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發現頸部腫塊怎麼辦?

耳鼻喉部蔡東龍醫師

 

由於防癌觀念的推廣,常在門診遇到病人自我檢查到頸部有小腫塊或是經由其他科醫師的轉診而前來做進一步的檢查,也有病人腫塊大如拳頭才來就診,還直說不痛不癢,不知道事態嚴重。頸部上承頭顱下接軀幹,是人體重要的樞紐,其中有許多重要且複雜的神經血管構造,在評估與處理這個部位的問題時,需要特別的專業知識。在醫療分工上,則由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來負責,因為頸部的腫塊和耳鼻喉相關的疾病有緊密的關係,因此當發現頸部有腫塊時,找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是正確的做法。

俗話說「病從口入」許多疾病的來源都是來自口鼻部位的感染,為了把守耳鼻喉這些面對外界感染的第一關,頸部有許多的淋巴結,一但遭遇病毒或是細菌試圖從口腔或鼻部黏膜進入身體時,這些淋巴結就反應性的增生以增加防禦力量,當淋巴結增生變大到一個程度就會在頸部摸到腫塊。當對抗病毒或是細菌的戰場從黏膜擴展到淋巴結上時,就會造成疼痛。一般而言,會疼痛的頸部腫塊大多是發炎性,而隨著身體免疫力的提升或是服用抗生素克服了這些感染,這些腫塊多會變小或是消失。感染性的頸部腫塊較常發生在年輕人,直徑大小通常不會超過我們的指尖(約1.5公分)大,大約在兩週內會隨著感染的控制而變小或消失。

相反的,當口鼻部的黏膜發生癌症時,當癌細胞脫離了局部黏膜的束縛而隨著淋巴系統轉移時,這些淋巴結也會因為被癌細胞佔據增生而變大,這時候所形成的頸部腫塊反而不太會疼痛,而且腫塊通常迅速增大,很快就超過了我們的指尖的大小,而且常常會越來越大。另外有直接從淋巴結長出來的淋巴癌,也具有快速變大、不太疼痛的特性。因此為了找出原發的病灶,必須要由有經驗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來檢查口腔鼻咽喉黏膜,才能針對病源做正確的治療。

除了淋巴結之外,頸部還有複雜的血管、神經與腺體,這些構造也都有機會長出腫瘤。由於頸部的神經常常牽涉到一些重要的功能,因此處理這些腫瘤時必須要由有經驗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來執行,才會減少後遺症的發生。因此當我們發現頸部有腫塊時,先不要慌張,回想一下之前是否有感冒或牙齒發炎的狀況,用指尖量一量腫塊的大小,最重要的是要找有經驗的耳鼻喉醫師進行詳細的檢查與正確的處置,避免過度恐慌或是延誤治療。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