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怎樣讓聲音不生病

台北榮總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王怡芬

 

隨著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頻繁,音聲的疾病逐漸被大眾所重視,尤其是工作上需要長時間說話者,如老師、企業主管、律師、大眾傳播從業人員、服務業等,常常有聲音方面的困擾。然而,護嗓最重要的是「預防重於治療」,了解音聲方面的疾病,做好音聲的保健,才能安心地靠「聲音」工作和溝通。

聲音是運用呼吸振動聲帶,再經由共鳴腔的作用將聲音擴大而傳播出去。我們必須靠著巧妙生理機制的配合,才能發聲。因此,正確的發聲方法便是音聲保健的重點。

 

 

什麼是正確的發聲方法呢?第一步就是要保護聲帶:盡量避免發炎的狀況,說話多時不忘補充水分,同時應以適當的音量、音調及速度說話。其次必須放鬆聲帶肌肉的緊張度來發聲,因此要有充足睡眠和輕鬆穩定的情緒。此外,呼吸和共鳴的協調也是正確發聲法的重要一環。根據研究,用聲方法的不當及用聲量太多是造成音聲疾病最主要的原因。若忽略早期的症狀,如用聲無法持久、聲音容易疲倦、甚至會突然破嗓等,尤其是需要長時間說話的人,慢慢地就會對聲帶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建議這類工作上用聲較多的人,若已有音聲上的困擾,應及早至耳鼻喉醫師處作進一步的檢查,如有需要,也能安排專業的語言治療師提供「發聲訓練」。「發聲訓練」的原則是要從發聲習慣著手,徹底改正說話的方式,學習正確的發聲方法。「發聲訓練」主要步驟包括四部分:「肌肉放鬆練習」、「吐氣練習」、「發聲練習」及「單字練習」,藉由以上的「發聲訓練」,不但能使須長久用聲的人們以正確的方式發聲說話,以預防音聲方面的疾病,也能使約90%早期聲帶長繭的患者獲得聲音改善而免除手術的必要。

 

 

若已有聲音沙啞的情況,就應該盡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聲帶。如果是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聲帶發炎,就應該治療感冒咳嗽、多休息、多喝水、少說話,聲音大多會在幾天內復原。有一部份音聲患者是因為控制聲帶的肌肉緊張度太高所引起的功能性聲音異常,往往是說話多時會沙啞,但聲音休息後就會改善,建議這類患者可接受「發聲訓練」以降低聲帶長繭的危險性。早期聲帶長繭及息肉的患者有可能藉由聲音休息及吃藥而改善聲音,但如果拖久了,就要以內視鏡顯微手術來治療,術後當然也必須遵照正確的發聲方式,否則就可能再發。有些人是聲帶上的小黏液腺出口阻塞引起的聲帶囊腫,會自行消失而不在復發的機會很小,因此徹底治療就必須靠內視鏡顯微手術。

 

另有一部份的人是聲帶構造先天異常,如聲帶溝,這類患者自青春期後才表現聲音沙啞,如果需常用聲,就建議接受「發聲訓練」。聲帶當然也有腫瘤發生的可能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乳突瘤,必須以內視鏡雷射顯微手術治療;若有抽煙的習慣且持續聲音沙啞,就可能是聲帶白斑,其中約有百分之十五未來可能變成喉癌,因此必須儘快找耳鼻喉科醫師診治。此外,手術或氣管內管插管後造成的聲帶肉芽腫及聲帶麻痺等,也應該請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處理。

 

 

總之,怎樣讓聲音不生病而持續有健康而迷人的聲音呢?首先之務便是平時要注意音聲的保健,並養成正確的發聲的習慣和方式;若有聲音異常的狀況,就必須儘早請耳鼻喉科醫師診。如此,才能在這個溝通頻繁的現代社會,「說」得更健康、「說」得更有魅力!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