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常用之聽力及前庭功能檢查

台北榮總耳科   杜宗陽 醫師

 

一、聽力檢查:

1.純音聽力檢查 (pure tone audiometry, PTA)

目的:測量受檢者純音各頻率閾值。

方法:於隔音室中,耳機覆蓋受檢者雙耳,輸入測試純音,測量受檢者左、右耳氣導之閾值。接著以骨振動器測量骨導閾值。

判讀:區分受檢者兩耳氣,骨導之閾值及聽力障礙類型。

 

2.鼓室圖檢查 (tympanometry)

目的:測量中耳腔壓力。

方法:將探測頭附上適當大小耳塞,輕壓在受檢者外耳道,逐漸增加及減少外耳道壓力,測量耳膜之compliance。

判讀:A型:正常壓力

   B型:中耳積液

      C型:中耳負壓

 

3‧語言聽力檢查 (speech audiometry)

目的:測量受檢者對語言的閾值。

方法:不同音量大小的spondee words,透過麥可風檢查受檢者了解程度。

判讀:了解受檢者語言聽力閾值。

 

4‧聽性腦幹反應檢查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1.病變位置

 

目的:偵查耳蝸後病變。

方法:以click為刺激音,比較兩耳聽性腦幹反應波型及潛時值變化。或與同年齡層,同性別及相似純音聽力之正常值比較。

 

2.聽力閾值

 

目的:客觀決定受檢者聽力閾值。

方法:以click為刺激音,音量由小到大,測量受檢者聽性腦幹反應波型。

判讀:以可誘發聽性腦幹反應波型可辨認的第五波之最小音量為估計聽力閾值。

 

5. 變頻耳音傳射檢查  (distortion-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DPOAE)

 

目的:客觀決定受檢者各頻率的近似聽力閾值。

 

方法:耳道內給予變頻刺激音,測量由毛細胞反射發出聲音。

 

判讀:可誘發耳音傳射之最小刺激音為近似聽力閾值。

 

二、前庭功能檢查:

 

目的為測量受檢者生理性及疾病態性眼球運動(眼振),並評估腦幹Saccade 及Pursuit功能。一般以眼振之快相為眼振之方向,以連續三個以上,且慢相速度大於每秒4度以上為有意義之眼振。

 

1.病態性眼振

 

A.     自發性眼振:觀察受檢者自發性眼振,可於暗室或戴上Frenzel眼鏡,以避免注視抑制。

 

B.     注視性眼振:受檢者上、下、左、右注視以誘發眼振。

 

C.     頭位眼振:變換頭部位置,以紀錄頭部位置所引起之眼振。

 

D.     頭位變換眼振:快速變換受檢者頭部位置,以記錄頭部快速變換位置引起之眼振。

 

 

2.生理性眼振:溫差試驗眼振

 

以大約24度的冷風及48度的溫熱空氣交替灌入受檢者外耳道,觀察並記錄所誘發眼振之方向及強度。並比較兩側反應強度,以評估兩側側半規管功能。

 

3. Saccade 檢查:檢查受檢者跳視固定目標之能力。

Pursuit檢查:檢查受檢者眼球追蹤移動目標之能力。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