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健康體重控制Q&A

健康體重控制Q&A

1. 「肥胖」的定義:

     答:肥胖是一種脂肪過度堆積導致健康危害的一種異常狀態

 

2. 如何知道自己有無「肥胖」?

     答:(1) 根據衛生署的標準,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平方(公尺平方),超過24 kg/m2就是過重,如果超過27 kg/m2就算肥胖了!或用皮尺量一下腰圍,如果男性超過90公分(35.4吋),女性超過80公分(31.5吋),得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就比別人高! 

成人腰圍測量及判讀之方法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健成字第0940600509號公告」)

1. 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2. 以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能通過左右兩側腸骨上緣至肋骨下緣之中間點,同時注意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並緊貼而不擠壓皮膚。

3. 維持正常呼吸,於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常叢集於肥胖者,稱之為「代謝症候群」。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佈的「2006年台灣版代謝症候群之判定標準」(國健成字第0950600614號公告),以下五項危險因子包含三項以上者即是:

1.腹部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

2.血壓上升(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4.空腹血糖過高(≧100mg/dl)

5.三酸甘油脂過高(≧150mg/dl)。

註:血壓、空腹血糖值等2危險因子的判定,包括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或降血糖等藥品(中、草藥除外),導致血壓或血糖檢驗值正常者。

 (2) 近來,藉導電原理測量體脂肪的方法逐漸風行,雖然簡便,但不同的儀器設計、接觸點的多寡,以及是否空腹、膀胱有無排空、脫水、飲酒、運動、溫度和溼度、儀器擺置是否水平、皮膚導電狀態等干擾變項,影響測量結果,判讀時應加注意。
(3) 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篩檢標準:受青春期發育狀況影響,美國在1990年代早期依據生長曲線圖取各年齡、性別分層BMI的 95個百分位以上為「過重」(不稱之為「肥胖」,是為了避免被歸類錯誤的兒童青少年受到「肥胖」污名的潛在傷害),而超過85個百分位即是「有過重之危險」。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兒童青少年肥胖患者不僅會發生「代謝症候群」、糖尿病,並增加成年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還會不利於成年後的社會、經濟地位,2007年的兒科醫學雜誌則主張使用「過重 (超過85個百分位)」、「肥胖 (超過95個百分位)」、「嚴重肥胖 (超過99個百分位)」。

 

3. 「肥胖」有什麼不好?

     答:(1) 身體方面:死亡率上升、罹病率上升。肥胖和近年來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以民國107年和108年為例:1.惡性腫瘤;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事故傷害;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高血壓性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密切相關,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肥胖致病的機轉,目前已知「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佔有重要的地位。

 
(2) 心理社會方面:健康生活品質下降、工作失能、憂鬱 / 低自尊、身體形象障礙、社會歧視。

 

 

 

肥胖的併發症

心臟血管

高血壓

鬱血性心衰竭

肺心症

靜脈曲張

肺栓塞

冠狀動脈疾病

呼吸系統

呼吸困難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

通氣低下症候群

Pickwickian 症候群

氣喘

神經

中風

不明原因顱內高壓

感覺異常性股痛

內分泌

代謝症候群

第二型糖尿病

血脂異常

多囊性卵巢病

雄性素過高,

無月經,不孕

月經異常

胃腸

胃食道逆流病

(GERD)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膽結石

疝氣

大腸癌

精神

憂鬱/低自尊

身體形象障礙

社會污名化

肌肉骨骼

尿酸高、痛風

不活動

骨關節炎(膝、髖)

下背痛

泌尿生殖

應力性尿失禁

肥胖相關腎絲球病

性腺功能低(男)

乳癌、子宮癌

懷孕併發症

皮膚

皮紋(肥胖撐開皮膚痕跡)

小腿鬱血性色素沉積

淋巴水腫

蜂窩組織炎

對磨疹、癰瘡

黑色棘皮症、皮贅

參考資料: Kushner RF, Roth JL. Endocrinol Metab Clin N Am 2003; 32: 915-933.

 

4. 什麼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答:(1) 熱量攝取過多、消耗過少:就是「吃太多、動太少」,是生活型態的問題,也是生活習慣的問題,這是大多數人肥胖的直接成因。至於間接成因,與社會經濟發達(可得食物增加)、環境變遷(高熱量外食店、欠缺運動設施、工作壓力排擠運動意願)有關。當局者迷,肥胖患者大多不能察覺這點,即使察覺者也多半不願意、不能、不會採取有效的改善行動。

(2) 基因異常:目前受確定的單一肥胖基因型態不多,個案數也不多,對於大多數人的肥胖治療,還沒有實質助益。有學者認為,肥胖是與多基因相關,可能每個基因都佔有一小部份的貢獻。「漸成論的 (Epigenetic)」主張,認為環境暴露(例如飲食的改變)可能改變基因表現(但是DNA序列沒有改變),導致體重的改變、致癌傾向的增加。在同一環境下,肥胖的外表型有40%-90%受到基因層次的影響。一般人的肥胖是同時經由少數幾個小效應基因或多個小效應基因的變異、並配合適當的環境因子,藉由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所造成的。

(3) 先天染色體異常:例如小胖威力(Prader-Willi Syndrome),是一種遺傳性綜合病徵。1980年才由Ledbetter等人發現與染色體第15對q11-13位置的缺失有關,且此缺失部份的染色體源自於父親,發生率在萬分之一,屬於罕見疾病。

(4) 瘦素缺乏(leptin defficiency):因瘦素缺乏而致胖者,可使用瘦素注射療法控制體重,但全世界個案數如鳳毛麟角般稀少。大多數肥胖者,不僅不缺瘦素,甚至瘦素過高,可能對瘦素有阻抗性。

(5) 藥物:治療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譟鬱症、憂鬱症)的某些藥物、抗癲癇藥、類固醇、黃體素、胰島素和治療糖尿病的某些藥物、抗組織胺、高血壓藥(β- 與 α-1腎上腺受體阻斷藥)、人類免疫不全病毒蛋白脢抑制劑。

(6) 致胖疾病:例如甲狀腺低下、腎上腺糖皮質素過多(Cushing’s syndrome),為數不多,在診治肥胖症時,需作鑑別診斷,但從公共衛生角度而言,與大多數人的肥胖無關。最近,有學者主張肥胖是腺病毒感染的後遺症,是一種感染的流行病,但此說尚待更多研究證實。

(7) 心理社會問題:研究顯示,肥胖可能影響常模(norm)而透過社會網絡傳播。另外,一部份肥胖患者合併有飲食障礙(例如--暴食症、暴食行為、夜食症等)。

 

5.「肥胖」的預防與治療?

答:(1) 除了少數因疾病而導致肥胖者,必須針對病因治療外,其餘大多數肥胖患者控制體重的要領是:營養均衡、熱量適度、規律的飲食(每日3~5餐),加上規律的休閒運動(平均至少兩天一次、每次50分鐘以上、心跳每分鐘120~160次)。
(2) 追求更健康的自我(願景)、覺察自己的責任、發現控制體重的個人障礙、和學習克服障礙的方法,也是控制體重成功的要素。
(3) 藉著調整生活型態減肥(減少熱量攝取、增加運動量),大多數人可於3-6個月內減輕原始體重的5-10%,對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參閱前述)的病情就會有顯著的改善,並且健康生活品質也會有顯著的進步。

 

6. 老年人的「肥胖」需要治療嗎?

答:體脂肪分布隨年齡增加而有向腹部集中的趨勢,而肌肉組織則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減少,因此老年人的肥胖型態偏向「中央型肥胖(central obesity)」和「肌肉缺乏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受到預期壽命、存活偏誤、競爭死因、及其他干擾變數(吸菸、潛在疾病、體適能等)的影響,老年人的「肥胖和未來死亡率之間的關係」,比年輕人的小,甚至在罹患急性重病者、生命末期、惡病質者(cachexia),肥胖還可能有保護作用(所謂:肥胖的矛盾obesity paradox)。老年人減肥的益處,主要是著眼於代謝症候群(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病情的控制、改善體重相關殘障(如:減輕關節負擔、改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減輕原始體重的5~10%就可以得到好處。

 

7.「TLC減重治療法」的臨床效果如何?減肥不吃藥有效嗎?

答:(1) TLC就是「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的英文縮寫,簡單的說,就是調整生活型態,包含飲食、運動及行為改變,但不使用藥物的減重治療法。用白話說,就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來改善體質。
(2) 根據本院「健康減重門診」自109年3月至110年1月實施「TLC減重治療法」的統計資料顯示,肥胖患者(BMI≧25)經過三個月「調整生活型態」的減重治療後,體重平均下降3~5.5公斤(減輕原始體重的6.5%),合併的高血糖、高膽固醇血症都有改善;並且,在健康生活品質(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方面,如SF-36健康評量表的身體疼痛、整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體能綜合,BITE暴食症狀,及對自我形象的滿意度,也有進步。總而言之,TLC除了減肥,也能改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來改善體質。

 

8. 患有「多囊性卵巢」的肥胖患者,「TLC減重治療法」有效嗎?

答:除了根據醫學研究報告以外,我們的臨床經驗也顯示,經由「調整生活形態」來減重而不服用藥物,可以有效治療合併「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肥胖患者,不但能改善因為「雄性素過高」而造成的月經不順及無排卵,也可改善因為「胰島素阻抗」而造成的代謝異常。

 
10. 肥胖的併發症很多: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肝功能異常、打鼾、痛風、關節炎等,還有體力不好、動不動就喘、無精打采、全身酸痛,您可能都知道了,但您就是瘦不下來。到底要怎樣才能瘦,又瘦得健康呢?

答:第一,您必需「知道」肥胖是您健康的大敵,不只是外表不苗條而已。您必需有要除去肥胖的「動機」,這是您減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您必需設定「合理的減重目標」:兩個月內想要使楊貴妃變成貂嬋,可能難度稍高了些;不過每週減少0.5-1公斤,三個月到半年減少原始體重的5%~10%,應該是辦得到的。而且事在人為,更好的減肥成果,臨床上也不少見。

第三,您必需願意、並且有能力實行「經過科學驗證」有效的減肥行動。

 

11. 我適合來參加臺北榮總健康減重門診的TLC減重課程嗎?

答:只要您年齡在「20歲至60歲之間」;教育程度在國小以上,可閱讀及書寫一般性文字(因為要填寫問卷、及記錄飲食日誌);BMI在 25 以上,具有減重意願;若有代謝相關障礙(高血糖、高血脂、或高血壓)也可以來參加臺北榮總健康減重門診,幫助您不僅減重也改善代謝相關疾病。

 

12. 臺北榮總健康減重門診的時間?如何掛號?   

 

 

 

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上午

 

8:30-

12:00

1301診

張曉婷

 

 

 

 

1307診

楊博欽

 

 

 

 

1308診

 

 

 

 

1309診

 

 

 

張曉婷

 

下午

13:30-

17:00

1301診

 

陳明心

 

 

 

1307診

 

陳育群

 

 

 

健康減重門診(非健保給付項目)

  • 依據中央健康保險局「健保醫字第0920007389號函」,健康塑身(體重控制)「非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 
  • 若逢國定假日(例如:元旦、農曆年假等)也休診並且不補開門診。 
  • 網路預約掛號:https://reurl.cc/v55RaL (特別門診 ~自費減重)
    • 初診:請提早報到、並線上填寫初診評估表https://reurl.cc/8y3ERj(約需20分鐘)。門診之前,請先閱讀本網頁的說明。
    • 複診:請配合安排的門診時間、提早報到做診前準備。
  • 不能、或不願意配合上述各項作業者,無法提供服務(請勿掛號 / 或請取消網路預約掛號)。

 13.結語:

      萬病肥為首,保健瘦為先。

      祝福大家:年年愉快、健康如意。身材曼妙,遠離肥胖的危害。

 

 附件檔案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成人肥胖治療流程.pdf

 

 

參考資料:

  1. 台灣肥胖醫學會 Taiwan Medic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2. Kushner RF, Ryan DH. Assessment and lifestyl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obesity: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from systematic reviews. JAMA. 2014 Sep 3;312(9):943-52, correction can be found in JAMA 2014 Oct 15;312(15):1593
  3. Jensen MD, Ryan DH, Apovian CM,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Obesity Society. 2013 AHA/ACC/TO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dult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Obesity Society. Circulation. 2014 Jun 24;129(25 Suppl 2):S102-38full-text, correction can be found in Circulation 2014 Jun 24;129(25 Suppl 2):S139
  4. Garvey WT, Mechanick JI, Brett EM,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AACE/ACE) Comprehensiv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ed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Obesity. Endocr Pract 2016 Jul;22 Suppl 3:1, executive summary can be found at AACE/ACE 2016 PDF
  5. Heymsfield SB, Wadden TA. Mechanisms,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Obesity. N Engl J Med. 2017 Jan 19;376(3):254-266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