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慢性中耳炎的手術方法

台北榮總耳科   杜宗陽 醫師

 

目的在重建鼓膜及聽小骨鏈,以期能維持通氣良好且無缺損或感染的鼓室構造,並改善患耳的傳導性聽力障礙。手術方式依患耳病變影響範圍而定,最常使用者為鼓室成型術第一型及第三型。

 

一、鼓室成型術第一型

 

1.    病患手術耳朝上,對側耳置於頭圈中,先以酒精消毒待局部麻醉注射位置。在以Xylocaine加Epinephrine做耳部局部麻醉,以耳後、耳殼下、耳內切開處及外耳道內為主。小心注入麻醉藥物,以滲透至中耳腔及黏膜下區域。貼上消毒膠布,以優碘溶液消毒手術部位。

 

2.    先作耳內切開以擴大視野,並由此切開處向上取一塊顳肌肌膜,供稍後修補耳膜用。以鐮刀環狀切開耳膜破損邊緣。若有鼓膜硬化處,可一併切除。

 

3.    調整顯微鏡位置,觀察砧骨長突與鐙骨頭交界處是否完整?若顯微鏡下無法看到此關節,可將此處之外耳道後壁部分移除。以確定聽小骨鏈完整性及是否有聽小骨鏈病變。

 

4.    若聽小骨鏈完整且無硬化或固定情況,將先前所取的顳肌肌膜小心墊於翻起之外耳道鼓膜皮瓣下,肌膜緊貼於鼓膜損處,然後以中耳充氣或Gelfoam填塞法確定肌膜貼於鼓膜下。外耳道鼓膜皮瓣放回原來位置,用Silicon條加強鼓膜固定後,以含minocin之Gelfoam碎片填塞及固定皮瓣及外耳道皮膚。以尼龍線縫合耳內切口傷口,外耳乳突包紮法固定及壓迫傷口。

 

 

二、鼓室成型術第三型

 

原則上第三型手術的顳肌膜取法,進入中耳腔方法與第一型相同。不同處為第三型除了修復耳膜外,尚需修復受損的聽小骨鏈。

 

1.    典型鼓室成型術第三型

 

 進入中耳腔後,若砧骨長突受損、砧骨鐙骨節不完整或砧骨槌骨病變,必須移除砧骨及鎚骨。先將砧骨長突及鐙骨頭分開,取出砧骨。再切開鎚骨頸上附著肌腱,剝離鎚骨柄,取出鎚骨。依第一型所述方法,置入顳肌肌膜,此時要注意鐙骨頭部是否可與肌膜直接接觸,若接觸良好,則可放回外耳道鼓膜皮瓣,其餘步驟同第一型。

 

2.    修正型鼓室成型術第三型

 

移除砧骨及鎚骨後,估計鐙骨離所置入的肌膜上有一段距離。此時為維持聽小骨鏈完整,必須以人造物或病患自己的砧骨、耳殼軟骨等置入物連接肌膜及鐙骨。於顯微鏡下,手術者依肌膜與鐙骨位置估計距離,修飾置入物長度,以求置入物可連接肌膜及鐙骨。隨後將此置入物套於鐙骨上,放回外耳道鼓膜皮瓣,其餘步驟同上。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