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聰明的古人,蔥管導尿

台北榮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

黃志賢

    冬天的急診室,常看到因解不出尿的老人家被送進來導尿,他們多半因為感冒流鼻水而服用了抗組織胺類的藥物,導致膀胱收縮力減弱,加上原本攝護腺肥大已造成部分的膀胱阻塞。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時間一久,膀胱滯積了為量相當可觀的小便,腹漲如鼓,非得靠導尿一途無法解決問題。

    我常在想,攝護腺肥大,自古皆然。現在醫學提供了導尿的方法,那古時候的人遇到尿排不出來時該怎麼辦呢?

大家可能不大相信,在從前,因為攝護腺肥大而導致尿毒症的病例其實並不罕見。以前的人也不懂得導尿,任憑膀胱漲滿,腎臟積水,最後引起腎衰竭或其他的併發症。從現在的眼光看來,實在是十分可惜。

    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孫思邈所著的中國的男性醫學寶典「備急千金藥方」中,就提到這麼一段:「治癃閉用蔥管導尿」,「津液不通以蔥葉除尖頭,內陰莖孔中,深三吋,微用口吹之,胞脹,津液大通,便愈。」簡便易行,為世界首創。蔥管有幾個特性:軟、韌、中空。更妙的是,蔥管頭部切開時會有少許粘滑液流出,有一些潤滑作用。這是多麼理想的導尿工具,不但有現成的中空管腔,其黏液又可潤滑。真忍不住想稱讚一句,真聰明。

    到了後來,橡膠開始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以後,發現若在橡膠中加入硫磺,能使橡膠的硬度增加。於是,橡膠製的導管便開始被應用來導尿。18世紀歐洲的仕紳隨身攜帶著手杖或雨傘,除了帥氣或派頭之外,還有一個不足外人道的理由,他們在手杖或傘柄的中空腔中藏了一條"導尿管",以備不時之需呀!

    西元1929年,Foley醫師(Frederick E.B. Foley,美國人,1891-1966)首先發明了可以水球方式留置於膀胱的導尿管,此導尿管並於1935年上市。Foley醫師的發明,為泌尿科帶來革命性的改變。自此以後,導尿管就被稱作Foley了。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