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醫療新知

射頻腫瘤滅除術

發佈日期:
發佈者:gi
類別:醫療新知
點閱數:3306

射頻腫瘤滅除術說明
一、治療的目的與效益
射頻腫瘤滅除術(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ion; RFA) 是經由在影像學導引下治療,將治療探針穿過皮膚,插入腫瘤組織中,然後接上電源,當交流電通過組織時,會因而產生熱,這些熱再經由傳導作用於腫瘤細胞,當溫度達到攝氏50~100℃時,可以將腫瘤細胞殺死。
二、治療的方式
治療前需抽血檢查,排除無明確禁忌症。治療前要空腹四小時以上。治療前會給予病人靜脈輸液與鎮靜劑,且治療之當下,會在給予局部麻醉。經由在影像導引下,將治療探針穿過皮膚,插入腫瘤組織中,然後接上電源,當到達適合溫度之時,可以將腫瘤細胞殺死,並完成治療程序。
三、治療的風險和機率
疼痛,明顯出血(1%),有症狀之肋膜積液(1.8%),氣胸(0.2%),膿瘍產生(1.7%),膽道受損(0.5%),腸道破損(0.2%),死亡(0.5%)。
四、治療的併發症及可能處理方式
疼痛可用藥物處理;如有大量出血情况,可用血管栓塞治療;肋膜積液與氣胸,可給予氧氣治療,視臨床狀況,嚴重者可能要放置胸管或氣管內管;膿瘍產生,需接受抗生素治療;膽道或腸道受損,嚴重者,需立即手術。
五、治療 可能出現之暫時或永久症狀
射頻腫瘤滅除術的效果以腫瘤大小作為區分,小於3公分的腫瘤,90%以上的腫瘤可完全被滅除。大部分無永久後遺症,少數人可能在治療後30天仍有膽道受損(1.3%),或有肋膜積液(0.4%)之情形。
六、不實施治療之後果及其他可能代替之方式
當醫師建議射頻腫瘤滅除術治療時,若不治療,腫瘤可能會持續增大或增多,進而影響預後。可能代替的治療包括手術、酒精注射、栓塞、標靶治療,須根據病情決定。
七、治療的前、中、後注意事項
治療前若有服用阿斯匹靈、抗凝血藥物,需告知醫師。治療中需配合醫師指示,若有不適請即刻反應。治療部分傷口會有疼痛、滲血,這是正常的現象,若疼痛加劇,請告知病房醫師或護理師加以處理。病人應平躺或側躺至少4小時,並沙袋壓住傷口。可以喝水或進食,若不宜進食,當另行通知。覆蓋在傷口的貼布,24小時後即可拿掉。若有任何不舒服,請告知病房醫護人員。治療後一個月,以電腦斷層追蹤為主,有時候會用超音波或磁振造影的方式追蹤。
八、健保給付說明(若屬自費項目可不必填寫)
射頻腫瘤滅除術之術式為健保有條件給付,而治療用之探針為每位病人各別使用之不重複耗材,需依腫瘤狀況,跟健保局申請,依據健保局申請結果來決定給付狀況。
諮詢電話: (02)2875-7506 胃腸肝膽科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