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新阿溪縱走」阿伯領隊的體驗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新阿溪縱走」阿伯領隊的體驗

工務室退休技士 施宏錡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青春是心理的一種狀況,歲月不能使人老邁,使人老邁是捨棄了理想與信心。~~~」以前讀雅禮補校時,曾恕衡老師把英文「青春」註1詩歌譯成中文,給學生當作課外讀物。也因為這篇文章,讓年過七旬的奇哥,至今仍保有赤子之心。

  2019年12月爬七星山時,因緣際會認識國中特教老師阿雅,也因為她提起「阿溪縱走」,觸動了深埋在奇哥心中的神經。加上讀過「青春」這首詩,讓退休多年的奇哥,重新燃起了勇氣,與挑戰的信心,決定規劃帶團登山。

    以前的「阿溪縱走」是救國團暑期青年活動熱門路線,也是年輕學生嚮往去的地方。「新阿溪縱走」則是在「阿溪縱走」因地震路線塌方不通,山友另開闢的新路線。路線要翻山越嶺起伏大,對上年紀的人而言,想完走很不易。奇哥年輕時,也曾對它十分嚮往。但那時初中到大學,都是半工半讀,根本沒時間參加。

    真正對爬山有興趣,是2000年以後的事。奇哥自1975年工專畢業後,工作了20多年才插班讀大學,並在同學阿添帶隊下,第一次參加北大武山三天兩夜的行程。往後又多次跟著他及林口登山協會辦的爬山活動,學習登山及如何搜集資料,與帶團等基本知識。累積了不少的經驗,也愛上爬山。

  退休前,常和中華民國啟聰協會的禇錫雄一起爬山,雖然兩人都是聽障,不同的地方是,奇哥可以利用說話與讀唇的能力,和外界溝通。聽不到聲音登山碰到困難時,在求救上,會有溝通上的阻礙與困擾。但是,拜現代科技之賜,手機和簡訊的發明,讓聽障人可藉此與外界溝通無阻。

  2014年從公職退休後的奇哥,行有餘力決定幫助身障朋友,並訓練視障的學妹跑步、登山。2016年帶領她及三位聽障的朋友,在一天之內,來回登上玉山主峰成功,讓他信心大增。2018年帶領因車禍而截肢的學弟,及患小兒痲痺下體肢障的朋友,登上排雲山莊。

    在規劃「新阿溪縱走」活動時,事先有請教參加過「阿溪縱走」的朋友們提供寶貴意見,也上網搜集相關的路線及登山資料。有位藝術家的朋友,年輕時曾參加過這條路線,她不贊成奇哥親自出馬當「豆油」,建議花錢僱請協作,幫忙扛行李兼嚮導。她是耽心奇哥年紀大,背重裝登山體力會吃不消,何況是沒去過的地方,聘請嚮導較安全些。但是,在經過多方面的徵詢與考量後,最後奇哥沒有採納她的建議,決定親自帶團。  

  沒想到好事多磨,出發前半個月閃到背脊,不管是白天或夜晚,左手臂與頸椎骨都無法正常地轉動,晚上更無法平躺睡覺,而感到很痛苦。經復健醫生診斷是「低頭族症」,這是因玩手機常低著頭,或坐在電腦桌前姿勢不當,造成頸椎骨突出,壓迫神經所致。奇哥自忖以目前身體的狀況,還能帶團登山?

  更糟的事是,這段時間內「新冠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快速蔓延到全世界,臺灣也進入疫情管制。出門一定要戴口罩,搭乘大眾捷運、高鐵等交通工具都要戴口罩;若有感冒發燒,或體溫超過攝氏37.5度者,會被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避免病菌/病毒傳播。此外,內人的勸阻,一時讓奇哥不敢妄動。還好「青春」適時在腦中浮現,在病痛和疫情雙重夾擊下,決定延期舉辦,並在2020年4月4日完成了。也證實了無論您的年紀多大,只要身體健壯,想法與時俱增,仍有能力帶領完成夢想的。這段驚險旅遊的過程,且聽奇哥娓娓道來。

  「阿溪縱走」路線自1999年921大地震後,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支線,山崩把鐵軌掩埋,多處不通廢棄至今。大塔山1號明隧道約10m長的地方,塌方嚴重觸目驚心。但是,來此參觀的人潮不絕,林務局後來在崩塌段,設有鋼筋踏階及鋼索,方便登山客腳踏U型鋼筋,攀繩安全地通過崩落段。第2號隧道,幾乎全為落石所堵塞,只剩中間留有直徑70公分大小的洞孔,勉強可容一人進出。

  第一次走鐵路眠月支線,是由阿里山閣大旅社旁的小徑出發,被鐵軌兩旁高大的檜木林,與四周美景所震懾。走到大塔山1號明隧道前,崩塌處的斷崖,讓奇哥看了倒抽口冷氣。想到20公斤重的背包,要如何連人帶包安全通過斷崖? 沈思一會,先把背包的腰帶扣好並繫緊,再把胸帶固定,防止因移動致背包重心不穩,連人帶包跌落山谷。奇哥先沿繩梯慢慢下降,再攀繩一步一步爬上陡坡,待通過斷崖後,卸下背包,回頭協助成員逐一通過斷崖。接著經大塔山2號明隧道,穿過短短10m的1號隧道,來到第2號隧道。此處隧道長約144m,中段完全塌方,土方把鐵軌全掩埋了,只在中央上方,留有直徑約70公分大小的洞孔,勉強可容一人弓著身體通過。穿過洞孔後,藉著頭燈微弱的照明,走完漆黑而長的隧道。

  出隧道後,RC鐵路橋樑上的鐵軌,透空的枕木支架上,每塊間距約為25~35公分寬,中間釘塊寬約25公分的木板,方便遊客快速通過。橋樑下方則是深約5m至30m不等的溪谷,若雙腳踩空,掉落到溪底非死即傷。  

  眠月線到石猴站的橋樑總共有24座,每座橋樑的長度,從最短的5m到100m不等,有直線的,也有彎曲的。過了第5號隧道後,是一葉蘭的保護區,可惜去時不是開花季,沒看到蘭花有些可惜。想到高中有位同學,就是在透空的鐵路橋樑上行走,一腳踩空掉落溪谷,還好卡在樹枝檢回一命~~~因而要大家專心,腳要確實地踩踏木板上過橋,直到通過最後一座橋樑(24號),第一天驚險的旅途,算是安全了。

  清明連假到此的遊客很多,有的早就在鐵軌兩旁,或石猴景觀區參觀平台上紮營。觀景台右前方似石猴的岩石是地標,上方的猴頭在921地震時斷落,成了無頭的猴身。由參觀平台往步行約80公尺,來到石猴廢棄的舊車站,此時已有另一隊伍的四座營帳。因考量天候及如廁方便等問題,在此地紮營,比在露天的平台安全,且尚可供三個營帳紮營的空間。要汲取泉水生火煮飯,須往回走到24號橋樑旁的一處山泉,盛了山泉水回來,然後輕鬆地吃晚餐。

  第二天(3日)晨七時,由石猴舊車站出發,沿著鐵軌行走,經過落石塌方嚴重區,開始高繞以避開流失的路基,以策安全。自此沿等高線逐階上升,由石猴地區上升220m一直到最高點的松山(2557m)地標後,再下降到落差約有740m的水漾森林。沿途針葉林掉落的樹葉,把地面覆蓋成一層厚實的軟舖面,看不到路跡,若不仔細分辨路徑容易迷路。行走在其上,感覺像是在飄浮的地板面上行走~~~。

  因素秋老師背三人份營帳一只,事前忘了把背包內的一些重量,分配給其他成員,讓她背重背包上坡時,背包壓得她快透不過氣來,下坡又耽心滑倒,行走速度自然就慢些。比預定抵達水漾森林,與眠月神木分叉路口的時間,落後約1個小時半。加上進行中途,她的鞋底突然開口笑了,雖然在酒瓶營地時,阿雅有用膠帶幫素秋老師把鞋底黏牢。可惜走不到一公里多,鞋底又開口笑了。氣得素秋老師把鞋扔掉,直接穿防雨鞋套。但是,在沒有穿鞋,僅穿防水鞋套,走路還是不太方便。好佳在鴻德有多帶一雙跑鞋備用,暫時解除她沒鞋穿的窘境。

  四點下起毛毛雨,先前素秋老師還沒走到水漾森林,就因沒鞋可穿又碰到下雨,心情很不好,一直嚷著「今晚可能走不到水漾森林~~~」的負面話。奇哥不敢說什麼,也不想回答她的問題,趕緊跟在阿雅後面走,想借重她手機內建置的無網路地圖,確定方向沒走有錯,及早走到水漾森林紮營,避免大家被雨淋成落湯雞。

  此時有兩位登山客從後面經過,他們是到眠月賞完神木,擬回到水漾森林營地。阿雅向他們詢問,始知離水漾森林約有一公里,再往前走約15分鐘就可到達,再慢的話,25分鐘都可到達。看到前方右邊旁,有大片湖水在霧中若隱若現,猜想堰塞湖---水漾森林就在那地方。

  就這樣讓我們倆信心大增,五點十分走到谷底,踩著鵝卵石的步道來到湖邊,此時已有幾座帳蓬已搭好。待大夥全到達,立即展開整地紮營的工作,不一會三座不同色彩的營帳,連同他隊的營帳,把水漾森林點綴成彩色繽紛的小村莊。不多時小雨停了,遠處飄來層層薄霧,與近處水中枯樹,矮草叢的倒影,映在湖面上,湖邊彩色繽紛的營帳,把水漾森林點綴成乙幅詩情畫意的畫面。

  在湖邊潮濕而多碎石的地上,開始燒開水煮晚餐。由於中途淋了兩小時的小雨,抵達水漾森林時,喉嚨感到有些不舒服,便先煮鍋熱薑糖茶,要大家先喝了怯寒,再吃晚餐以防止感冒。之前因雨淋而濕了衣,便在營帳內換上乾衣,因大家重裝走了一整天已很累,三名女士先入營帳小睡。但是,當領隊的奇哥再怎麼累,還是要解決大家肚子饑腸的問題。

  原先準備好早餐三明治的餡料,是由紅蘿葡、蘋果、洋蔥的切片,攪拌而成的。因大家早

  已委託素秋老師買好雜糧麵包,對三明治就沒興趣。為了第三天的行程能夠減量,便把這些餡料全部倒入鍋內,加雞蛋煮成蔬菜蛋花濃湯,連同簡易速食飯包一起吃掉,最後把剩下的紅豆湯喝完。富含蛋白質的雞蛋,則煮熟留到早上每人分一粒吃,這樣回程總共可減重4公斤。

  夜晚的水漾森林一片漆黑,餐後不到晚上八點,大家早已累得睡去。奇哥和鴻德則忙著處理善後。

  檢討今天的行程,因下雨又是下坡路,地面潮濕略滑,在踩踏下坡時,除了素秋和易佑兩位老師沒有滑倒外,其他4 人都有滑倒,幸無大妨。但是,身為領隊的奇哥也跟著滑倒,除了大腿有擦傷外,此外並無大妨,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但已讓奇哥有些心驚。

  凌晨二時因尿急醒來,戴著頭燈到營帳外30公尺矮草叢林解放。抬頭看到天空,閃亮著許多星光,判斷明天早上一定是好天氣,也就愉快地回到營帳繼續睡覺。

  4日凌晨五點醒來,先和鴻德一起走到離營地外,約有80公尺遠的一條小溪流,撈取乾淨的溪水5公升帶回營地,先燒開水煮薑糖茶,喝了以驅寒並防止感冒。尤其是在「武漢肺炎」疫情嚴峻的時刻,團隊中任何人不可有發燒的情事發生。

  吃完早餐,整理好行囊,收拾現場的垃圾,裝入塑膠袋準備帶下山,以還給大地乾淨,達到「無痕山林」的目標。乘著出發前的空檔,一起在湖邊拍張團體照,算是當作紀念吧!

  七點十分出發,一路攀繩上升,接著沿平緩的亞杉林道前行。到了鹿屈山叉路口,從右側小徑下切到亞杉林道,繼續前行。上午十點十分多,來到廢棄舊工竂時,與預定抵達的時間相差無幾。奇哥早上五點半在營地吃完早餐,走到此地肚子早已餓得發慌,當即下令大家在樹林休息半小時吃午餐。因昨天大家重裝上到最高點的松山,再下降到最低點的水漾森林,速度過慢而延誤了2小時,他們怕在此休息,到達終點的仁亭會有延誤,後續預訂的行程又要被耽誤,所以不敢多所停留,更何況才早上十點多,還不到吃午餐的時候。  

  此時奇哥有些生氣了,便說準時抵達仁亭應沒問題,且休息是恢復體力,以便走更長遠的路。若因在此休息,而延誤後面已定的行程,那麼超過預定抵達仁亭的時間,所有旅遊費用奇哥請客,已繳交的費用全數退還。奇哥這霸氣的發言,把成員嚇得禁聲,乖乖地在樹林休息。待肚子吃飽了,休息夠了又養足體力再出發。

  因為昨天由松山下坡到水樣森林時,有人在潮濕凹凸不平的坡面滑倒,為了能趕在預定時間到達終點,加上是在平緩的林道行走,加快腳步安全上應沒問題。但是,怕再有滑倒的情事發生,在泥地與地面凹凸不平及狹窄的小徑,仍要很小心地通過。

  這回由鴻德在前頭帶路,中途一度為原住民的隊伍超過,到了之字型下坡路口,稍事休息10分鐘後再出發。奇哥和鴻德原想幫女生分擔背包的重量,以加快步行速度,被素秋老師和皮皮拒絕,只好默默地在她們後面押隊。

  就這樣距終點的仁亭尚有2公里多的路程,雨又開始下起來且起濃霧,行走速度自然慢下來。到了鹿屈前山叉路口,有標示指出通往終點的仁亭有條捷徑,約可節省半公里。考量大家背的行囊過重,仍以走林道下山較安全,雖然要多走半公里。但是,只要安全,且能在預定時間內抵達,多走半公里也是十分值得。

  沿著之字型林道快步走下山,抵達終點的夏林溪仁亭時,時間剛好是下午2點整,雨停了人也安全地下山,至此奇哥總算鬆了口氣。

  「新阿溪縱走」原計畫舊曆新年出發,歷經「閃背」及「武漢肺炎」,而讓活動延誤到清明假期,最後如期出發,也完美地劃下句點。現在,領隊阿北可以一鞠躬下台了。

  感謝阿雅老師對奇哥的信任,讓他規劃行程並擔任領隊。也謝謝素秋老師代訂去回程包車,以及下山後在鹿谷餐廳聚餐。

  回想在規劃路線、訓練時,奇哥已非37歲的小伙子,而是73歲的老頭子。之前朋友都建議僱請嚮導或協作,帶路以策安全。但是,幾經考量及研判路線,加上「青春」詩歌,適時在腦中浮現。才決定扛下領隊的重擔,也安全地完成任務。可見年齡不是一種阻礙,而是取決於您的心境,與對事情的態度。

未了借用下述的話:

人生就像一場旅途,一路艱辛,一路風景。

沒有什麼走不過去的坎,也沒有什麼走不通的路。

接受挑戰才有生存的勇氣,也有活下去的理由。

 

謝謝「青春」這首歌讓73歲的阿北,保有37歲的活力與挑戰的勇氣。

 

註1:「青春」的作者是繆爾·厄爾曼 (Samuel Ullman),1840年生於德國,後移居美國。年屆70,才開始寫作。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