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接種相關作業須知 2021/05/18
- 接種時間及地點:上班日於第一門診二樓,院內員工1216診/院外人士1217診(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及假日未提供接種服務)。(自110.05.19起暫時停止)
- 欲接種者請先預約掛號COVID-19疫苗門診,院內員工1216診/院外人士1217診, 依掛號號碼於指定時間報到。
- 上午:1-20號於08:30-09:10報到;21-40號於09:10-09:50報到;41-60號於09:50-10:30報到;61號以後10:30-11:20報到。
- 下午:1-20號於13:30-14:10報到;21-40號於14:10-14:50報到;41-60號於14:50-15:10報到;61號以後15:10-16:00報到。
- 掛號方式:
- 現場掛號和人工預約掛號專線:(02)2871-2151
- 網路掛號:https://www6.vghtpe.gov.tw/reg/c19vaccAnn.do
- 應備文件(文件不齊,不予接種):
- 院內員工: 健保卡、職員證(或工作證明)、第二劑務必帶接種紀錄卡。
- 院外人士: 健保卡、執業執照(或工作證明)、一至三類同住者攜帶其同住者之工作證明影本即可,第二劑務必帶接種紀錄卡。
- 費用:院外人士135元(若同日於本院其他科別就診,可減免100元掛號費)。
-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懷孕或哺乳中、一個月內有接種其他疫苗、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不適合接種疫苗,請勿掛號。(一個月內服用賀爾蒙藥物已經非禁忌症)
【Q&A】
1.疫苗接種對象及順序?(哪些人可以先施打)
目前先以醫事人員優先(北榮院內員工),之後依照疫苗數量及政府資訊,按照政府規定依照順序施打(順序如下表列)。
- 110.04.06起:第一大類
- 110.04.12起:第一到第三大類
- 110.04.23起:第一到第六大類
- 110.05.03起:第一到第六大類+第一到第三大類同住者
- 110.05.10起:第一至第八大類+第一到第三大類同住者

順序
|
說明
|
族群及接種對象
|
1
|
維持醫療量能
|
醫事人員
- 醫療院所之執業醫事人員
- 醫療院所之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之非醫事人員)
|
2
|
維持防疫量能
|
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
- 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
- 衛生單位第一線防疫人員
- 港埠執行邊境管制之海關檢查(Customs)、證照查驗(Immigration)、人員檢疫及動植物檢疫(Quarantine)、安全檢查及航空保安(Security)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 實際執行居家檢疫與居家隔離者關懷服務工作可能接觸前開對象之第一線人員(含提送餐等服務之村里長或村里幹事、垃圾清運之環保人員、心理諮商及特殊狀況親訪等人員)
- 實際執行救災、救護人員(指消防隊及民間救護車執行緊急救護技術之第一線人員)
- 第一線海巡、岸巡人員
- 實施空中救護勤務人員
|
3
|
高接觸風險工作者
|
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 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含國籍船舶船員及權宜國籍船員)
- 防疫車隊駕駛
- 港埠CIQS以外之第一線作業人員:
(1)於港埠入境旅客活動區域需接觸旅客之第一線工作人員
(2)執行港口各類船舶之碼頭裝卸倉儲、港埠設施及職安、環保管理巡查,引水等各項作業,須與外籍船員接觸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 防疫旅宿實際執行居家檢疫工作之第一線人員
- 因應疫情防治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定有接種亟需之對象
|
4
|
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註)
|
由各該主管機關提具需求說明、預估接種人數及時程,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案申請。再視疫苗進口期程及供應量整體評估提供。
- 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以互惠原則提供我國外交人員接種之該國駐臺員眷等
- 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
|
5
|
維持治安等社會機能
|
維持社會運作之必要人員
- 警察
- 憲兵
|
6
|
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
|
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
- 安養、養護、日間照顧、社福等長期照護機構之受照顧者
- 安養、養護、日間照顧、社福等長期照護機構之照顧者及工作人員、居服員、社工人員
- 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戒護人員等)
|
7
|
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
|
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之必要人員
- 軍人
- 軍事機關及國安單位之文職人員
|
8
|
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
|
65歲以上長者
|
9
|
可能增加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
|
- 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
- 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
|
10
|
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
|
50-64歲成人
|
2.員工接種時要攜帶什麼文件?
健保卡、員工證。
3.若是第一至第三大類同住者,需要攜帶什麼文件?
請接種者出示同住者之工作證明(影本即可),不需要攜帶戶口名簿/戶籍謄本;若未攜帶證件,以接種者口頭聲明為 主,符合資格即可接種。。
4.去哪裡接種疫苗?
請預先於本院疫苗門診掛號;一門診2樓 院內員工1216診間/ 院外人士1217診間。
掛號方式:
現場掛號和人工預約掛號專線:(02)2871-2151
網路掛號:https://www6.vghtpe.gov.tw/reg/c19vaccAnn.do
5.門診接種身分註記?
- 目前只要符合公費資格,有居留證(即使沒有身分證)也可以接種。若外籍人士持居留及健保卡,但開單時依然被歸類為國際醫療而無法開單者,請他先去3門診一樓掛號櫃台更改身分,改完後會成為民眾身分即可接種。
- 本院對於榮民身分、警察/消防人員、國際醫療有特別收費規定,若有相關身分請特別告知護理師。
- 若為初診身分,請先至三門診一樓掛號櫃台辦理流程,再回診間插健保卡報到。
6.接種第二劑需要攜帶什麼文件?
請務必攜帶接種紀錄卡;
- 院內員工: 健保卡、職員證(或工作證明)、第二劑務必帶接種紀錄卡
- 院外人士: 健保卡、執業執照(或工作證明)、一至三類同住者攜帶其同住者之工作證明影本即可,第二劑務必帶接種紀錄卡
若忘記帶接種紀錄卡: 為保障您的安全,避免接種時間間隔過短或廠牌錯誤等問題,請您取消掛號,擇日重新掛號,並務必攜帶接種紀錄卡和健保卡等相關證明文件前來接種。
若遺失接種紀錄卡:
- 若第一劑於本院接種,可查找資料後補寫紀錄卡
- 若第一劑非於本院接種,為保障您的安全,避免接種時間間隔過短或廠牌錯誤等問題,請您取消掛號,並回第一劑接種院所補卡和接種第二劑
- 二劑均於本院接種完成者,如需補紀錄卡或接種證明者,請掛家庭醫學科門診開立診斷證明,無法補發紀錄卡
7.COVID-19疫苗有哪些種類?
臺灣目前現有疫苗種類為AZ,其他廠牌到貨時間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通知
國外三種:AstraZeneca牛津/阿斯特捷利康(英國研發)、Moderna莫德納(美國研發)、Pfizer-BioNTech輝瑞BNT(德國研發)。
國內:高端、聯亞(研發中)。
8.不同廠牌的疫苗有何差別?
疫苗
|
Pfizer-BioNTech輝瑞BNT
|
Moderna莫德納
|
AstraZeneca牛津/阿斯特捷利康
|
類型
|
mRNA疫苗
|
mRNA疫苗
|
腺病毒載體疫苗
|
接種部位
|
手臂(肌肉注射)
|
手臂(肌肉注射)
|
手臂(肌肉注射)
|
接種條件
|
≥ 16歲;需施打2劑,2劑需間隔4周
|
≥ 18歲;需施打2劑,2劑需間隔4周
|
≥ 18歲;需施打2劑,2劑需間隔8-12周
|
禁忌
|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
保護力
|
兩劑後整體保護力94%
一劑後重症保護力88%
|
兩劑後整體保護力94%
兩劑後重症保護力100%
|
兩劑後整體保護力70%
一劑後重症保護力100%
|
副作用
|
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疲倦感、頭痛、發燒等輕微或短暫的症狀
|
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疲倦感、頭痛、發燒等輕微或短暫的症狀
|
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疲倦感、頭痛、發燒等輕微或短暫的症狀
|
注意事項
|
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
|
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
|
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
與活性減毒疫苗間隔至少28天;其他不活化疫苗間隔14天
|
9.COVID-19疫苗該接種幾劑?
現有疫苗都是接種2劑。
10.需接種兩劑的COVID-19疫苗,需要同廠牌嗎?
現有實證,不建議兩劑施打不同廠牌疫苗。如果不小心使用了兩劑不同廠牌的COVID-19疫苗,也不建議再進行補接種。
11.接種COVID-19疫苗時,是否可以同時接種其他疫苗?若要接種其他疫苗要間隔多久?
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因為並未有研究證實同時接種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後的效用,故建議避免同時接種。
- Pfizer-BioNTech輝瑞BNT: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
- Moderna莫德納 :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
- AstraZeneca牛津/阿斯特捷利康:與活性減毒疫苗間隔至少28天;其他不活化疫苗間隔14天。
12.COVID-19疫苗能夠提供長期保護嗎?
目前未有明確答案,而Moderna莫德納臨床一期試驗顯示抗體能夠存在近4個月,但詳細資料需要更多的研究及時間來驗證。
13.接種一劑可以產生多少保護力?
根據Lancet 3月份研究顯示,接種AZ疫苗第一劑後22至90天,可產生76%保護力;兩劑相隔12週保護力可達81.3%。輝瑞BNT疫苗接種一劑後保護力57%-61%。接種一劑後即有保護力但要延長保護力時間和效力仍需要接種第2劑。
14.COVID-19疫苗對於新型變種病毒能夠提供保護嗎?
目前證據不足,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
15.孕婦可否接種COVID-19疫苗?
目前缺乏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COVID-19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現階段國內未將孕婦列入優先接種對象。。
16.哺乳中的婦女可否接種COVID-19疫苗?
證據不足,一般認為不會,可自行斟酌。
17.兒童是否可接種COVID-19疫苗?
16歲以下不行,16歲-18歲之間可以接種Pfizer-BioNTech輝瑞BNT,18歲以上三種皆可。
- Pfizer-BioNTech輝瑞BNT:≥ 16歲。
- Moderna莫德納 :≥ 18歲。
- AstraZeneca牛津/阿斯特捷利康:≥ 18歲。
18.接種COVID-19疫苗多久會產生保護力?
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
19.疫苗接種是否有禁忌症?
絕對禁忌症: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相對禁忌症:
- 正發高燒或染患急性疾病/感染症者:如: 血壓高 SBP>180mmHg、心跳HR>100bpm、呼吸困難(RR>30)、免疫功能低下者(接受免疫抑製劑、接受化學治療…)
- 孕婦、兒童
若本身有疾病在治療或服用藥物,接種疫苗前可以先和原本醫師討論。
20.可能的副作用?
主要為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疲倦感、頭痛、發燒等輕微或短暫的症狀。各疫苗常見副作用皆類似。
21.AstraZeneca牛津/阿斯特捷利康其副作用是不是特別多?
- 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
- 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
- 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
-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
-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
- 下肢腫脹或疼痛
-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22.如果接種後有不舒服該如何處理?
確認是何種症狀:
- 輕微發燒(<39度)、接種部位疼痛/紅疹、肌肉痠痛、頭痛、→常見副作用,建議多喝水休息,有需要可以回家醫科門診評估。
- 意識改變、呼吸困難、臉部麻痺、眼睛/嘴唇嚴重腫脹→嚴重過敏反應,建議去急診就醫。
務必提醒接種後在醫院內觀察30分鐘後再離開;若有輕微不適可以回家庭醫學科門診評估,嚴重不適直接去急診就醫。
23.接種疫苗能預防傳染COVID-19給其他人嗎?
可以。在以色列進行的一項大型觀察性研究中,已接種mRNA疫苗者(Pfizer-BioNTech輝瑞BNT、Moderna莫德納)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無症狀感染的風險降低了90%。AstraZeneca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目前不清楚,需要更多研究證據支持。所以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周遭接觸者染疫風險,但日常防護措施(戴口罩、洗手…)仍要維持。
24.如果我已經感染了COVID-19,我還需要接種疫苗嗎?
需要!因為尚不清楚感染COVID-19後會有多久的保護力(目前僅有Moderna莫德納臨床一期試驗顯示抗體能夠存在近4個月),接種疫苗也可減少傳染給其他人的機率,所以即使染病,接種疫苗仍然很重要。
25.我接種過AZ疫苗第一劑,想提前早於8週時間接種第二劑,是否可以?
目前疫苗廠商及衛福部皆規定AZ疫苗需間隔8週以上時間才可以接種第二劑,因此,無法提前接種。若仍有相關疑問請致電專線1922諮詢。
26.我怎麼確定接種第二劑時仍有疫苗/疫苗沒有過期?
疫苗採購及分配均由衛生福利部相關單位統籌,並請依疫情指揮中心公告訊息為主。
【參考資料】
-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vaccinations-across-the-world
-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P2pYv_BSNAzqDSK8Qhllew
- https://www.nejm.org/covid-vaccine/faq
- https://kingcounty.gov/depts/health/covid-19/languages/chinese/vaccine-traditional/FAQ.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