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雷射治療慢性鼻炎  

前言

鼻塞是耳鼻喉科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大部份鼻塞的病人多由於過敏性鼻炎或肥厚性鼻炎等引起下鼻甲肥厚,而口服藥物或鼻噴劑治療無效後,則必須考慮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治療下鼻甲有許多方法,如黏膜下鼻甲切除術、下鼻甲成形術、全下鼻甲切除術等,這些方法的共同缺點是有不等程度的出血,術後必須要鼻填塞,以及對鼻黏膜的破壞較大,甚至可能導致萎縮鼻炎。其他治療下鼻甲肥厚的方式,如黏膜下電燒術(electrocauterization)、冰凍治療(cryosurgery)、黏膜下熱療法(submucosaldiathermy)都是針對肥厚的下鼻甲黏膜治療,其長期成效不一。近年來雷射被應用於治療肥厚的下鼻甲,包括侞雅各(Nd-YAG)雷射、二氧化碳(CO2)雷射、KTP雷射、半導體(Diode)雷射均有報告。 

雷射介紹及手術原理

雷射手術是以不同波長雷射(CO2;雷射波長:10.6um;Nd-YAG雷射波長:1064nm;KTP雷射波長:532nm)的能量釋出產生熱效應,使黏膜下血管組織產生局部炎症反應,進而纖維化收縮,使鼻甲黏膜緊度增加,而改善鼻塞的症狀。同時由於深層穿透的作用,對於鼻黏膜表面的傷害反而較小,可以保持鼻甲黏膜的完整性,不會引起萎縮性鼻炎。 

手術方法

雷射為一般門診手術,手術前以1:1000Bosmin及4%xylocaine等量混合的麻醉液浸潤鼻棉填塞,使下鼻甲黏膜收縮並局部麻醉,十分鐘後取出鼻棉,以2%xylocaine及1:80000epinephrine混合液局部注射於下鼻甲前端黏膜。手術時利用細長的導光器深入鼻內,接觸下鼻甲黏膜,從下鼻甲後方往前以觸點或畫線方式施行手術,平均每位病患施行雙側手術時間僅須十至十五分鐘,手術後原則上二至三天後回診局部治療清除下鼻甲表面痂皮,之後每隔一星期複診及局部治療,共約三至四次。 

手術結果

雷射鼻甲手術後第一周鼻黏膜因反應性腫脹及結痂使鼻塞狀況加重,三至四周後經局部治療清除痂皮,而且鼻甲黏膜開始緊縮的作用後,症狀會逐漸獲得改善,四至六個月後鼻塞症狀會獲得最大的改善且病況穩定。手術結果追蹤方面,病患接受手術一年後滿意程度平均可達70.8%,即使在五年以後仍可維持到64.6%的滿意程度。 

除鼻塞症狀確定獲得改善外,也有報告過敏性鼻炎所引起的其他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等也可獲得改善。研究顯示經雷射治療後並未降低經過敏原刺激所釋放出的組織胺及其他反應因子濃度,因此推測可能和雷射手術後黏膜下的纖維化阻絕過敏原刺激而使症狀得到改善有關。 

選擇病患接受雷射手術時也應注意病患的鼻塞原因,是單純源自於下鼻甲黏膜肥厚而非由於骨性肥大鼻、中膈彎曲、鼻息肉或鼻內腫瘤等情形所引起。 

結論

不論是使用CO2雷射或Nd-YAG抑或KTP雷射來治療慢性肥厚性鼻塞或過敏性鼻炎,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療效,尤其雷射治療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症狀效果更好,相對於傳統下鼻甲手術有以下優點:如出血危險性小故不須鼻填塞、手術過程迅速而簡單病人不會覺得痛苦,病患接受度高,又可重複施行、最重要的事此項治療可安排門診手術方式施行,給病患極大的方便。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