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2018年第21屆歐洲復健醫學會參與心得21st European Congres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ESPRM 2018)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

2018年第21屆歐洲復健醫學會參與心得

21st European Congres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ESPRM 2018)

復健醫學部住院醫師 徐伯誠

摘要

  為學習歐洲復健醫學體系之新知及專業技術,與歐洲各國專家學者及復健醫師交流,此次藉由投稿海報參加2018年第21屆歐洲復健醫學會學術活動,會中包含復健領域各面向之討論,包括歐洲復健白皮書、復健體系與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與護理相關議題、各類疾病議題之簡介與實作工作坊。本次參與活動更進一步瞭解歐洲復健體系之最新資訊與研究發展方向,接觸歐洲目前新穎之復健儀器與治療方式,期許對科部發展有所助益。

 

一、目的

  1. 提升對於目前歐洲復健醫學知識與研究領域方向之瞭解
  2. 學習復健醫學專業知識、臨床治療技術實作與交流 

二、過程

  本屆歐洲復健醫學會活動自2018年5月1日至5月6日為止,其中5月1日及2日為訓練課程為主,提供與會醫師選擇不同主題之課程,大會的議程設計為一個主要的演講廳作為主要議題之溝通與討論,每個時段平均有5個以上之平行主題可供與會者選擇參加,包括各種主題之演講以及工作坊實作。本會議以歐洲地區參與者最多,亞洲地區有臺灣、南韓、泰國、菲律賓等國復健科醫師參與。

  筆者這次參與重點是投稿海報“體外震波治療於中樞神經受損後痙攣之治療成效:統合分析(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on spasticity aft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 a meta-analysis)”,會場中總共有235篇復健醫學領域各類型主題之海報,投稿者以歐洲地區為主,亦有數篇南韓復健科醫師投稿,這次海報被選出前40名之海報,於大會安排三分鐘口頭報告,並由三位大會安排學術指導委員(moderator)提問並給予建議。

 

三、心得

  歐洲復健醫學會(The European Society of PRM)會員為35歐洲及部分西亞與高加索山國家,目的是促進歐洲在復健醫學的整合與落實。細究大會從創立以來之歷史,是為提升歐洲地區對於復健醫學之共識與分享經驗,後續擴充至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皆參與,還能拉動附近之亞洲國家如土耳其、亞美尼亞、喬治亞等國入會,從參與過程中可體會歐洲地區促進交流之努力,譬如大會各議題的講者安排並不會侷限於西歐北歐等國之講者,東歐、土耳其之講者亦不在少數。

  此外本屆歐洲復健醫學會之重點之一在於討論今年陸續發表於歐洲復健醫學期刊之第三版歐洲復健醫學白皮書,此點或許是亞洲地區在復健醫學所欠缺之整合行動;歐洲復健醫學白皮書目的在於提供歐洲各國制定復健醫學政策時能有相關的指引與建議,對歐洲各國之復健醫療健康照護體系建立有益,即便是同為歐盟之歐洲國家,各國之醫學教育、醫療支出比重與復健體系仍有很大的差異,因而此白皮書目的也是藉由四大章節的架構,討論復健體制建立、目前復健醫學治療之實證、促進傷殘者回復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討論復健專科醫療之訓練技巧等,看見歐洲區域之整合可讓人反思亞洲區域之現況,儘管受限於整體經濟實力與地緣政治,區域整合之醫療有待未來努力。

  歐洲復健醫學會提供復健醫學各類型之醫療新知與議題討論,這一點是讓人感覺收穫豐富之原因,國內健保體系之下,對於醫療發展的方向勢必影響,許多冷門或是小眾之領域相對容易被忽視,在此次活動中竟然也接觸不少此類議題,讓人欣喜,譬如說對於小兒麻痺後之長期照護,在臺灣而言會是比較分散且少人提及,即便過往這是普遍流行之疾病,透過公衛疫苗普及而逐漸消滅此疾病,我們卻很少集中討論這一類患者邁入中老年後可能面臨的新症狀,這次參與聽見荷蘭學者分享單一醫學中心收納兩百多相關個案之經驗,對於小兒麻痺後之post-polio syndrome(脊髓灰質炎後遺症) 有多一些認識。

  此外,在會場中看到許不少令人欽佩之中生代學者分享研究成果與歷程,頗鼓舞人心,例如英國一位女學者研究復健醫學領域中很棘手之意識問題,不論是創傷性或非創傷性之腦部病變,她利用一系列功能性磁振造影之研究,發現對於我們過往認為無意識之這群患者,其實有更細微之分類,對於患者功能或許影響不大,但對於照顧者尤其是家人,讓他們知道患者能有部分的感知能力是一件很欣慰之事實,醫學不只是在病人本身的疾病,更多圍繞著我們的醫療相關的人事物與心靈層面的議題,對於復健科來說,照顧這群意識障礙的患者,有朝一日如果也能應用客觀量測意識狀態之方法,也是一種值得期待與讓人感到有意義之醫療行為。

  本次大會提出一些高科技儀器輔助應用於復健醫學之領域,以西班牙復健團隊開發關於步態研究之系統為例,該團隊講解對於平衡不佳之患者之非侵襲性評估與復健,由於涉及工科與醫學人才之跨領域研究,政府提供經費設立研究中心於西班牙,招募歐洲各國復健醫師前往訓練,將高科技儀器運用於復健治療中,這是令人振奮的消息,高科技儀器之介入是未來復健治療之趨勢之一,目前國內不少醫院也投入相關之研究,期待臺灣醫療與工科共同開發醫療領域高科技介入也能有所成果。

  這次活動也參與幾個口頭報告的場次,可以感受到歐洲復健醫學會對於教學與指導的熱情,除了安排純粹口頭報告外,也會將相關口頭報告主題融入在有關的課程當中,讓與會者聽到這些領域相關大師演講後,同時聆聽年輕醫師的報告,並提問討論,讓與會者學習大師之課程之外也能給予後輩自己的建議。

  本次學術研討會除學術演講及工作坊外,還有不少廠商參展,包括書商、藥品(抗凝血劑)、肉毒桿菌注射、關節內注射液、下肢機器人復健儀器、步態分析儀、體外震波、震動治療、各式復健治療儀器等。當中有些儀器目前已通過歐盟CE許可,對於未來臺灣的復健治療來說可能是未來可以考慮引進合作的方向。

 

四、建議事項 

  1. 出國參與國際性會議不只增進見聞與膽識,尤以復健界來說為世界、亞太與歐洲三大會議都是住院醫師可勇於參加之綜合性復健會議,鼓勵住院醫師積極投入研究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議,得以了解各國復健醫學之發展。兩年一次的歐洲復健醫學會可作為了解歐洲復健體系發展之橋樑。
  2. 本次會議中許多演講與研究主題與本部進行之治療相當,透過這次的了解與討論,特定主題可繼續發展與研究,例如:脊柱側彎、科技復健儀器、體外震波治療等,皆為復健醫學領域持續發展之領域,除了基本基礎流行病學與治療經驗資料之外,值得投入心力研究與創新。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