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十年練一劍-卅年造一件微型多重生理訊號雲端監視系統

十年練一劍-卅年造一件微型多重生理訊號雲端監視系統

婦幼麻醉科主治醫師 許淑霞

  話說當時年紀小,我曾經有經費採購所謂的24小時霍特心電圖,詢價數位知名品牌廠家。幾乎所有廠商在三言兩語電話對談中,就把我從他們的客戶名單直接排除。

  「妳是醫師?」…「女生不能是醫師喔!」

  「妳不是心臟科醫師」…「我是麻醉醫師」

  「妳為什麼要買霍特心電圖」…「我為什麼不能買霍特心電圖」

  「麻醉醫師為什麼要買霍特心電圖」…「麻醉醫師為什麼不能買霍特心電圖」

  「麻醉醫師買霍特心電圖要做甚麼」…語塞……

  勤勞一些的廠商在我辦公室門口,同樣台詞問一遍,也就跪安了,連辦公室們都甭跨入了,多省事,無言…

  十五年後,我做出全球最微型最佳解析度的霍特心電圖與可攜式心律變異儀,同樣的對話又出現了:

  「妳是醫師?」…「女生不能是醫師喔!」

  「妳不是心臟科醫師」…「我是麻醉醫師」

  「妳為什麼要做霍特心電圖」…「我為什麼不能做霍特心電圖」

  「麻醉醫師為什麼要做霍特心電圖」…「麻醉醫師為什麼不能做霍特心電圖」

  好奇一點的同仁會問我,「麻醉醫師做霍特心電圖要幹甚麼,開刀房裡心電圖機到處都是」,除了無語外,還有些哽咽…

  女生只能玩洋娃娃,工程師發明家一定要男生才行,一定要心臟科醫師才懂得霍特心電圖,不是心臟科醫師連霍特心電圖都買不成,甭說發展打造它。如是每一件事我都不信邪,一樣一樣我都摸索過來了!

  三十年麻醉專業生涯照護的患者多是不能言語表達的「醉人」,有別一般醫師望聞問切之診療專業形象,麻醉醫生關注仰賴的不是掛在耳朵的聽診器,而是生理監視器裡的多項生命徵象之量測。追求生命徵象自主神經活性穩定是保護病人不受手術與麻醉之侵害,是為麻醉醫師最終極標的。

  所以麻醉專業除了給予麻醉氣體的麻醉機外,終日為伴的最佳戰友就是生理監視儀器,諸多生命徵象,比如體溫、心跳、呼吸(TPR)等等,在手術室內不是僅僅一天量個三、五次,而是近乎連續的量測。連續性量測各項重要生命徵象,就非得靠生理監視器。羅列各項生理訊號的儀表板像極了飛機駕駛艙,難怪麻醉醫師都感覺得誘導麻醉就像在起降飛機般的繁複費心。

  然而各項生理監視訊號又以連續心電圖最為要緊,是所有麻醉監測之基本款。連續心電圖波可以立即反映心律不整、心肌缺血外,心跳的快快慢慢更可以表徵血管內容積之不足或計算所謂心律變異度,是自律神經活性量尺,手術與麻醉都會強烈影響到自律神經。

  細究深化心律變異度,例如頻域分析可以展開成幾個特定頻率範圍之功率,分別代表交感(低頻區0.04-0.15赫茲)與副交感(高頻區0.15-0.4赫茲,此區域又正好是呼吸主要頻率處)神經活性,而小於0.04赫茲之極低頻範圍功率其生理意義不很清楚,較多學者專家認為是血管張力。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就是掌控心跳快快慢慢及血壓高高低低的正主,以心律變異來模擬血壓高低變化,不是十分精準但八九分神似有啦!

  再深入細究心律變異的複雜裏層,其實我們還可以得到睡眠與麻醉深度。加上重力加速規之輔助,我們可以更深刻的描述睡眠麻醉與姿勢的關係。

  醫療的礎石在於生命徵象的持續監控,過往龐大笨重的生理監視器只容許在加護病房與手術室內發生,超微型化的穿戴健康科技與物聯網之蓬勃發展,僅16克重的貼片可以趕測出多項臨床重要生理參數,包括:體溫(Temperature)、心跳(Pulse)、呼吸(Respiration)、體動程度( Activity)、血壓(Blood Pressure)與變異度(Variability)能無線傳輸連續(Continuous)記錄、線上(Online) 運算獲得並顯示告知分析結果,藉以做為臨床監視(Monitoring)依據。

  物聯網(IoT)行動醫療的優勢除了打開醫療藩籬,遞送精準量測生命徵象與診斷至所有需求健康促進處所,因而打開醫療的疆界衍伸至院所內外、急救車、運動場、居家、監獄所有可能處所。更大的價值是所有生命徵象與個人生活活動之詳實記錄大數據分析,將會是未來醫療進化之最重要基石。預見除健保之疾病保險,未病健康之促進,已病之長照,均要仰賴精確方便之生理監視協助,方能得到最好的效益。

  花紅一季您就知道它的美,花樹得綻放多少年華才能成得了氣候。多少文章的點子,可以匯聚成為某些專利。無數專利的鞏固下,得以誕生一項產品。製成的很多樣產品,難能有一樣可以量產成為商品。最終茫茫大海中千千萬萬商品,您看到哪一樣能像愛鳳手機一樣席捲全球,人手一支。

  卅年醫療經驗,轉化成無數專利、六件商品,三項獲院內創新獎,一項全國金質獎。燃燒的不只是個人數不盡的心力時與金錢,還有許多無數惜才願意一起跳火坑的廠商們。有他們的$鼎力支持,我們才有緣一同邁向健康促進之大未來。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