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肺臟移植

肺臟移植

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徐博奎

摘要

  肺臟移植在本院發展未臻成熟,因此在今年五月至十月於加拿大多倫多醫院進行肺臟移植進修,該院曾於1983年完成首例成功人類肺臟移植,現今仍是全世界肺臟移植首屈一指的中心,許多新觀念及作法帶領著肺臟移植的進展,此次進修重點除了外科手術技術之外,還包括併發症處理,及現今流行的體外肺臟灌流技術(EVLP),內科方面涵蓋急性加護病房照顧,長期追蹤,移植免疫及慢性肺臟功能缺失(CLAD)的觀念學習。另外,亦參與肺臟移植動物實驗,了解肺臟移植相關基礎研究及發展中的新治療方法。成果豐碩,期能學以致用。

關鍵字: 胸腔外科,肺臟移植,多倫多

 

 

一、目的

  以往認為肺臟移植手術風險高,術後病人存活率不高,但根據國際心肺臟移植學會的統計資料,近年來肺臟移植在捐贈器官使用率及受贈者存活率上均有顯著進步,原因除了外科技術的成熟,移植免疫的進步扮演很重要角色;本院在多年前雖曾進行亞洲第一例肺臟移植,但近年發展並不算順利,雖然已有兩名胸腔外科醫師具肺臟移植醫師資格,但執行起來仍常有人手不足之感,照顧上也顯生疏,基於以上種種因素,儘管肺臟移植在國內市場不大,仍毅然決定前往世界肺臟移植的發源地,執現今世界肺臟移植牛耳的多倫多綜合醫院,進行現代肺臟移植的進修學習,目的在學習肺臟移植的臨床照顧,包括移植前評估,移植手術技術,移植後照顧,及肺臟移植免疫學。

 

二、過程

  此次進修學習在申請階段頗為匆促,年初決定後即向多倫多醫院移植主任Dr. Shaf Keshavjee申請訓練計畫並向榮陽計劃進修申請經費補助,在四月底赴加拿大後於五月正式開始肺臟移植訓練計畫,內容涵蓋捐贈者取肺手術,受贈者植肺手術,以及現今最新的體外肺臟灌流技術,在沒有移植手術之時,亦參與加護病房的例行查房,學習移植前後的重症照顧,還有移植內科的查房及學術活動,重點在於肺臟移植免疫的學習,及移植後的追蹤照顧,除此之外,也參加移植相關的基礎研究討論會,了解肺臟移植相關實驗設計及動物實驗方法.平心而論,在進修前對肺臟移植僅有書本上的知識,進修後對於肺臟移植的臨床照顧,及對現今肺臟移植學術研究的重點的掌握度均大幅躍進,可謂收穫豐碩。

 

三、心得

  第一例成功的人類肺臟移植於1983年在多倫多綜合醫院(TGH, Toronto General Hospital)完成,起初成員包括Dr. Joel Copper, Dr. Alex Patterson,及Dr. Griffin Pearson,但在肺臟移植的成功之後,這些醫師陸陸續續離開TGH,所幸,在現任TGH手術室主任Dr. Shaf Keshavjee的出現,使得TGH的肺臟移植可以繼續壯大,在2008年開始體外肺臟灌流(EVLP, ex vivo lung perfusion)臨床應用後,年度肺臟移植手術量在2013年達到132例的歷史高峰,在全世界已是首屈一指的肺臟移植中心。

  現今TGH屬於多倫多城市大學健康醫療網(UHN,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的一部分,此醫療網除TGH外,還包括瑪格莉特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er),多倫多醫院西院區(Toronto Western Hospital), 及多倫多復健中心(Toronto Rehabilitation Center)。在學術上,於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有密切合作。

  TGH的胸腔外科分為一般胸腔外科組及肺臟移植組,共有七位主治醫師,其中六位參與肺臟移植輪值,一般胸腔外科組有獨立的研究員,住院及實習醫師,而肺臟移植組也有獨立的研究員,但無住院及實習醫師.一般病人在肺臟移植內科接受評估,決定是否登錄移植候選名單(listing),當有捐贈者(donor)時,由外科輪值醫師決定是否採用器官,及挑選適合的受贈者,手術後由加護病房團隊負責重症相關照顧,移植內科醫師負責免疫抑制劑及抗生素的使用,出院後則繼續由移植內科醫師追蹤,並安排復健。

  在TGH的進修內容,外科方面包括肺臟移植手術技術及併發症處理,其中最特別的便屬EVLP。EVLP早在西元2000年由瑞典醫師Dr. Stig Steen提出,用於評估捐贈肺臟的品質,而此技術在Dr. Shaf Keshavjee及Dr. Marcelo Cypel的鑽研下達到成熟,重點在於可進行長時間(長達12小時)的EVLP(早年只能進行1~2小時EVLP,且常有肺水腫併發症),不只能更精準評估肺臟的品質,也開啟體外肺臟修復的可能性,他們在西元2008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雜誌(NEJM,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成果,開啟世人對這項技術的關注,EVLP是現今肺臟移植的顯學,也是許多high volume center必備的技術,主要應用於不確定捐贈肺臟品質時的評估,敝人在進修期間,參與30例臨床EVLP,對於技術本身,數據判讀,及肺臟品質判定均有很大收穫,並參加EVLP動物實驗,了解藉由EVLP進行肺臟修復治療(如基因治療)的可能性。

  內科部分,最重要的便是移植免疫及慢性肺臟功能缺失(CLAD, chronic lung allograft dysfunction)兩部分。肺臟移植免疫是外科醫師最生疏的部分,因此是我修習的重點,一般而言,肺臟移植免疫的觀念追隨著腎移植免疫的觀念,現今各主要肺臟移植中心均有各自對抗排斥的標準流程,包括初期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急性細胞性排斥(ACR, acute cellular rejection)及抗體相關排斥(AMR, 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的診斷及治療,到最後CLAD時的處理及再移植(redo-transplant)的評估等等,這次進修花非常多的時間向肺臟移植內科醫師請教這些問題,了解排斥的原理及藥物使用的原則,現在對這部分已不陌生,我想是最大收穫。

  另外,CLAD也是肺臟移植方面新的觀念,以往認為肺臟移植的殺手便是慢性排斥,會造成阻塞性細支氣管炎症候群(BOS,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但新的觀念認為BOS可能並非單純的排斥,而用一個用大的觀念CLAD來定義,而CLAD中除了BOS外又有一大類為以限制型肺功能障礙表現的RAS (restrictive allograft syndrome),進修期間,亦花很多時間,針對接受過肺臟移植後產生CLAD的病人,探討其分型,診斷,及處理方式。

  總而言之,敝人非常慶幸有這次機會,在TGH進行肺臟移植進修,涵蓋外科,內科的訓練計畫,在接觸肺臟移植時的信心度大大提升,期待能學以致用,壯大本院肺移植的實力。

 

四、 建議事項

  榮陽卓越人才培育計畫的優勢在於審查快速,進修計畫可立即執行,此次進修非常感謝各位師長及衍俐的協助,非但使此次進修計畫順利成行,並迅速得到補助。然而經費限度是敝人認為可以改進的地方,加拿大多倫多生活水平頗高,多倫多綜合醫院地處市中心,若要居住在醫院附近(因移植常為急診手術,且常在半夜開始或結束),單是房租便將補助耗盡,因此如何更適宜的決定補助經費是建議改進事項。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