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最新消息

睡的不好,耳鳴更大聲? 淺談耳鳴與睡眠障礙的關係

發佈日期:
發佈者:耳鼻喉頭頸醫學部
類別:最新消息
點閱數:9667

睡的不好,耳鳴更大聲? 淺談耳鳴與睡眠障礙的關係

臺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

耳科 薛健佑 醫師

耳鳴與睡眠

    耳鳴的定義是在沒有外來聲音的刺激之下,自己卻能感受到有聲響,耳鳴感受的特質由響度以及嚴重度所組成,發生率過去報導為5.1%~42%,其中又有3%~30.9%的耳鳴患者感到困擾。過去研究顯示包括憂鬱、焦慮、失眠以及人格特質都會影響到耳鳴感受的嚴重度。關於睡眠的部分甚至有高達70%的耳鳴患者表示,他們同時也受不好的睡眠品質所苦。根據2021最新的系統性統合回顧分析研究近年的睡眠障礙與耳鳴的研究,得到至少有一半(51%)的耳鳴患者擁有睡眠障礙問題的結果。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中老年人口中,有睡眠障礙的人耳鳴發生的風險較高,而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比起健康者有1.36倍的耳鳴風險。除了耳鳴比率較高外,近期台灣本土的資料顯示在那些有耳鳴且合併睡眠困擾的患者當中,高齡、白天嗜睡以及精神壓力如焦慮、憂鬱也會造成更多耳鳴感受的嚴重度。

耳鳴的機轉

    而目前較新的耳鳴的致病機轉的基礎建立在Rauschecker所提出的開關理論(圖1)。聽覺刺激經由內耳、腦幹、丘腦然後到大腦前額葉皮層(vmPFC),接著神經訊號傳遞至伏隔核(NAc)。伏隔核也會接受來自胼胝體下方扣帶皮層(scACC)以及經由腹側蒼白球(VP)與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溝通,這些調節的訊號構成一個評估感覺刺激的迴路,決定要不要將訊號傳遞下去。而杏仁核(amygdala)可透過情緒反應來影響這個迴路。開關理論的意思就是聽覺損害或情緒系統問題共同調控耳鳴的迴路,而當這個迴路出現問題時,就會不斷的產生耳鳴的訊號。

耳鳴患者的影像學(MRI)及睡眠多項生理監測檢查(PSG)上的特徵

    利用核磁共振腦造影研究,發現慢性耳鳴患者,隨著年紀會在額葉以及邊緣葉等腦區有皮質厚度下降以及灰質體積減少的現象,其中也包含掌管情緒的杏仁核、調控聽覺感受的伏隔核、丘腦以及海馬迴。這也暗示著老化與耳鳴之間的關係,老化不單單只有造成聽覺的退化可能也包括情緒系統開關的失衡。而耳鳴患者去接受睡眠多項生理監測檢查時,也發現有睡眠深度不足,以及熟睡期較短的問題。

 

耳鳴與自律神經系統

根據另一位近代耳鳴研究大師Jastreboff 所提出的模型,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成分若較為興奮也會影響到邊緣系統而影響到了耳鳴的感受。而睡眠的醒睡與自律神經的調控也早已被學者專家所提出,所以也暗示了耳鳴與睡眠之間是有互相影響的關係,但究竟因果為何,則有待研究進一步去釐清了。

 

圖1. Rauschecker耳鳴理論                         

圖2. Jastreboff耳鳴理論

 

結論

從已知文獻回顧,不難發現睡眠問題與耳鳴之間是存在其相關性,耳鳴患者若合併有睡眠問題,則應積極尋求改善,以期透過改善睡眠的狀態來達到治療耳鳴的困擾。其中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引起的睡眠障礙常是因為解剖構造等因素所造成的,也有機會透過藥物、姿勢療法、手術以及陽壓呼吸器等方式去改善,很值得患者去了解。

 

#耳鳴

#失眠

#睡眠呼吸中止症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