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2018 American Society of Reconstructive icrosurgery Annual Meeting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2018 American Society of Reconstructive icrosurgery Annual Meeting 

員山暨蘇澳分院整型外科主治醫師 李秉侖

 

摘要(關鍵字:顯微重建手術)

  這次帶著一篇口頭報告,一篇電子海報,前往想去很久的美國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年會,一方面跟外國學者分享交流一些經驗,一方面想看看這個號稱世界頂尖顯微手術高手聚集的會議,能夠激起什麼樣的火花。在這個為期四天的會議中,我看到目前在顯微重建個大領域中最新、最尖端的科技及技術,在優秀論文的報告中得知美國大型醫學中心都在進行些什麼樣的手術,他們的醫師在做哪些研究,在最佳重建及最佳挽救案例選拔中看到全世界最酷炫的手術案例。最重要的,我看到外國學者開刀做研究的精神,督促我繼續在顯微重建這條路上努力精進。

 

一、 目的

  本次代表醫院至美國顯微重建學會2018年年會發表口頭報告及電子海報各一,希望藉由此機會與國外學者交流、增加經驗。美國顯微重建學會是世界顯微手術的最高殿堂,除了大師高手雲集外,目前世界上的潮流趨勢以及最新科技都會在這邊報告展示。本人目前致力於乳房重建手術,希望藉由這次的機會看看國際級大師的做法,是否有特別的技術或新的想法。另外,頭頸癌重建是臺灣很常見的手術,處理方式已經能夠達到非常專精,然而針對下咽癌術後病人無法發聲講話,歐美國家最常使用的方法還是以氣管食道廔管放置發聲輔具,但缺點很多,包含阻塞、破裂及感染。我們這次將創新設計的手術方式在會議中發表,希望能夠推廣手術方式,也希望能夠與外國醫師討論不同方法的利弊,激發更多想法以修正、精進手術方式,造福病人。

 

二、 過程

  抵達會場的第一個演講是在講做自體組織皮瓣乳房重建手術的病人的感覺重建,外國學者除了幫乳癌患者做出一個外觀對稱、自然的乳房外,還進一步將神經分出來做感覺的重建,讓這個乳房除了外觀,更有了觸覺,變得更加真實。這個方式會比原來再多花至少兩三個小時,但是如果對於病人術後生活品質有顯著的改善,意義就很大,也值得推廣使用。

  在嚴重外傷後迫不得已必須截去上肢的病人,傳統上就是使用義肢,病人會喪失非常多原本手的功能,若接受手移植手術,要面對的是一輩子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目前的最新科技:目標肌肉再支配,將殘肢的神經分出來,接在不同的肌肉上,用電極片放大訊號後,可以藉由訓練讓電子義肢做出各種動作,甚至比原來的力量更強大,儼然是電影中鋼鐵人的概念。重點是這種方法真的可行,將來有機會取代其他的方式成為上肢截肢患者的福音。

  最佳重建及最佳挽救手術的選拔大會辦的就像一個派對,入場附兩杯酒精性飲料,候選人在台上眉飛色舞的報告他們的大作,一位主持人及三位評審,評審有黑臉白臉之分,大部分都是給予報告者讚揚,偏偏就有一位毒舌評審,直指每位報告者的問題核心,又不失幽默風趣,現場氣氛沸騰,最佳重建及挽救手術獎得主風光滿面。

 

三、 心得

  顯微手術堪稱是整形外科領域裡的基石,因為它的出現,我們可以挖東牆來補西牆,拿遠水來救近火,突破了距離與空間的限制。美國顯微重建醫學會是一個在美國整形外科界老字號的傳統大會,幾乎只要是在大型醫學中心或癌症中心的大師們,包含訓練中的住院醫師全部會參加,因此在論文報告中可以看到他們在開哪些刀、做哪些研究,美國人的手術技術並不特別花俏,然而他們的案例多,可以討論的問題也多,加上統計學的底子深厚,因此在呈現上總是特別精彩。臺灣因為吃檳榔的人口眾多,在頭頸癌重建手術方面獨步全球,然而在健保的框架之下,我們很難去用一些高成本的檢查、手術儀器和衛材在病人身上,打個比方:美國人打仗時不惜重金部署洲際飛彈等高科技武器,而我們只能拿成本最低的手槍,即使我們槍法再準還是很難打勝仗; 加上基礎研究方面的環境還是與美國有段距離,這些部分,我們還要繼續進步才行。

  這次開會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心得,就是要縮小並專精自己的專長領域,才能夠集中火力、精益求精,有機會成為該方面的專家。重建整形外科的領域之廣,包含傷口、腫瘤、創傷、燒燙傷、先天畸形、美容、重建、手外科等等,然而每個領域都是博大精深,整形外科醫師不可能每個領域都專精。以臺灣現行的醫療制度,大部分待在醫院的整形外科醫師幾乎都是每個領域都要沾一點邊,不然業績就會不夠。然而這樣的缺點就是什麼都會一點,等於什麼都不精。在其他國家的整形外科醫師幾乎就只做某一兩個領域,甚至一兩項特別的手術,久而久之他們就成為這方面的大師。來到國外開會的時候,一起討論的人也是該領域中的佼佼者,形成一個群體相互交流,掌握最新趨勢,進步也會特別快。乳房重建一直是我想要專門從事的領域,然而一開始的過程總是辛苦的,希望藉由這次開會的一些心得,讓繼我續堅持專精於這條路上。   

  最後,回到醫師的初衷,也就是雖然我們治療的是疾病,但是永遠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在最佳重建及最佳挽救案例選拔大會裡,最佳挽救手術獎得主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三十八歲的男性,健康、帥氣、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不料有一天左臉長出惡性肉瘤,一開始他追尋自然療法,沒想到腫瘤越長越大,甚至從嘴中破出,他接受化療等腫瘤縮小後,接受腫瘤的廣泛切除手術。術後他的半邊臉,從頭部到下巴全部被切掉,但是重建時因為凝血功能異常,導致重建失敗,讓他變成有如蝙蝠俠中的雙面人一樣,整個左臉沒有皮膚,血肉模糊。直到Kongkrit Chaiyasate醫師出現,用顯微手術的技術用他大腿,手臂等地方的組織以游離皮瓣的方式做重建,前後他總共接受二十幾次的手術,現在的他雖然還沒裝上義眼,乍看一下有些嚇人,但是傷口已經全部痊癒,腫瘤也得到控制。他已經能夠跟家人一起打高爾夫球,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他寫了一張紙條給醫師:“K醫師,你不只拯救了我的生命,也重建了我的靈魂。”我們整形外科醫師常常被貼上救醜不救命的標籤,然而當我們使用顯微重建的技術幫病人重新得到一個被切除的乳房、被壓碎的腳或是被切掉的臉頰,讓他們能夠重返人群,跟正常人一樣生活,從身體到心靈同時得到救贖,我想這就是顯微重建手術最有意義的地方,也是我繼續這項手術的動力所在。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