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學校沒有教的事

>>下載本文PDF檔<<
以下為純文字貼上


學校沒有教的事

護理部督導長 廖淑貞

從事是臨床護理工作近三十載,能面對「大身體」的過往,卻怯步於「小身體」的流逝,究竟是學校沒有教,抑或是曾經近在咫尺。

多年前因懷孕後期子宮收縮頻繁而住院安胎,與同房鄰床孕友一起臥床、挨針、量體重、測心音,度過數十日夜,恰逢農曆春節兩人共商除夕夜的去留,余思過年僅有一天,過日子有365天,為求安全選擇留院,而孕友因日前甫遭逢母喪依臺灣習俗,除夕夜有既定儀式需返家辦理,故向主治醫師提出暫停安胎藥劑,請假四小時返家祭祖的請求,當晚十時許返院續打安胎藥劑,無奈卻在年初一清晨發生安胎失敗,最終失去胎兒,兩床之間一簾之隔,余竟受慌亂的處置聲影響,須加重安胎藥劑量使得平復,三天後離院,再見說不出口,連一聲保重似乎也不恰當,至今影像清晰依舊,去留一念之間,因果難以論定,僅存遺憾與不捨。

數年後,在重症加護室遭逢罹患胸腺瘤的未婚孕婦,因疾病治療考量,醫師建議將胎兒引產以保全母體性命,未婚夫求助媽祖神靈指引,護嬰立場堅定,反之案母護女心切,簽下引產同意書,從產科醫師放置昆布條那一刻起,加護室瀰漫一股不安的氣氛,護理師擔心未即時分辨小身軀而誤以分泌物處理、害怕粗手粗腳傷了小身軀,重症加護室護理師向來勇敢當責,無畏於大身體的急救處置、遺體護理,面對引產、胎兒娩出、小身體的亡體護理,卻多所畏懼,而余僅能已助人說詞,稍稍安撫護理師不安的心,終究,對一位初出校門,甫入臨床的年輕護理師來說,她的職涯、她的婚姻、甚至她的生育觀會不會因此受到衝擊呢?

轉職產科病房,遇見博士級高科技研究員因精蟲數不足,接受人工生殖而成功受孕,奈何羊膜穿刺發現胎兒染色體異常,經歷三次反覆查驗確效,接受胎內施打氯化鉀,進而人工引產娩出胎兒。得知個案狀況余心裡徒增幾分驚愕,對比偶聞未成年少女廁所產子,感嘆一個新生命來到人世間,有時是那麼容易,如同呼吸一樣自然,有時又比登天還難,費盡心思終究還是一場空。

思索,學校沒有教的事,來到實務場域我們該如何帶?怎麼迎接出死?職場衝撞留下的慟該如何撫療?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