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SNQ得獎感言 - 臺北榮民總醫院骨肉瘤醫療團隊榮獲2014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章銀獎

SNQ得獎感言 - 臺北榮民總醫院骨肉瘤醫療團隊榮獲2014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章銀獎

身障重建中心  陳威明主任

陳威明醫師

  • 臺北榮民總醫院身障重建中心主任
  • 臺北榮民總醫院骨腫瘤治療中心主任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兼骨科學科主任

  首先,我要感謝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頒發2014年SNQ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章銀獎給臺北榮總骨骼肌肉腫瘤治療團隊。這對我們團隊是很大的鼓勵,也鞭策我們繼續向前邁進。

  治療骨骼肌肉系統腫瘤,需要一個合作無間的團隊,無法靠任何醫師一己之力把病人治療成功。打從病人踏進診間開始,我們的團隊就合作無間順暢運作。這中間包括放射科和核醫科最高品質的影像判讀、病理科最專業的病理及免疫染色分析、腫瘤科和小兒科最有效的化學治療以及放射腫瘤科最精準的放射線治療。除此之外,各個外科次專科醫師都會在手術時提供必要的支援,尤其專業的胸腔外科醫師,更是我們治療肺部轉移的最佳救火隊。其中護理人員,不論在門診、開刀房還是病房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無怨無悔地幫助我們一同照顧病人。在基礎研究方面,我要特別感謝臺北榮總和陽明大學所提供的豐富資源,讓我們可以運用榮陽團隊堅強的研究實力解決臨床所遇到的問題。

  自民國87年我們團隊成立以來,成員合作無間,不分彼此,齊心協力做好臨床工作。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二的骨腫瘤聯合討論會,是我們全部團隊聚在一起共同討論的日子,迄今已16年了,從不間斷。所有團隊成員都必須參加,包括所有團隊主治醫師、基礎研究員、住院醫師、實習醫學生以及護理師。透過每一次的病例討論以及腦力激盪,日積月累,讓我們團隊創造出許多獨步全球的治療技術和精彩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經驗的傳承,讓年輕的醫師學到正確的觀念,提供病人更優質的治療和照護。

  從前,對於骨肉瘤的患者,截肢是活命的唯一選擇。近年來,隨著化學治療的進步,骨肉瘤腫瘤切除而不需要截肢的保肢重建手術(limb salvage procedure)逐漸變成治療的主流。在骨腫瘤切除後,大多數骨科醫師會選擇使用腫瘤型人工關節來做重建,接受這種人工關節的患者恢復較快,而且可以馬上開始負重行走,此外,也因手術簡單且所需時間較短,而廣泛的被其他醫院甚至是國際知名的醫學中心所採用。但是我們發現,隨著病患的五年存活率愈來愈長,這種腫瘤型人工關節會漸漸鬆動,如果因為鬆動而需要再次手術時,殘餘的骨本已越來越差,更無法支撐新的人工關節,導致關節壽命越來越短,最後病患甚至需長期以輪椅助行。因此這種價格昂貴耐用度差的人工關節,已經不符合這些年輕骨肉瘤患者的需求。除了人工關節之外,我們在切除骨腫瘤後也可使用別人捐贈的骨頭來重建病人的骨本。但是因為大多數亞洲國家器官捐贈的風氣不如歐美,我們很難取得大小合適的骨頭來做重建。有鑒於此,我的恩師陳天雄副院長在1991年1月率先引進體外放射線照射(extracorporeal irradiation)自體骨重建手術將罹患腫瘤的骨頭切下,並施予體外高劑量放射線照射殺死腫瘤細胞,再植回體內,解決異體骨來源有限的問題。早期我們的確遇到一些困難,但是經過團隊的不斷研發改良,如今已經達到相當令人滿意的成果。但是我們並不因此而滿足,我們仍然繼續尋找更新的技術來殺死腫瘤細胞。我們團隊於2005年開始使用液態氮低溫冷凍來去除腫瘤細胞,並且發現在適當的抗凍劑保護下,液態氮低溫冷凍方法更可以有效的保護軟骨。目前這些技術,我們已經運用得相當純熟,所累積的經驗更是吸引國外醫師前來學習。

  我們認為“保留病人的骨本,就是保留病人的未來”,更是治療骨肉瘤病人的王道,可以大幅降低健保人工關節的費用支出,雖然健保對於生物型重建的給付偏低,手術時間也較長,但是因為對病患的長期預後最好,所以我們仍然在這條艱困的道路上堅持下去,看到病人的肢體功能恢復,再辛苦也值得。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本院骨肉瘤的病人已佔全台灣總病例數的60%以上,而且持續成長之中。到目前為止,臺北榮總骨肉瘤團隊運用生物性自體骨重建治療惡性骨腫瘤患者所累積的病例數,已經遠遠超越全球其他醫院,根據文獻的比較,目前我們的併發症是全球最低而功能恢復是全球最佳。我們團隊所發表的期刊已經是這個領域重要的參考經典。過去十多年來我們常受邀前往國外發表我們的治療成果,獲得國外專家的一致肯定。純熟的手術技術更是吸引許多國家的病人前來榮總接受治療,成功達到以醫療行銷台灣的目的。

  為了給這些罹患骨癌的小朋友營造一個優質的治療環境,我們把臺北榮總93病房打造成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這裏,每一個生病的小朋友和家屬都會感受到溫馨的照顧。除了熱心公益的藝人和知名運動員外,公益團體也常會主動前來病房,替大家加油打氣,更有許多從93病房畢業的大哥哥、大姊姊及其家長不時回到93來鼓勵小朋友,為他們帶來歡笑和希望。病人到了93病房以後,孩子及父母不再哭泣,轉而互相加油鼓勵,這個神奇的力量,正是台灣可貴又可愛的地方。此外,為了提供所有家屬彼此互相打氣、治療經驗分享的一個平台,我們也成立了病人支持團體“中華民國骨肉瘤關懷協會”,不但提供最新資訊、解決家屬的疑難雜症、也常舉辦活動帶病患及家長出遊同樂,協會志工更在忙碌之餘主動出擊,在全台灣各個校園舉辦衛教說明會,宣導骨肉瘤防治相關觀念。

  台灣人常說吃果子,拜樹頭,我要把這次獲獎獻給我的恩師,陳天雄副院長,他開創自體骨骼重建的先河,我們只是跟著他的步伐前進。此外,我也深深感恩團隊所有的成員,尤其是兒童醫學部洪君儀醫師、顏秀如醫師及血液腫瘤科顏厥全醫師,沒有您們妥善又謹慎的化療,手術再成功,病患還是救不回來的。我也要感謝吳博貴醫師、陳正豐醫師,還有無數的臨床研究醫師、住院醫師、助理和護理人員,感謝你們在無數的深夜跟我在開刀房一起為病人奮鬥打拼。此外,我要特別感謝謝現貴博士,他23年來沒拿任何酬勞,不管白天黑夜無怨無悔幫我們操作體外放射線照射。

  最後,我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我太太的包容與體諒,讓我可以潛心為骨腫瘤的病患付出,兩個懂事的孩子讓我無後顧之憂,謝謝您們,我愛您們。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