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參加2019芝加哥世界鼻科醫學會

發佈日期:
發佈者:耳鼻喉頭頸醫學部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2654

                  參加2019芝加哥世界鼻科醫學會       文/ 趙勻廷

世界鼻科醫學會為鼻科兩年一次的國際盛會,同時合併國際鼻炎症暨過敏學會以及國際鼻科醫學會,與會人士不僅僅是美國的學者,更吸引來自世界各國,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鼻科學領域專家齊聚一堂,相互交流討論最新的手術方法與醫療技術。

這次學會辦在芝加哥老字號喜來登飯店。會議的配備檔次雖不如專業的會議中心,但其位於市中心精華地帶,又緊鄰美麗的芝加哥河,讓與會者充分享受這個美國大都會的景觀與活力,不由得讓人讚賞主辦單位選會議場地的慧眼獨具。而晚宴辦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更是神來一筆,藉機將城市特色做推廣行銷,這是我們辦國際會議可以參考學習的想法。

大會於2019年6月5日以三場頭顱示範手術揭開序幕,是為會前工作坊。第一場是由耶魯大學Eugenia Vining示範基礎鼻竇手術解剖。從術前的電腦斷層判讀、基本的解剖構造、手術的基本技巧、及耳咽管氣球擴張術,教授一步步帶領,並提醒許多細節,對於日後我們住院醫師教學很有幫助。第二場是北卡羅萊大學的Brent Senior教授,同時也是現任美國鼻科醫學會理事長,示範額竇手術,流暢的解剖手法、正確的辨認額竇口與竇後界的觀念,讓全場聽眾受益良多,第三場由Emory大學的Sarah Wise醫師示範medial maxillectomy、篩板缺損修補法及眼眶減壓手術。眼眶減壓手術我們比較少做,這裡提到的一些技巧非常實用,包括眼眶前方可以留一段骨性支架(strut)、劃開骨膜時可以做一個吊帶(sling)以防眼窩脂肪整個脫垂出來..等等,若有機會可以跟眼科合作從事相關手術。會前工作坊雖然比較適合較初學者或較資淺的醫師,但手術人人會做,巧妙各有不同。看看別人的手法,校正自己的細節觀念,是外科醫師不斷追求進步的路徑。觀摩國外大師如何邊解剖邊講解,也有助於未來辦理相關課程時可以借鏡的教學方法。

接下來有許多實作課程可供報名參加。有些甚至提供新鮮頭顱供報名者做內視鏡解剖練習。令人最佩服的是地板的地毯全舖上一層透明防塵布,高檔的飯店會議廳搖身一變成為解剖教室,每個工作檯面都有一具品質良好的新鮮頭顱,並配有各種傳統與動力器械,加上各自預先定位精準的導航系統,廠商舉辦工作坊的能力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會議從6/6正式開始,早上8:00到下午6:00,6-8個會場同時開放,有大型專題演講、優秀論文口頭發表及各種議題的小型研討會。研討會的形式大多是以主持人帶領下,3-5位與談人針對各種醫療決策、照護細節與手術技巧,分享文獻實證結果以及自身臨床經驗,互動式的討論而非照本宣科的演講更容易吸引聽眾注意,尤其在目前仍有爭議的議題上,聽正反兩方各持己見,非常過癮。

大會兩場keynote演講不意外是目前鼻科界最夯的兩個議題:鼻竇炎生物製劑(biologics)的精準醫療與經鼻顱底手術。以往鼻竇炎依照表型(phenotype)大致分為有鼻息肉或無鼻息肉,近年來因分子生物學的發現,可再依疾病內表型(endotype)細分成不同族群的鼻竇炎,尤其是西方國家較盛行的第二型發炎反應,常造成傳統藥物及手術接效果不彰的頑固型鼻竇炎。近年在歐洲發展的生物製劑如anti-IgE (Omalizumab)、anti-IL5 (Mepolizumab)、anti-IL4Rα(Dupilumab)等,針對不同內表型制定策略,讓頑固型鼻竇炎的治療有了一線曙光。這個議題已經延燒了2-3年,但在這次會議似乎有退燒的趨勢。美國鼻科醫學會的現任理事長Brent Senior認為生物製劑目前仍太過昂貴,效果及藥物副作用的風險尚須觀察,反而回歸恰當的外科手術及局部治療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內視鏡經鼻顱底手術的話題更是發燒了5年以上,以經鼻內視鏡處理顱底各種良性與惡性病灶已經確立是可行及有效的方式,效果不比開放式手術差,卻可大大改善病人生活品質。目前仍繼續發展的是將其應用的界線再更擴大,往側邊向眼與視神經外側推進,往下從鼻咽更往頸椎與下腦神經延伸。隨著各式光學器械、手術技術與跨團隊的合作,以往醫療達不到的夢想境界正一一實現。

還有其他常見而實用的主題,也以小型論壇的方式呈現,包括手術出血控制、齒源性鼻竇炎的處理、鼻腔良性腫瘤的手術治療、淚囊造袋術及眼窩減壓術的相關討論、嗅覺喪失的診斷與治療、鼻科手術過失及法律訴訟問題等等。相關主題在以往的國際會議也都有所討論,讓人感到特別之處是讓大量美國年輕主治醫師擔任講座與談人或座長,藉由報告、提問及討論反覆的過程,自然的將經驗累積、傳承,長江後浪推前浪,這也許是美國醫療持續進步的主因之一。

中間休息時間讓與會者到1樓喝咖啡,並設有壁報展場及廠商攤位供參觀。午餐則有飯店提供的西式自助餐自由取用,除了室內設有餐桌外,與會者大可拿著餐盤走到戶外,在芝加哥河畔享用美景美食,並和同伴討論聽課心得、分享自身行醫經驗。

大會晚宴辦在芝加哥有明的菲爾得自然史博物館。該館以收藏世界最大最完整暴龍化石聞名。晚宴除了和久未謀面的老朋友敘舊外,更經介紹認識更多新朋友,其中不乏鼻科各國各次領域的大腕。耳酣酒熟之際,大家隨著現場爵士樂演奏搖擺身體,氣氛融洽,好不熱鬧。

本次會議台灣共計十位鼻科醫師參加,會中及會後可以分享討論所見所聞,也互相引薦國外學者,擴增往後國際交流的機會。如此團體作戰的模式,可供未來參加國際會議做參考。

 

臺灣團會場合影

 

飯店會議廳變成解剖教室

 

臺灣團參加菲爾德博物館大會晚宴

 

 

芝加哥河畔與麻州眼耳醫院的老師Stacey Gray合影

 

 

壁報論文發表:常規使用迷你中膈皮瓣在經鼻入路蝶竇造口術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