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社區醫學實習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

社區醫學實習課程介紹

 

 

【課程緣起】

隨著醫學科技進步,人類壽命延長,但也帶來慢性病盛行與失能期延長的挑戰。科技醫療貢獻的事疾病的「延伸效應」,而社區醫學宣揚的是疾病的「壓縮效應」:強調預防與早期介入,在社區中積極改變健康危險因子,使疾病延後發生、生活品質提升。

自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於Alma-Ata大會中提出「基層健康照護」的全球目標後,世界各國逐漸將醫療重心從醫院轉向社區。台灣也因應人口老化與醫療需求變化,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強調社區導向的照護訓練。


【課程理念與目標】

社區醫學課程的設計,結合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早期臨床接觸與社區場域實作,達成以下目標:

  • 建立醫學生對社區醫療與預防醫學的基本認識。

  • 強化慢性病照護、健康促進、醫病溝通等實務能力。

  • 引導學生思考生涯志向,培育投身基層的專業熱忱。


【課程特色與實施方式】

►多元場域見習

學生將至:

  • 鄰近社區醫療群診所  包括三總北投民眾診療診處、天母皮膚科診所、天母康健身心科診所、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何叔芳小兒科診所、杏美皮膚科診所、怡德診所、芝山診所、邱聯合診所、常哲診所、陳珀勳診所、嘉櫻診所、羅氏皮膚科診所等社區醫療群診所,學習社區基層醫療及分級醫療的實際運作經驗。

  • 鄰近區域或社區醫院(如振興醫院、 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以及關渡醫院 )學習社區醫學實際運作經驗;

  • 醫學中心 (台北榮總) 學習居家醫療與安寧照護,了解高齡醫學,日間照護,長期照護,探索傳統醫學,並演練實務模擬。

  • 參訪北投文化基金會了解社區健康營造;或是安排參訪貴族、豪門兩家北投區績優的長期照護機構。

► 問題導向教學結合師資培訓

推動社區執業醫師成為臨床教學導師(Preceptor),透過教職培訓(Faculty Development)強化其在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的教學能力。

► 課程整併與調整

  • 104學年度起,修課年級自四年級提前至三年級。

  • 課程結合高齡醫學主題,朝向「社區暨高齡醫學課程」發展。

  • 96學年度新增「社區健康營造」模組,涵蓋健康城市、社區營造策略與家庭醫師整合照護制度(社區醫療群)概念。


【教學制度與未來展望】

本課程於90學年度創設,為全台首創完整社區醫學實習課程。設計涵蓋各層級醫療單位,包含診所、醫院與衛生所,教學理念深獲肯定。

SARS疫情後,衛福部推動「一般醫學訓練」,本課程即為其社區醫學基礎模組參考架構。

推動重點:

  1. 強化基層醫療功能:支持診所扮演第一線守門人,平衡醫療、預防與健康促進。

  2. 建立正向角色模式:以執業教師培訓制度鼓勵社區醫師參與教學、成為學生榜樣。

  3. 實踐社區導向教學:選擇基層醫療單位作為建教合作據點,使學生從社區層級了解整體醫療體系。

      

謹此誠摯感謝歷年來各醫療院所與機構,對陽明交通大學社區醫學實習課程的熱情支持與無私協助。感謝各位提供寶貴的學習場域與專業臨床指導,讓學生得以在真實的社區情境中拓展視野,深化臨床技能與人文關懷素養。

謹致由衷謝意!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