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耳朵不舒服,干鼻子甚麼事? 淺談中耳負壓、積液性中耳炎、耳膜凹陷袋、中耳膽脂瘤

發佈日期:
發佈者:耳鼻喉頭頸醫學部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6707

耳朵不舒服,干鼻子甚麼事?

淺談中耳負壓、積液性中耳炎、耳膜凹陷袋、中耳膽脂瘤

臺北榮民總醫院 耳科 主治醫師

薛健佑

我來看耳朵,醫師說我鼻子要治療一下,為什麼呢?

    耳科門診有許多病人是因為耳朵流膿、耳膜破裂、耳朵感到悶脹感而來就醫,病人常會問說為什麼我會得到這個疾病?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耳咽管功能障礙,而耳咽管功能障礙常見的原因為過敏性鼻炎或是耳咽管周邊的黏膜腫脹阻塞造成。因此除了感染症狀控制以外,給予適度的鼻過敏治療(抗組織胺藥物、類固醇鼻噴劑)也是可能需要輔助治療效果。

 

耳咽管構造簡介(示意圖如下)

    耳咽管是一個溝通中耳腔以及鼻腔的管道,主要之功能為通氣使得中耳壓力與外界平衡,亦有清除中耳分泌物之功能,也可以避免鼻咽部之分泌物和細菌逆行至中耳腔。

    耳咽管有兩個開口,一個位於中耳腔內,另一個位於鼻腔。鼻腔的開口在鼻咽部的側邊,在一些肌肉運動如吞口水、咀嚼或打呵欠時,肌肉收縮導致耳咽管開口開啟,使得中耳腔內外壓力平衡。因此在特別情境如飛機起降、電梯快速升降時,因內外耳壓不平衡所導致之耳悶耳塞感會因上述動作而緩解。

(圖)耳咽管解剖示意圖及鼻咽內視鏡圖:耳咽管連結中耳腔及鼻咽部,耳咽管鼻腔側開口由腭帆張肌、腭帆提肌以及耳咽管咽肌所構成。

 

耳咽管功能不佳者易導致中耳負壓

    當耳咽管功能不佳時,導致中耳腔無法與外界相通氣,漸漸地中耳腔的空氣吸收後,中耳腔內形成負壓,一般人在耳膜完好沒有破損的情況下,會因為負壓而產生耳悶的情形,時間久了之後,耳膜的上半段頂鼓室會產生耳膜凹陷袋,時間久了之後容易形成中耳膽脂瘤,雖然是一種良性的腫瘤,但卻因為會侵蝕骨性結構,而導致聽力下降、暈眩、流膿等併發症,而需要後續手術去治療。

 

耳咽管功能不佳者容易使得中耳腔排水不良

感冒或鼻竇炎時,因細菌逆行性感染,導致中耳發炎產生分泌物或是膿鼻涕經由耳咽管逆行至中耳腔,一般在經過適當治療後,發炎改善,積水或分泌物有望經由耳咽管鼻腔開口處引流,但少部分患者因耳咽管功能不佳,導致排水困難,分泌物留在中耳腔,則形成積液性中耳炎,導致聽力障礙或是耳朵悶塞感。以往可以透過耳膜造口手術(在耳膜上打個洞)來引流,但因為此方式為從外側引流,若是源頭的耳咽管鼻腔側開口持續阻塞時,則往往待耳膜生長完好後,積水的情形又再復發,故合併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是目前可行的另一種輔助治療的方式。

 

耳咽管功能不佳者容易導致慢性中耳炎及持續性耳膜破損

    因為上述中耳負壓的緣故,中耳若是發炎感染,產生大量分泌物,需要一個引流的開口,故耳膜容易自然形成破洞來引流分泌物,若經過適當治療,耳膜有機會自我修復,但對於耳咽管功能不佳者,反覆發炎感染將導致慢性中耳炎及持續性的耳膜破損不修復,故此類患者即便是接受耳膜修補手術後,再破損的機率也較耳咽管功能正常者來得高,故手術修補耳膜搭配改善耳咽管功能以及減少鼻腔過敏症狀將可以提高耳膜修補手術的成功率。

 

結論

因為上述對於中耳腔以及耳咽管功能的描述,應該可以更加瞭解,為什麼來看耳科門診的時候,醫師卻請患者控制鼻子的情況。因此當醫師開立鼻噴劑或是抗過敏藥物給患者的時候,不用懷疑,醫師沒有開錯藥物。當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因為藥物治療而獲得全面改善,此時就需要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來協助判斷了。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