傷,需固定、冰敷,冰敷一次15 分鐘左右,一天四次,持續2-3天。

5.肌肉痙攣,則需肌肉熱敷、按摩針灸及休息幾天就可痊癒。

6.血管疾病則需穿彈性襪抬腿、促進循環。

7.其他神經、血管或關節疾病應諮詢專科醫師診治。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