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胃腺癌放射線治療

放射治療是什麼??

所謂的放射治療主要是利用高能量的游離輻射線(X光射線),經由體外照射,以達到破壞且終止癌細胞繼續生長的目的。

放射線僅有在機器啟動治療時才會作用在病灶,機器停止運轉及出了治療間,皆不會有輻射線殘留,可以放心與家人相處。

 

放射治療的時機

放射治療大致可以分成與手術相配合的術後放射治療(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post-OP RT)術前放射治療(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 pre-OP RT);或是單純放射治療的治癒性放射線治療(definitive radiotherapy)姑息性放射治療(palliative radiotherapy)

  1. 術後放射治療的目的在將可能殘餘的腫瘤消滅,通常會與化學治療一起進行。在手術切緣有癌細胞侵犯或是局部晚期有多顆淋巴結轉移的病人,術後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可以增加病人的局部控制率。治療範圍為具有復發風險的開刀區域之外,還會包含區域淋巴結。療程通常為期5-6週
  2. 術前放射治療的目的在將腫瘤縮小,通常會結合化學治療,共同輔助日後手術將腫瘤拿得更乾淨。目前胃癌的術前輔助治療仍是以化學治療為主,術前放射治療在胃癌的利用得較少。
  3. 治癒性放射治療的目的在局部控制腫瘤,通常會與化學治療一起配合。當病人因各種因素而無法接受胃癌切除手術的時候,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是病人的另一個種選擇。療程通常為期5-6週。治療範圍主要胃癌及轉移的淋巴結之外,可能會包含部分區域淋巴結。
  4. 姑息性放射治療的目的在幫助緩解腫瘤造成的症狀,利如腫瘤出血、腫瘤造成的腸胃道阻塞或是腫瘤轉移造成的疼痛等等,可以透過放射線治療來幫助病人。療程通常為期2-4週

 

放射治療流程

  1. 放射治療前,病患與家屬會和放射腫瘤科醫師進行會談(可能是由病房會診或轉介至放射治療門診)。醫生會針對病人的病況進行討論,解釋為何需要放射治療,治療的流程跟時程以及可能遇到的副作用。
  2. 在病人與家屬同意(並簽屬放射治療同意書)之後,會與病人約時間進行電腦斷層模擬定位(Computed Tomography Simulation , CT-Sim)
  3. 放射治療前置作業
    1) 電腦模擬定位(CT-Sim):模擬定位主要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儀及雷射定位系統,規劃治療範圍以及中心位置。通常需要10-15分鐘。而在腹部照射的病人,還需額外製作模具與4維模擬定位。腹部放射治療通常需要雙手抱頭的姿勢進行,因此在進行模擬定位之前,病人有時後需要先製作固定的模具,讓病人可以輕鬆並且穩定地放置雙手的特製裝置。所需時間約5-10分鐘。而胃部會受到橫隔膜呼吸影響,必要時會實施能夠偵測呼吸週期裝置的四維電腦斷層定位方式,取得臟器在呼吸週期的移動訊號,來更精準針測腫瘤及器官的移動,此裝置進行定位,會需額外的5-10分鐘來完成。
    2) 放射治療治療計畫(Treatment planning):主要是醫師與放射物理師(或放射劑量師)合作進行。醫師會利用過去做過的相關檢查,包括內視鏡、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若病人已經接受手術,也會參考病患的手術紀錄,匯集所有重要資訊,繪製出要治療的範圍(腫瘤標的),同時也會將附近重要器官繪製出來,一同來設計合適的角度做放射照野的安排,盡所能將劑量集中在腫瘤標的,並且減低附近正常組織的照射來執行。醫生最後會確認腫瘤標劑量的經確性,以及正常組織劑量的是否都安全範圍內,才會將計畫送出到治療機台做治療的排程。
  4. 開始放射治療:待以上流程完成之後,距離模擬定位大約7-10個工作天後,病人會接到治療通知。
    1) 治療前的驗證片(verification film):病人在開始治療之前,需要先做一次治療前的驗證與微調,會幫病人一次或是數次驗證片,以確保治療部位的正確性。所需時間約5-10分鐘。
    2) 開始治療:待醫師與放射師確認治療位置的準確性之後,病人會開始每週為期5天的放射治療,週一至週五,週六週日休息。每天治療的情況及劑量,會記錄在治療病歷中與電子記錄相互驗證,以達最好的品質與效果。所需時間約5-10分鐘。
    3) 治療中回診:在每週的治療中,病人會有固定的回診時間看放射腫瘤科醫師,主要目的在掌握病人放射治療中的急性副作用,看病人是否需要藥物支持或護理照護,也可以評估是否治療劑量需要調整。
  5. 放射治療後追蹤:治療結束後的病人,須定期回到放射腫瘤科門診追蹤,以利醫師隨時掌握病人的癒後情況。


治療副作用

放射治療的常見急性副作用,通常是照射部位附近的器官以及組織的「發炎反應」。所以,在胃附近的食道、十二指腸、小腸、脾臟、肝臟、腎臟、胰臟等器官,都可能會產生發炎反應,而讓患者感到有一點不舒服。

  1. 疲倦、嗜睡:人的身體受到放射線照射後,會產生發炎反應,釋放出組織胺(histamine)或是細胞激素(cytokine)所引起的不舒服。這就像平常發燒和感冒一樣,當人的身體產生發炎反應時,我們就會覺得疲累,想多休息。一般來說發生率大約有 50%,通常比較常發生在每天治療後的 1-3 小時;所幸,大部分的人程度並不嚴重,都還可以正常工作、上班。有些人會覺得精神變得比較差,想睡覺的時間變得比較長;只有很少數的病患需要躺在床上休息;如果有這樣的現象,可以多攝取一些水分,症狀就會稍稍改善。
  2. 噁心、嘔吐:常發生在每日放射治療後0.5~2小時。是因為照射過後,胃及十二指腸發炎引起的。患者在治療之前維持空腹的狀態,可能可以減輕噁心嘔吐的情形。
  3. 食道發炎:如果病人之前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或是一開始腫瘤的位置非常靠近胃跟食道的交界處,症狀就會比較嚴重。在療程開始大概二個禮拜以後 ,患者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覺得吞東西卡卡的,食物比較吞不下去)或是吞嚥疼痛(當食物通過食道的時候,會覺得有尖銳的疼痛,這種疼痛的感覺可能會往前胸和後背延伸),這些症狀一般在治療結束以後大約三到四個禮拜就會慢慢緩解。
  4. 胃部發炎:如果在手術之後,還有保留部分的胃,或是病人還沒有接受手術切除的話,這些殘餘的胃部,大約會接受到 45~50 Gy左右的劑量。胃液的分泌會減少、胃壁上的絨毛會萎縮、胃的黏膜會變的比較薄,就可能發生消化不良,或是胃潰瘍;在之前有接受過胃部手術的患者,副作用的程度會稍稍嚴重一些。
  5. 十二指腸發炎:由於十二指腸就位在胃出口的地方,針對胃部的照射會造成十二指腸的發炎。發炎以後,因為分泌的消化液減少,患者會覺得消化不良,也可能出現十二指腸潰瘍,就會產生上腹悶痛或絞痛的現象。除此之外,也可能會伴隨有噁心、嘔吐,以及食慾不振的狀況。
  6. 小腸發炎:小腸的位置主要位於胃的下方,在治療時,也會接受到部分的劑量。所以,在療程開始二個禮拜到三個禮拜以後,患者可能會開始有輕微的絞痛、排便次數增加,或者是輕微腹瀉的現象。
  7. 脹氣或腹脹:由於胃、十二指腸及小腸都會發炎,會讓腸胃的蠕動變得比較慢,所以,細菌也比較容易在腸道中增生,這些增生的細菌產生的氣體,就可能會讓患者發生脹氣、腹脹,以及打嗝的症狀。另外,如果以前曾經接受過腹部的手術,造成腸子有一些沾黏的狀況,放射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也會比較明顯而且嚴重。

不過,不管是食道、十二指腸或是小腸,在放射治療的療程中,都很少會發生出血或是穿孔的併發症。一般這些腸胃的不適,在療程結束以後的第三周到第四周會慢慢的改善。如果同時合併化學治療,副作用的程度可能增強。

脾臟、肝臟、腎臟、胰臟等內臟受到照射時,通常患者並沒有特殊的感覺。以下分別說明:

  1. 脾臟:脾臟是身體裡其中一個儲存血小板的地方,血流量也非常豐富,如果照射的範圍包含了脾臟、靠近腰椎、或是有合併進行化學治療,發生血球低下的風險就會增加;治療時,必須小心的追蹤患者的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數目。
  2. 肝臟及腎臟:目前的治療技術,大部分都可以將肝臟以及腎臟接受到的劑量儘量壓低,並且限制在安全的範圍內;雖然有時候因為腫瘤比較大,或侵犯範圍較高,左邊的腎臟可能接受到比較高的劑量,但是右邊的腎臟多半都還可以維持正常的功能。而由於大部分的肝臟都位於身體的右半邊,因此,整體的肝臟功能是很少會受到影響的。
  3. 胰臟:位於胃的後下方,當它接受到照射以後,急性的副作用就是分泌的「胰液」可能會變少,患者就可能會產生消化不良的症狀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