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耳鳴的成因與治療

台北榮總耳科   廖文輝 醫師

所謂「耳鳴」,是指當我們的耳朵,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下,卻能感受及聽到聲音(而大部分是困擾人們的雜音)。根據統計的報告,耳鳴患者至少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強。僅次於聽力不良的患者,而這些患者中約有百分之五的人,會抱怨因為嚴重的耳鳴情形,進而影響其日常生活,造成其身心疲乏不堪,足見這「耳鳴」的嚴重性。

「耳鳴」臨床的表徵,呈現非常多樣化,可以為單側性或雙側性,也可以是連續音或間斷音、高頻音或低頻音、及各種不同的音色,正反映出其病因的複雜性及考驗醫師診斷的能力。目前較為大眾所接受的分類法:是(一)他覺性耳鳴、(二)自覺性耳鳴兩種。而前者,即他人(醫師)可以用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所抱怨的耳鳴聲(一般佔少部分);至於後者,即只有患者自己本身才能聽得到,但別人卻無法聽得到的耳鳴聲(佔大部分的耳鳴患者)。

他覺性耳鳴:最常見的原因是血管性疾患(例如:靜脈、動脈及動靜脈廔管等問題)及肌肉性疾患(例如:中耳肌、耳咽管肌及喉嚨肌等問題)所造成的脈動性耳鳴及痙攣性耳鳴,較常為低頻耳鳴聲。

自覺性耳鳴:是最為大部分患者深受其困擾的,其可能造成的原因相當繁多:從外耳疾患(耳垢阻塞、外耳道炎)、中耳疾患(鼓膜穿孔、漿液性中耳炎、耳硬化症)、內耳疾患(梅尼爾氏症、耳毒性藥物、噪音性損傷、老年性聽障)、聽神經及神經傳導路徑疾患(聽神經瘤、腦幹血管硬化)及大腦皮質疾患(腦中風、腦退化症、失憶症),只要在聽覺傳導的路徑中任何一處出了問題,就可能產生異常的雜音,即是「耳鳴」聲;一般較常為中頻及高頻耳鳴聲。

「耳鳴」的治療方法,目前仍有許多種。由於耳鳴的成因相當複雜,所以治療成效並不令人非常滿意。其方法包括有一般內科藥物的治療、耳鳴遮蔽器及助聽器、生物回饋訓練法、心理治療及耳科手術等各種的方法。而在治療耳鳴時,我們一定要記得「耳鳴」只是一種症狀, 必須找出其致病因,針對其病因,才能徹底治療其耳鳴。所以詳細地詢問病史、耳鏡檢查、一系列的儀器檢查項目、醫師的細心診斷、及病患的耐心求診,一起共同來找出其可能的病因,而給予最適當的治療,乃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