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參加2021年腫瘤護理人員研究論文發表會經驗分享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參加2021年腫瘤護理人員研究論文發表會經驗分享

護理部督導長 酒小蕙

 

2021年3月20日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國際會議?,由台灣腫瘤護理學會主辦腫瘤護理人員研究論文發表會,其目的在提供腫瘤護理人員臨床研究成果的交流,學習腫瘤護理相關研究之應用,以提升護理人員研究能力及研究品質。

癌醫中心位於基隆路,於2019年開幕,別於一般醫院,一樓外觀就非常漂亮,透光的彩色長廊,綠樹在旁,兩道大弧線象徵生生不息;因逢假日,寬敞挑高的大廳顯得冷清,走到底見到是大面透光的頂窗,希望之塔普照大地,透過光線希望撫慰癌症病人的心情。

癌醫中心特別引人關注,係因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先生由於妻子乳癌逝世,且其胞弟生前也為血癌所苦,故2007年就開始規畫與臺大醫學院建設癌醫中心,捐款近250億元新台幣,標榜智慧醫療,希望能在癌症治療跟研究上,對未來社會能有所貢獻,朝「無癌」的願景邁進。大會首先由楊志新院長致歡迎詞,他提到癌醫中心係提供多專科整合式的癌症治療,輔以AI智慧醫療,積極在癌症的照護與預防。 主辦單位很用心地規劃口頭報告的主題及內容,以碩士論文為主軸,故研究方法扎實,研究成果豐富,且具有多面向的內容,包括不同的癌症類別,身心靈社會的問題,還有家屬的照顧負荷,很難得是有大師級的專家講評如賴裕和主任、謝淑惠理事長、洪敏瑛主任委員等,提升聽眾學習的深度,可惜講評時間短,有意猶未盡之感。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乳癌婦女行動健康自我照護系統建構與可用性評估」,該研究規劃乳癌婦女應該有的知識、自我照護技能,透過APP的課程,以女性觀點的操作介面設計,柔和且溫馨,簡單易操作,提升婦女學習的興趣,雖為初試階段,已經令人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成品及使用。

這次海報展有一百多篇,主題也相當廣泛,相同的主題排在一起,讓與會者可以對有興趣的題目互相比較,我對婦女癌症有興趣,有多篇都是針對卵巢癌的探討,但作品多為個案報告的照護經驗,著重在手術前中後的連續照護,透過治療性關係,降低身體的疼痛及減輕焦慮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護理照護對癌症婦女身心靈的全人、全程的照護理念。

我參與發表的論文主題為「7年的子宮癌篩檢率、陽性率、確診率」,係屬於資料庫的回溯性分析,國民健康署1995年起提供 30 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筆者自2010年負責推動癌症篩檢業務,將7年來推動子宮頸癌的資料庫作分析,呈現推動的成效:自2010至2016年目標完成率為36.5%-89.3%,平均為52.6%,累計篩檢量為40188人次,陽性率為1.8%-9.7%,平均為2.7%。抹片判讀結果為侵襲癌者有 712 名,84.1%婦女接受切片檢查,組織確診結果為 CIN2 或 CIN3 者有13.2%居多,為侵襲癌者有71.8%,隨年齡增加而增加,221位確診個案診斷病理分級以0級(55.2%)居多,病理診斷以鱗狀細胞癌(SCC)最多佔57.8%。資料分析的結果對臨床的效益是:臺灣死亡及癌症登記資料30 歲以上子宮頸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從1995年的 22.0/105,下降至 2015年的 6.9/105,子宮頸侵襲癌標準化發生率從1995年的 50.5/105,下降至2014年的 16.7/105,降幅達 66.9%,個案篩檢發現早期癌症所佔比率較高,國家推動子宮頸癌篩檢的政策使子宮頸病變在癌前階段就被早期發現,因而得到早期治療,成功地降低子宮頸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顯示子宮頸癌防治已有顯著成效。在某醫學中心的資料分析結果也證實積極推動子宮頸癌防治的成效,為確保婦女免於子宮頸癌威脅,預防保健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應持續辦理。

一天的課程結束,心裡很充實,癌症長年來皆居十大死因之首,癌症的照護成為各醫學中心的重點,精準醫療的發展,基因研究的趨勢,期望透過大數據,得到更多有利的資料,達到癌症的預防措施。看到這麼多的學者專家在癌症醫學上的鑽研與努力,不禁令人反思,護理與病人關係密切,在家庭史的收集、疾病的症狀管理、提供健康訊息、執行護理措施與專業團隊的合作…等,皆是臨床護理人員重要的角色與功能。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