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嗅覺異常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從孤立型先天嗅覺喪失學起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嗅覺異常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從孤立型先天嗅覺喪失學起

耳鼻喉頭頸部鼻頭頸科主治醫師 趙勻廷

摘要(含關鍵字)

  嗅覺對人類是很重要的,但它的重要性往往到失去了才讓人醒悟。嗅覺喪失讓食物不再美味、人際關係不再緊密。但失去嗅覺久了,人們似乎也妥協地找到適應的方法。而先天失嗅者從來就沒有嗅覺,他們又是如何與世界互動?筆者比較先天失嗅者、近期失嗅者及長期失嗅者的嗅覺喪失對生活品質的影響,試圖找尋不同失嗅期間的人們如何適應,並將此研究成果帶至國際會議發表,希冀提供國際鼻科學及嗅味覺專家對失嗅者不同角度的思考。

  此次參加的會議為兩年一次的(第27屆)歐洲鼻科醫學會,同時合併第37屆國際鼻炎症暨過敏學會、以及第19屆國際鼻科醫學會。開會時間為2018/4/22至4/26,在歐洲政經中心倫敦舉辦。會議地點為伊莉莎白二世女皇會議中心,就位在西敏寺旁,與倫敦眼、大本鐘等知名景點毗鄰,地理位置絕佳且交通方便。與會人士來自世界176個國家,共1744人報名參加。會議中心共六層樓,早上8:00到下午5:30,12個會場同時開放,中間也有適當的休息時間讓與會者到壁報展場及廠商攤位逛逛。會議內容以鼻科學為主,但仍包羅萬象,橫跨鼻炎症、過敏學、嗅味覺、鼻腫瘤、睡眠、顏面整形、鼻竇及顱底手術各領域,以專題演講、教育演講、圓桌會議、專家論壇及口頭論文發表等形式呈現,無論是基礎研究、手術技巧示範、實證醫學、醫療訴訟、個案報告,百花齊放,令人目不暇給。

  此次參與國際會議除了發表論文,也從各國學者演講教學以及精美壁報展示中,獲得許多新知及臨床經驗分享。更在優雅的泰晤士河畔,度過充實又美好的一周。

 

關鍵字: 歐洲鼻科醫學會、英國倫敦、嗅覺喪失、生活品質

 

一、目的

  歐洲鼻科醫學會(The European Rhinologic Society, ERS)為鼻科兩年一次的盛會,因位同時合併第37屆國際鼻炎症暨過敏學會以及第19屆國際鼻科醫學會,與會人士不僅僅是歐洲的學者,反而來自世界176個國家,1744位鼻科學領域專家齊聚一堂,相互交流討論的不只是最新的手術方法與醫療技術,更著重近年來流行的精準醫療。

  本次參與會議發表了嗅覺喪失者生活品質調查分析的相關論文。嗅覺喪失讓食物不再美味、人際關係不再緊密。但失去嗅覺久了,人們似乎也妥協地找到適應的方法。而先天失嗅者從來就沒有嗅覺,他們又是如何與世界互動?筆者比較先天失嗅者、近期失嗅者及長期失嗅者的嗅覺喪失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發現嗅覺喪失這件事對先天失嗅者的生活品質沒有巨大的影響,而後天失去嗅覺超過5年以上者,便能與先天失嗅者有相對等的適應能力。這提供我們在診療會談失嗅患者時,一項重要解釋上的依據,並可提供患者在日後調整心態、適應缺失時一個實用的參考。

  此外,參加此類國際大會,除了獲取得醫療最新突破發展外,更藉由各次領域專家的示範手術,更精進自己的手術技巧。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師、教科書的作者群也都現身會場,他們毫不保留的傳承臨床經驗、甚至分享治療失敗的教訓,都是我輩年輕醫師非常寶貴的學習歷練。

 

二、過程

  大會於2018年4月22日以兩場大師手術示範課程揭開序幕,第一場是由慕尼黑大學Andreas Leunig示範額竇手術解剖。雖名為額竇解剖,Leunig教授幾乎示範了所有鼻竇的手術的方式。鼻竇手術的解剖示範雖然很基本,但教授一步步帶領,並提醒許多手術細節,對於日後我們住院醫師教學很有幫助。尤其是在找額竇開口時,教授也很虛心地承認位置沒有在一開始就辨認出來,依憑經驗才在狹縫中找到開口位置。心路歷程完整的呈現,但又不拖泥帶水,著實大師風範。第二場是倫敦帝國大學的Hesham Saleh教授示範鼻整形手術,從最基本的切口到完整的鼻軟骨暴露,除了讚嘆屍頭品質之好及錄影設備之清晰外,Saleh教授的手法俐落,每一步驟都清楚確實,更不需要許多助手拉勾,靠許多小技巧三隻手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工作。最後示範鼻尖塑型的縫法,非常實用。

  接下來開幕儀式,不負眾望是由Valerie Lund教授引言,並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她的恩師Ian Mackay,Lund幽默風趣、妙語如珠,將開幕式帶向溫馨愉悅的氛圍。師徒兩人制定的Lund-Mackay score流傳至今、仍是鼻科醫師最常用來評估電腦斷層上鼻竇炎嚴重程度的方法之一。

  會議的第二天到第四天都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皇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中心共六層樓,早上8:00到下午5:30,12個會場同時開放,一早第一場的會議大部分是各種手術、處置的技巧know-how及教育演講,第二場是keynote,等於是大會專題演講,同時段所有與會者只聽這場。中午前各會議室有大大小小各種主題的symposium及free paper口頭報告。中餐在會場提供熱食及熱飲,午餐後在各會議室有圓桌會議及醫療爭議,討論臨床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大會也規定上午茶、中餐、下午茶時間,壁報的講者必須站在壁報的旁邊備詢,也真的看到許多國際知名大師穿梭於壁報展示間,眾人相互熱烈討論,認真的程度可見一斑。這次壁報論文將近400篇,分三天張貼,筆者也與有興趣的與會者討論,是難得的經驗。


 

三、心得

  這次歐洲鼻科醫學會中,嗅味覺相關的議題比例頗高。嗅覺相關的研究及最新治療的發展主要還是歐洲。德國的嗅覺大師Thomas Hummel及來自英國、瑞士、希臘等論文上常看到的歐洲學者都有出席,並發表嗅覺研究的最新成果。關於神經性嗅覺喪失,這次提到有潛力的治療,包括citrate、vitamine A nasal drop、theophilline及嗅覺訓練,這些都是先前在論文上讀過的治療方式,而嗅覺訓練是目前較有希望的方式,發明人Hummel教授也現身說法,說明以這種方法治療目前最新的成果,但仍只有部分族群有效。後續仍須看有沒有嗅覺訓練的預後因子來篩選病人,並研發其他可能的療法。日本的Miwa教授報導以調經用草藥:Tokishakuyakusan來治療124位上呼吸道感染致嗅覺喪失,有16%回復、23%進步、61%沒變化,但治療機轉及男生跟女生效果一樣好目前無法解釋。

  另一個大會重點擺在鼻竇炎的精準醫療,這個鼻科學界最近火熱的話題,在此次鼻科醫學會繼續延燒。以往鼻竇炎依照表型(phenotype)大致分為有鼻息肉或無鼻息肉,近年來因分子生物學的發現,可再依疾病內表型(endotype)細分成不同族群的鼻竇炎。如此更能依據每個病人的致病機轉制定不同治療策略,內視鏡鼻竇手術的做法也有所不同(保留黏膜或全黏膜徹底移除),甚至使用anti-IgE (Omalizumab)、anti-IL5 (Mepolizumab)、anti-IL4Rα(Dupilumab)等免疫抑制劑。有些學者更預測,到2028年鼻息肉將不用手術治療。

  還有其他有趣而且實用的主題,包括鼻部輕症的治療、鼻腔良性腫瘤的鑑別診斷、鼻科手術過失及法律訴訟問題、大師分享最難堪的手術經驗等等。手術方面有內視鏡鼻祖Stammburger對於鼻部骨板解剖的詮釋、各種顱底手術含經眼眶及鼻咽切除術的討論。

  這次學會舉辦十分成功,唯一缺點就是演講題目之多,令人眼花撩亂,一個時段也常有許多想聽的主題,只好有所割捨,也難免遺珠之憾。但能在泰晤士河畔、西敏寺教堂旁與眾大師級學者們切磋交流,是醫療生涯中難得的經驗。

 

四、建議事項(包括改進作法)

  感謝尹書田卓越人才計畫獎助金的補助,讓筆者可以出國發表研究成果,增加國際曝光度,同時獲得新知。最令人惋惜的,是無法分身聽到所有有興趣的題目,希望日後有類似的國際學會,可以多一點人組團參加,同一時段可以分頭聽講,會後再互相分享,才不會有遺珠之憾。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