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內視鏡微創中耳炎手術

發佈日期:
發佈者:耳鼻喉頭頸醫學部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10364

經耳道內視鏡微創中耳炎手術

耳科 丁冠中醫師

       正常耳膜大小約1cm x 0.8cm,分隔外耳道與中耳腔。厚度約0.01cm,分為三層,最外層為鱗狀上皮層,中層纖維層,與最內層黏膜層。耳膜破洞的可能原因有急性中耳炎造成耳膜破損、創傷、或長期耳咽管功能不佳等。外傷性耳膜破洞,經由適當的局部治療及耳道維持乾燥通風,大部分都會自行癒合。當耳膜破洞反覆感染發炎之後,耳膜最外層的鱗狀上皮與內層黏膜層癒合起來,就會變成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此時破洞不會自行癒合,耳朵可能反覆發炎流膿,聽力變差,需要靠手術修補。

       慢性中耳炎的治療原則,醫師會先評估耳膜是否為急性感染期,針對化膿做細菌培養,給予抗生素耳滴劑與口服廣效型抗生素治療,再針對細菌培養報告以及臨床治療效果做抗生素調整。在急性感染控制之後,做純音聽力檢查評估聽力狀況,骨氣導差異,並測試耳咽管功能。單純的耳膜破損沒有影響到聽小骨,純音聽力檢查通常為傳導性聽力障礙,骨氣導差異約10-15分貝以內。慢性中耳炎手術方法有很多種,醫師會針對疾病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在此介紹經耳道內視鏡微創中耳炎手術,內視鏡系統有廣視角、高解析度放大影像、可直接進入耳道並接近中耳腔結構等特性,搭配有角度內視鏡,經由破洞可看到顯微鏡看不到的中耳結構(Looking around corners),包括耳咽管開口、鼓室竇 (sinus tympani)、前上鼓室(Anterior epitympanum)……等。此手術方式可選擇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取耳珠軟骨膜或耳後約0.5公分皮下真皮組織進行耳膜修補,術中並使用有角度的內視鏡(30°, 45°, 70°)做中耳腔及聽小骨檢查,特別針對年紀大、多重慢性病、不適合全身麻醉的病患,達到微創、小傷口、出血少等特性。

       幾種情況下不建議經耳道內視鏡微創手術,第一是耳道過於狹窄合併肉芽性鼓膜炎,預期術後耳道通氣不佳,建議使用標準術式,翻耳道皮瓣,利用骨鑽把耳道磨寬,術後耳道有良好通氣,降低疾病復發機會。第二是聽力檢查骨氣導差異大於30分貝,中耳腔可能合併有其他問題,例如乳突炎(mastoiditis)、聽小骨鏈被發炎肉芽組織包覆、甚至續發性後天膽脂瘤(secondary acquired cholesteatoma)等,此時需要翻耳道皮瓣詳細檢查,手術以完全根除中耳及乳突病灶為首要目標、並重建聽小骨鏈及耳膜。

       實際狀況及適合的手術方式,還是需要醫師專業評估才能決定。附圖附上兩位經耳道內視鏡微創中耳炎手術的案例,術後一個月耳膜上皮生長良好。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