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參加「園藝療育」體驗之旅

參加「園藝療育」體驗之旅

護理部督導長 酒小蕙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轉變,現代人壓力大,容易造成身心的疲憊,近年來「園藝療育」逐漸被企業大眾所接受,主要用在舒解員工壓力,藉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何謂「園藝療育」呢?園藝療法是一種輔助性的治療方法,藉由實際接觸和運用園藝材料,維護美化植物盆栽庭園,接觸自然環境而紓解壓力與復健心靈。根據維基百科資料,其發展的起源是在古埃及時期,認為自然環境有益於身心健康, 醫生透過花園散步、接觸陽光、新鮮空氣和植物等治療某些心理疾病,18世紀初,蘇格蘭戈雷卡迪博士首先對精神病患者施以園藝栽培訓練,1940-1950年代,美國引進這種療法輔助退役軍人復健方案,讓治療的目標對象身體及心理狀態能回復到接近正常生活的水準,1973年,美國園藝治療協會成立,臺灣的園藝治療亦有十年以上的經驗,正式的園藝治療師必須取得園藝治療師證照,美國園藝治療協會及加拿大園藝治療協會都有嚴格的註冊過程授與證照。

  抱著好奇的心情參加臺北救國團張老師舉辦的「象山農場園藝療育體驗一日遊」活動。那天是個暖春,在永春高中站下車,走在產業道路上,到達一不留神就會錯過的入口指標,延著小路進入,與想像的農場不同,比較像是農家小舍,放眼望去2間教室被花草、樹木、小溪所圍繞,還有兔子及雞等動物。帶領的黃老師是國內少數被認證的療育師,在簡單的自我介紹暖身活動後,說明今天的活動行程:揉麵糰、遊園欣賞及採摘植物、窯烤比薩、泡茶、愉心(魚腥)草纏繞畫。首先,黑板列出了10種常見的植物,許多是看似野草的植物,如野薑花、魚腥草、大花咸豐、艾草、南非葉..等,這些都是遊園時要觀察及採摘的植物,也是我們要製作比薩、泡茶及作畫的活動元素,老師要我們用心聞植物的味道、觀察形狀、體會觸摸它的感覺,並摘下喜歡的植物,一邊繞園一邊聽講說植物的特色與功能,比較難想像的是這些不起眼的植物,除了觀賞都是可以吃的,在沒有刻意栽種下,接受自然的水與陽光成長,感謝上天賜予的資源,大自然的神奇讓人無比感動,讓生命生生不息而無匱乏。另有一顆檜樹是這裡的精靈之樹,枝幹約有2個大人圍抱的大小,老師要我們去擁抱它,感受這天地孕育出來的靈氣,抱著它感覺是一種清涼。中午吃著剛摘下來植物作成的窯烤比薩,喝著新鮮葉片沖出的茶,在現代塑化劑充斥的飲食環境中,能夠吃到這種安全的食物,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使用愉心(魚腥)草作畫,是因為它像心的形狀非常特殊,纏繞畫是用水性彩色筆,將植物的形狀拓印在紙上,再用連線建立彼此的關係,可將自己的意向,形成具體的圖畫,像有人就畫出漂亮的圖騰表達他對圖騰的喜好與尊重,有人連出一顆心表達他今天快樂的心情,而我則是畫出了複雜的心情。活動的高潮是在尋找圖畫的另一半,主辦單位將一顆心剪成不同形狀的2半,纏繞畫完成後,透過比對圖形方式,尋找另外半顆心,彼此認識與分享作畫的心得,拼湊成一顆心,又是一種不同的圖案,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而活動已近尾聲了!

  象山農場由大願文教基金會經營管理,旨在推廣園藝治療並實踐綠色照護(Green Care),提供身心障礙者及需要服務的族群一個可以與大自然連結,與植物建立關係的場域,黃老師分享園藝療育執行的方式,有時是透過盆栽、翻土種植、作畫、飲食..等,非常的多樣化,曾有失智症的學員透過不斷整理花草的課程,一天突然嚎啕大哭,原來她想起了過往的時光,舊時美好的記憶蜂擁而來;另一個自閉症兒童因接近自然,產生了信任關係,而願意開口分享,而今天的體驗課程僅是皮毛而已。大自然資源的分享,是今天最大的收穫,老師同意大家將喜歡的植物帶回去種植,我選擇了可觀賞又可食用的艾草及魚腥草,我將它種在家中的陽台上,每天澆灌成為我的責任,觀察它的成長是我的功課,如今距象山農場之旅已月餘,看著植物移植成功,成長茁壯,體會到生命成長的喜悅,生活中的小確幸,何嘗不是一種心情的療育,難忘的舒壓活動,也歡迎大家有機會也去體驗一場心靈療育的旅程!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92%E8%97%9D%E7%99%82%E6%B3%95

象山農場https://www.facebook.com/GreathopeElmtfarm/?rc=p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