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黃金海岸健康與醫學研究國際會議及參訪

黃金海岸健康與醫學研究國際會議及參訪

護理部副主任 白玉珠

護理部護理長 鄭慧娟

  感謝院方與院長全力支持,使護理部同仁能順利參加 Coast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nference黃金海岸健康與醫學研究會議,在澳洲布里斯本舉行,大會主題為「提升護理研究能力,促進研究發展業務推展」,與會者來自世界各地。學術大會進行方式,包含專題演講、專題研討、論文分場報告及海報展示,內容多元、豐富且精采。臺北榮總護理部白玉珠及周幸生副主任,率領本部共19人與會,共發表20篇論文(6篇口頭報告、14篇海報發表)。會議期間同仁所展現之高度團隊合作精神及優異的口頭與討論型海報發表,廣受與會者注目與欽讚。不僅啟發護理人員的專業新思維與視野,更是鼓舞與激勵優秀護理人員。對護理部未來研究發展及臨床實務將會有所助益。

 

參加開幕式及國際學術交流,過程分述如下:

一、跨國研究討論會(Griffith Heal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ymposium)

(一)首場專題演講即為大會重點主題:「健康照護的可近性與公平性」,主講者Dr. Michel Kazatchkine是聯合國東歐及中亞愛滋病特別大使,以全球愛滋病的發展為例進行演說,指出健康照護體系的可近性與公平性受到許多挑戰,特別是未開發或發展中國家受到政治、經濟與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愛滋病治療的延誤和進一步擴散,並針對全球人口健康照護的可近性與公平性提出策略性建議,指出護理人員在策略執行上扮演關鍵性之角色,鼓勵全球護理人員攜手共同合作及維護健康照護的公平性及可及性。面對全球化(Globalizing)的衝擊,不同文化、價值觀與倫理議題均成為全球護理人所討論的重點。

(二)學者Phillip Della主講之演講題目:改變執業範疇(Changing Scopes of Practice),主要是現在大環境因為經濟問題的挑戰、人群的改變、健康工作人口學資料、疾病健康照護需求不同,所以護理人員的執業工作範圍就應有所改變。例如偏遠地區護理師的主要工作範圍就應拓展至戶外,甚至於工作內容會因為其他醫療人員缺乏而有所不同。進階護理師的貢獻,除可節省醫療資源,亦有助於照護結果。這和目前臺灣的現況不謀而合,因應人力不足,城鄉差距,護理界的確是應該重新將各階級護理人員之工作內容重新規劃,進階護理師之工作內容應與臨床照護的護理師有所區隔,除協助醫療團隊工作內容推展外,亦可節省醫院成本,提升照護品質,這和目前各醫院設置之專科護理師、個案管理師的工作職掌相同。藉由工作範圍之改變,在護理人力缺乏的時代,仍能維持照護品質。

(三)Professor Debra Anderson主講題目:國際合作女性生殖系統健康及慢性疾病預防(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life course approach to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chronic disease events)

女性占所有人口的一半,女性疾病也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課題,而每個種族及宗教對女性健康皆有很深的影響,透過全球合作,維護女性健康及慢性疾病是刻不容緩的全球性議題。全球生育率逐年下降,女性可生育年齡逐漸上升,婦女健康狀態也是極需被重視的,全球性的合作不外乎資訊交流及人體資料庫的資源分享,目前現在有許多議題是值得全球一起研究的。

(四)Mr. Patrick Kor主講題目:社區中失智症病人家庭照顧者使用正念為基礎之介入措施: 一個可行性研究(Use of a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 for family care giver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in the community: A feasibility study),講者首先為正念(Mindfulness)下定義,正念就是覺知,培育這種覺知,是透過持續且特定的觀照方式:有意識地、就在當下、且不帶批判。而用正念面對困難情境要點包括:1.情緒湧現時,什麼也不要做,只要靜靜地覺察它,靜靜地覺察呼吸。2.生氣時,覺察生氣的身心,它就不會持續長久;渴望時,覺察渴望的身心,它不會得到它想要的。C.心情低落時,不要相信這時候的負面思惟,只是像看電影般,靜靜看著一切。研究目的在檢視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 及正念減壓療法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對於華人失智症照顧者減輕壓力及促進身心安適之成效。

(五)Dr. Veronika Schoeb; Associate Professor Tracy Comans

主講題目:香港及澳洲兩地出院準備計畫:如何實行及其成本效益?(Discharge planning in Hospitals in Hong Kong and Australia: How does it work and how cost-effective is it?)

觀察澳洲布里斯本醫院及香港醫院兩者出院準備計畫之異同處,並將澳洲醫療團隊合作之出院計畫執行於香港幾家公立醫院中,其結果有顯著改變香港健康照護團隊溝通、合作及團隊執行能力,改變其機構指導準則、組織架構及文化,並達成健康照護政策資源利用及分配,並大大相應病人、健康照護專業、政策指標及資金需求。

本場次跨國合作討論會演講中發現研究者對於健康相關研究不遺餘力,且進而予家庭及家人共同合作促進健康,甚至重症單位的病人,希望納入家庭、社區共同努力促進全人、家庭、及社區健康,在海報展也可看見許多健康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研究,在重症單位常看到家屬被隔離在病房外,想幫助心愛的家人卻無法做甚麼心理的無奈,經由此經驗心得,未來可再思考,家屬與病人的需求,致力於納入家屬與跨團隊合作致力於促進病人健康。

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轉譯研究成果發表、香港與澳洲研究者交流分享臨床研究經驗,各機構研究成果分享完畢後,進行分組討論,臺灣、香港與澳洲研究者交流分享臨床研究經驗與擅長研究領域,探討各機構間研究合作之可能性。

 

二、護理學術大會精萃--慢性病之照護相關議題

(一) 南非下一世代的慢性病管理:提昇兼具生活品質與存活

  目前約有三分之一的非洲人與慢性疾病共存,其中包含傳染與非傳染性的疾病造成,點出此議題的重要性,並提到引發非傳染疾病的危險因子包含:營養失調、低教育程度、高生殖率、失業、孕期營養過剩導致的終身肥胖問題、高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飲食、抽菸、飲酒、運動量少、海嘯後的重建需求以及HIV、TB帶原者的心臟疾病、糖尿病與慢性呼吸疾病問題等。雖然WHO及各先進國家已發展諸多嚴謹及完整臨床照護指引,然而南非政府基於文化、成本、支持系統、人員訓練及病人遵從性考量下,決定發展本土性慢性病基層照護臨床指引,連結實證及專家建議,根據人口特性、環境、需求及資源,發展16項普遍健康議題,如氣喘、COPD、糖尿病、HIV、肺結核及婦幼健康之臨床照護指引,供政府、管理者、保險公司及醫師參考,提供清楚的決策及臨床照護指引。慢性病管理乃未來重要議題,可提供國內專家學者參考,積極發展本土慢性病管理臨床照護指引!

  相較於台灣,雖然低教育程度及高生殖率的問題較少,但忙碌的生活帶來低運動量及營養不均衡,慢性疾病的長期照顧,也是台灣面臨的問題,這次研討會行程中,也包含澳洲亞歷山卓公主醫院及格里菲學校的參訪,感覺在臺灣醫護研究能量及醫療資源並不亞於國外,但在臺灣的偏鄉醫療及資源仍然有所差距,社區醫療提到的三段五階中,包含促進健康、特殊保護、早期診斷、適當治療、限制殘障與復健,大多數的階段都是在生活及社區中,但在目前醫療花費,卻仍以醫療院所為重,故建議未來健康政策制定能更著重於預防保健,並往社區及長期照護拓展,使國民不只在生病有良好的醫療照顧,更能在根本上有強健的體魄與健康。

(二)兒童語言發展遲緩

  此研究世代追蹤1910位兒童,從8~10個月大持續追蹤至14歲,研究區分為三期:第一期8~10個月大到4歲、第二期5~7歲、第三期9~13歲;研究結果顯示12個危險因子對於小於2歲者仍無法強烈預測個案是否具語言發展遲緩之危險,當個案4歲時,危險因子解釋力已達23.6~30.4%;若父母具語言障礙,則可強烈預測4~8歲兒童極有可能亦具有語言發展遲緩之問題,尤其是具整體技巧障礙之女童更為顯著;然而,作者並未明確陳訴研究中12項危險因子為何。預防重於治療,早期防範將可有效減少醫療資源之耗費,建議國內此方面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可顯著預測具語言或其他方面發展遲緩危險因子,以達早期療護目的。

(三)將老年癡呆症照護由實證推展至實作

  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老年痴呆症照護,如發展寵物治療、非藥物處置等先進且人性化療法,且制定並實施一套線上評估工具,供銀行職員辨識提款之老人是否具老年癡呆的健康問題,以免該老人發生財務濫用之危機。人口老化之軀勢必造成老年癡呆盛行率上升,此為不容小觑之健康議題,建議國內產官學可合作發展全面性老年癡呆照護計畫。

(四)實驗室醫學工程學發明協助戰勝慢性病

  當生理指標,如血壓、血氧濃度、血紅素值…等無法維持慢性病重症病人血液循環及呼吸功能時,藉由醫學工程發明之輔助工具(高流量氧氣、血氧監視器、ECMO、心室輔助器、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分析關鍵數據,提供發展最佳慢性病人重症照護指引,爭取病人存活之機率。

(五)數位論文發表

  主辦單位特闢一間會議室供發表者數位化發表著作,其方式類似數位化海報之概念,作者將海報數位化,投影於會場螢幕,一頁模式清楚呈現研究設計及結果,同時作者本人亦於發言台上以約5分鐘時間簡潔說明研究內容,此發表方式可供國內學術團體未來舉辦成果發表時的選擇之一。

    參加會議主題為「You can’t do that here!How and when can policy influence practice」由雪梨大學健康政策中心主任主講,著重健康政策應建立在實證基礎之外,更應強調政策的實用性。健康政策的建立應明確說明內容,執行者,何時及如何執行,同時,也應盡可能地維護個人及社區民眾健康安全。健康政策內容應有實證根據,以避免有模糊地帶,健康政策建立同時,也應在消費者與臨床實際狀況間找到平衡點,投訴及回饋的機制也是讓健康政策持續發展很重要的關鍵。以澳洲醫師過度開立抗生素為例,澳洲政府1986年成立國家藥物政策(National Medicine Drug Policy),認為藥物使用安全及效益與政府、臨床實務者、藥商及消費者息息相關,為達Quality Use Medicine標準即必要性、安全性及效益,強調藥物的使用必須經過嚴謹的研究設計,研究相關偏差必須降到最低,這樣的研究結果以證明藥物本身的安全性及效益性,醫療人員也必須依據文獻的建議及病人期望,尋找有利的藥物措施,此設計的用藥政策必須定時評值其實用性及價值性。

    由Director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Clinical Epidemiology Ian Scott主講的「Applying Evidence to the care of Old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and Multimorbidity」中發現50歲以後的成人會急速發展多重慢性病(Multimorbidity)。在一項有慢性心臟疾病且年齡45歲的受試者中發現多重慢性病以17種不同的現象呈現,而占比例較高的前三項分別為關節炎、同時使用4種藥物以上、排尿不順,因此,為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有效善用醫療分配,節約醫療成本,多重慢性病照護成為目前及未來不可忽視的議題。

    來自7個國家共275位家庭醫師一致認為現今的多重慢性疾病照護多片段性的醫療,缺乏臨床指引或實證醫學,以供臨床醫師遵循,雖然一再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但病人病情的複雜性,這樣的照護模式在臨床實務上造成相當性的挑戰,Scott醫師認為預立照護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Care Transitions、及早發現Delirium及Dementia、Medication Management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Care Transition包含早期完成病人出院評估,加強病人及主要照顧者對疾病自我管理的教育,完成轉至其他醫療機關的交班作業,轉出或出院後24-72小時應追蹤病人動態,必要時提供長期照護相關服務。

    多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多有瞻妄或失智的情形,會議中也建議增加老年人活動,營養的補充,目前藥物的再評值,疼痛的控制,改善老年人聽覺、改善睡眠品質都可有效預防瞻望的發生。缺乏適當的評估及治療、不適當的醫療措施,例如:不必要的四肢約束,醫療人員缺乏失智老人相關訓練皆會增加之智老人症狀加劇,建議以病人為中心合併家屬的照護,定期追蹤評估失智狀態並提供瞻望預防措施,加強醫療人員失智相關教育訓練,特別是溝通技巧,跨團隊合作照護計畫及病房環境的設計皆能改善失智老人的照護品質。

    Dr Scott提到25%住在社區醫院的老人有藥物相關健康問題,7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30%因藥物使用不當而入院,故鼓勵使用藥物管理藍圖,審慎評估藥物使用的適當性及必要性,平衡藥物使用之利益及傷害關係後發現,85歲老人中減少2種藥物使用佔20%,減少4種以上藥物佔50%,因此,基於藥物成本的考量,建議醫療院所可以發展適合自己醫院的藥物管理藍圖,以有效控制醫療成本。

  康涅狄格大學健康科學教授Belinda Beck的Stop Shrinking! Targeted exercise prevents age-related loss of height演講中提出:有目標的運動,可以預防因為年齡因素的身高變矮、骨折。另外,Norman Morris的Exercise training may improve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during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 tension: Results from a pilot study演講中,發現透過運動訓練可改善肺高壓病人的右心室功能,因而預防傷害。在格里菲斯大學Helen Naug教授的Occupational health and metabolic risk factor: a pilot intervention for transport workers演講中,透過身體活動計畫,改善貨車司機的身體活動程度。運動計畫、運動訓練或是習慣養成,對於人體的健康有許多好處。

  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為Translation research to prevent chronic disease,研討活動的講者都是研究領域的翹楚,除不吝公開以發表之研究成果及未來研究的方向,也大方分享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研究團隊如何激發創新的火花,同時,這些專家也強調研究成果的轉譯對慢性疾病病人的預後、生活品質及醫療資源的分配扮演非常角色,鼓勵對研究有興趣或已有部分研究成果的與會人士,將研究成果轉譯到臨床實務,在會中與這些先進交談的過程中。

  國外學者非常敬佩院內同仁研究的成果及精神,也非常歡迎國際間的合作,能參與此研討會體驗一個相當棒的國際研究盛會,而且能把臺北榮總護理部研究成果與國際人士分享及交流,收穫相當豐碩。

  本次 Coast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nference會議主題為「提升護理研究能力」,學術護理大會分三天進行,配合大會主題,每日皆有多場專題研討、近七十篇論文分場發表及一百篇以上之論文海報發表,內容多元、豐富且精采,可選擇個人有興趣之主題聆聽,在演講的地點和論文報告場地中,不時可見同仁認真聆聽的身影,海報展場上亦把握機會與各國護理人員相互交流和討論。此次本部同仁發表之14篇海報因有顯著一致之刊頭設計,包含國旗、醫院名稱和外觀、護理部Smart標章,在會場顯得特別美觀與醒目,引起國內外與會者的注意與讚賞,主動與發表者討論和分享。參加國際會議可以看護理的趨勢,可以了解目前護理的方向與重點,亦能將國內正面對的議題尋求答案及吸收新知。

 

  此次赴布里斯本參加Coast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nference會議可說是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學術行程,本部與會同仁,為能達成「提升我國國際能見度」、「展現本院護理人員研究能力,拓展本院國際知名度」之目標,無不卯足全力積極地在國際學術及文化交流中,展現本院護理人員最佳實力,同時亦努力的汲取新知,期啟發護理專業新的思維與視野,貢獻於臨床實務,提升病人照護品質。參與整個過程都是很好的經驗與歷練,不但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更是繼續留任護理領域的鼓舞與激勵,未來也要鼓勵及帶領同仁參與,藉此可以打開我們的眼界、提昇高度及能見度,讓臺北榮總的護理與國際接軌。特別要感謝院長與副院長全力支持,核予本部同仁公假前往參加,讓護理人員有機會參與國際醫療護理研究大會,讓大家的視野及觀念增長很多,亦累積豐碩的國際學術研究交流的經驗。期望未來國際護理大會皆能獲院方大力的支持,繼續為臺灣,為臺北榮總爭光。

 

 

 

三、建議事項

  Coast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nference 行程畫下完美的句點,此次會議行程,與會同仁心中都是滿滿的感動與感恩,大家表達要共同在臨床工作崗位繼續努力,相約有機會仍要再一起出席各項國際護理研究大會,就此次所見所聞,在護理專業發展與未來業務推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鼓勵基層護理人員加強英文口說能力,積極參與護理專業相關國際護理研究會議,並能以口頭報告方式發表論文,有助護理人員增加專業認同與成就感,擴展國際視野,亦可藉由護理專業交流汲取新知,促進臺北榮總護理與世界接軌。並藉由參與國際會議之歷練,促進專業成長與學習,培養具國際觀之護理專業人才。

(二)提供英文寫作、潤飾及英文翻譯相關資源,及審查費用經費補助,協助及鼓勵護理人員將研究成果投稿於SCI之國際專業期刊。

(三)精進臨床研究能力,落實研究與臨床實務結合,護理研究發展是護理專業進步的重要動力,並將研究結果運用於臨床實務,嘉惠病人。

 

致謝

感謝院長、副院長及院方各級長官,護理部王主任桂芸的支持與鼓勵,並向所有共同協助完成此份出國報告的同仁致上最高謝忱。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