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顎裂與中耳炎​

台北榮總耳科    蕭安穗 主任

 

幼兒常見的中耳炎為急性中耳炎與積液性中耳炎,兩者不同的是前者有耳痛或發燒的現象,而積液性中耳炎除有輕度傳導性聽力障礙外,無其他不適之症狀較易被忽略;無論是正常或有顎裂的幼兒中耳炎好發年齡為6個月至6歲。根據統計3歲以前的正常小孩約有70%發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中耳炎,而有顎裂的幼兒,幾乎每位均有發生過中耳炎。

 

顎裂的小孩較一般小孩容易發生中耳炎的原因,主要在於耳咽管的功能,與正常幼兒相比,顎裂的小孩耳咽管長度較短,且負責打開耳咽管的顎帆張肌之功能較弱,導致鼻咽腔分泌物易逆流至中耳腔。而顎帆張肌的功能欠佳,會導致中耳腔無法順利平衡外界的壓力,而常形成負壓狀態,並造成耳膜內縮,耳內分泌物也不易由耳咽管排出。

 

一般而言,顎裂整型術並無法減少中耳炎的發生,時間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顎裂的幼兒與正常小孩一樣,6歲以後中耳炎的發生率會改善,在6歲以前好發中耳炎的歲月裡,預防聽力變差的方法,包括定期追蹤檢查與放置中耳通氣管。定期追蹤檢查的適當時間為三個月,而放置中耳通氣管的適當時機則尚有爭論,有學者認為在進行手術修補顎裂的同時,儘早放置中耳通氣管,但約有55%的幼兒會有持續性的耳漏,而2歲以後僅有20%。因此建議,2歲以後再放置中耳通氣管。個人的意見則認為年齡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定期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中耳產生積液超過3個月即應考慮放置中耳通氣管;放置後的耳漏也不必太介意,若耳漏培養出細菌才使用抗生素治療,否則觀查與保持耳道清潔即可。

 

顎裂的幼兒較正常小孩易發生穿孔性中耳炎、耳膜蹋陷、與膽脂瘤等中耳炎的併發症。正確診斷,定期追蹤檢查與治療,是預防中耳炎併發症的最佳方法。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