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聲帶麻痺

 作者: 張學逸

       台灣音聲(嗓音)醫學研究會理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主任

       陽明大學耳鼻喉學科教授

       Blog: 張學逸的聲音(嗓音)健康教室

http://www.wretch.cc/blog/sychang3750

 

當聲音沙啞伴隨漏氣聲,音量提不高,講幾個字就必須換氣,痰比較不容易咳出,或必須用假聲來發音,就可能是因單側聲帶麻痺造成聲門閉鎖不全所引起。

    

    在喉頭中聲門的兩側是聲帶,兩側聲帶的前端靠在一起,後端則各自連到勺狀軟骨,勺狀軟骨和其下方的環狀軟骨之間,有一個可以內外轉動的關節,叫環勺關節,呼吸時聲帶由勺狀軟骨及關節帶動外轉而張開聲門,發聲時兩側聲帶則由勺狀軟骨及關節帶動內轉而閉鎖聲門,此時呼氣由下向上經閉鎖的兩側聲帶間隙沖出,引起聲帶震動而發聲,這是說明聲帶麻痺必須先知道的基本概念。

 

    單側聲帶麻痺就是單側支配環勺關節和聲帶肌肉的神經發生病變,肌肉喪失收縮能力,造成聲帶無法轉動及肌肉萎縮,導致聲門閉鎖不全的問題。內視鏡檢查可見一側聲帶不會內外轉動,而且有不同程度的萎縮。因為發聲時另一側正常的聲帶只能靠到中線,所以麻痺聲帶位置的不同,會影響症狀的嚴重度和治療方法,麻痺聲帶的位置可大致分成兩型,第一型麻痺聲帶比較靠近聲門中線,聲門閉鎖不全主要由聲帶肌肉萎縮引起,第二型麻痺聲帶離聲門中線比較遠, 發聲時聲帶後方的兩側勺狀軟骨之間有明顯的距離,無法靠攏,聲門閉鎖不全的症狀比較明顯。

 

    對聲帶麻痺者,除了要看聲門附近有無病灶之外,也要檢查支配肌肉運動的神經經路 (顱底、頸部及上胸腔), 有沒有受到外傷、腫瘤或其他病變之侵犯,因為這些病變初期可能只呈現輕微聲帶麻痺的聲音沙啞,如果查不出特殊原因,則可能是神經本身炎症造成的麻痹。因為神經有再生的能力,所以通常在麻痹後六個月,即神經再生完成後,若有明顯症狀才需要治療,不過有緊急需要者可先做暫時性的治療,另外復健運動也可能有些幫助。

 

    在治療上,尚無實用的方法來恢復聲帶運動,目前是用注射或手術來改變麻痺聲帶的位置,使其靠近聲門中線,讓對側聲帶在發聲時能夠靠攏,以改善聲門閉鎖的功能。針對第一型的麻痺聲帶位置,亦即聲門閉鎖不全主要由聲帶肌肉萎縮引起者,採用自體脂肪或各種人造物質注射來填充萎縮的聲帶,也可在聲帶外側的甲狀軟骨做一小窗口,再由此窗口放入填充物,填充物的量可做後續調整。針對第二型的麻痺聲帶位置,亦即發聲時兩側勺狀軟骨之間有明顯距離者,則需要做難度較高的勺狀軟骨內轉手術,以及前述第一型麻痹聲帶位置的治療。如果能夠有效的運用這些方法,通常聲音可以恢復得很好。

 

    至於兩側聲帶麻痹,因為比較少見,通常會造成呼吸阻塞,而且治療上牽涉到呼吸和聲音難以兼顧的問題,需要比較深澀復雜的說明,則暫不在此贅述。

 

    摘自部落格:張學逸的咽喉與聲音健康教室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