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生物製劑於慢性鼻竇炎

發佈日期:
發佈者:耳鼻喉頭頸醫學部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9004

生物製劑於慢性鼻竇炎之應用

鼻頭頸科 葉建甫醫師

 

慢性鼻竇炎為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常見的症狀有鼻塞、流鼻水、鼻涕倒流、嗅覺低下等症狀。慢性鼻竇炎可由多重病因導致,包含感染、過敏、免疫問題等因素。治療方面可考慮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等。

以往慢性鼻竇炎可依據鼻息肉有無區分為兩大類,近年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進步,慢性鼻竇炎可依據內生性 (endotype) 做進一步分類。以第一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慢性鼻竇炎特徵為組織嗜中性球浸潤,相較之下,以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慢性鼻竇炎特徵為較多鼻息肉、組織嗜酸性球浸潤、血中嗜酸性球比例及IgE升高。以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慢性鼻竇炎據文獻報導有較高的復發機率。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患若使用一般藥物治療無效,往往必須依靠手術治療。因鼻竇處於深層處,鄰近眼眶及顱內,所以鼻息肉的清除往往都會和病患提及相關眼眶及顱內風險。臺北榮民總醫院目前使用國內最先進的3D電磁導航系統,健保亦給付部分符合條件的病患使用。在導航系統有如GPS般精準定位下,相關眼眶及顱內風險都可以降至最低。絕大多數病患都會希望在手術後能夠重獲新生,不再遭受鼻息肉的侵擾。然而若是以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病患則有一定比例會遇到復發的問題,此時生物製劑則可以扮演後線治療的角色。

生物製劑包含抗IgE抗體Omalizumab及抗-IL-4Rα抗體Dupilumab已通過國內食品藥物管理局治療鼻息肉的適應症。雖然有效,但目前並未在健保給付的範圍,病患若要接受完整療程,可能要花費數十萬元。但重點是,病患如何知道自己是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患者? 目前術前常規抽血檢查和第二型發炎反應之相關性尚待研究,精準的組織細胞激素分析為另一選項但花費極高。此時,病患或許可以選擇加入相關研究計畫,在不須自己付費的情形下得知更多資訊,以利後續治療策略擬定及選擇。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