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醫療新知

次世代微創微波肝腫瘤滅除術 肝腫瘤治療新選擇

發佈日期:
發佈者:gi
類別:醫療新知
點閱數:3444

次世代微創微波肝腫瘤滅除術 肝腫瘤治療新選擇

107/06/07

       本院率先引進一項針對單顆直徑5公分以下、至多3顆小於3公分肝腫瘤的次世代微創微波肝腫瘤滅除術新療法,並於今(107)年5月16日完成二例單顆直徑小於3公分的轉移性肝癌治療。胃腸肝膽主任黃怡翔教授表示,利用微波,就可以將肝臟內的癌細胞全部燒灼、殺死。兩名女病人只花費5-10分鐘,完全沒有疼痛、過熱的不適感。

       肝臟內的惡性腫瘤依不同情況,可用手術切除、熱射頻或是血管栓塞等對人體組織傷害性較低的低侵襲性治療。黃主任表示,從民國89年初期開始,臨床上針對不適宜進行手術切除;單顆5公分以下,或是最多3顆3公分以下腫瘤,採用熱射頻消融治療。也就是利用超音波導引將射頻針置入肝臟進行腫瘤燒灼,稱為熱射頻,效果和外科手術切除相當。

       黃怡翔教授提醒,熱射頻有兩個缺點:

    一、肝臟血流豐富、血管密佈,倘若腫瘤鄰近較大血管,在燒灼時,血管內的血液會帶走熱能,腫瘤燒灼部位的溫度拉不起來,無法到達攝氏55度以上的高溫,會影響到熱能消融腫瘤的效應,癌細胞無法消除乾淨。

    二、腫瘤愈大、腫瘤顆粒愈多,熱射頻燒灼的時間就愈久,通常3公分的腫瘤,要耗費12分鐘燒灼,5公分的腫瘤則花費16-20分鐘,才能趕盡殺絕癌細胞。當治療時間愈久,若是以局部麻醉,病人容易感到不適。黃怡翔解釋,以往在幫病人進行熱射頻時,局部麻醉下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常抱怨「太熱」、「疼痛」等不適。

       胃腸肝膽科黃主任研究團隊成員許劭榮醫師,5月16日完成第一例及第二例次世代微創微波肝腫瘤滅除術新療法病人,分別是罹患十二指腸腺癌轉移到肝臟的57歲女性病人,以及68歲罹患胰膽管癌轉移到肝臟的女性病人。黃教授指出,手術過程採取局部麻醉,手術中,兩名病人沒有任何明顯的疼痛、過熱等不適感,比過去的熱射頻電燒反應還好。整個治療過程約5-10分鐘就完成。

       黃主任說,次世代的微創微波,就跟我們的微波爐一樣,我們叫micro wave,利用微波可把腫瘤消融為煮熟、壞死的腫塊,就如同煮熟的荷包蛋,可以熱能殺死肝癌細胞。比起熱射頻電燒,新技術的次世代微創微波,可以克服熱射頻的上述兩大缺點:

    一、微波是只要有液體,就可以達到加熱的效果。因此,即便腫瘤附近有大血管血流經過,也不用擔心溫度太低,腫瘤消融不完全,癌細胞殘留體內的問題。

    二、微波的加溫速度較快,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很快提高腫瘤燒灼的溫度,手術時間愈短,病人不舒服的感覺就愈少,恢復也愈快。

       不論是熱射頻,還是微波,都是微創手術,體表只有約直徑0.3公分的小傷口,和平常到醫療院所抽血的傷口差不多。而且,都是從超音波導引經由皮下穿刺到肝臟腫瘤位置,再以如同鉛筆筆芯般大小的微波針進行燒灼,手術時幾乎沒有出血問題。

       第一例的女病患,於105年接受十二指腸腺癌切除手術,以及完整的化學治療後,定期追蹤,卻於107年5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肝臟,出現單顆直徑2.5公分的腫瘤,十二指腸腺癌病情進展到第四期;第二例的女病人於106年11月手術切除胰膽管癌病灶後,進行化學治療,並持續追蹤,進行電腦斷層發現肝臟復發轉移,出現單顆直徑約2公分的腫瘤。

       黃主任說,兩名女性分別在歷經106年、106年的大手術後,年長的軀體實在無法在短時間內承受再次開大刀的煎熬,「以68歲女病人來說,切除胰膽管癌的腫瘤手術還不到半年,就復發了,萬一切除轉移肝癌後,又復發了,怎麼辦?還要再次手術嗎?因此,乾脆選擇侵襲性低、又有根治效果的微創手術治療,病人及病患家屬就比較能夠接受。當然,若是年輕病患,還是鼓勵開刀。」基本上,只要沒有明顯腹水,在腹部超音波的影像上可以看到明顯的腫瘤,就可以考慮微創手術了,術後病患臥床休息4小時,就可以下床活動,觀察一晚後,隔天就可以出院了,微波手術目前沒有健保給付。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