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膀胱過動症

膀胱過動症

2021/1/29 下午 02:40:00

榮總人月刊 第 316期 2010年9月

「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的定義是為:「有急尿感、可以有或沒有合併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有頻尿或夜尿的現象」。重點在其有無發生急尿感現象,因此在對病患下此診斷前,須先確定有無泌尿道感染及其他下泌尿道惡性疾病。

膀胱過動症發生率其實是被低估的,在老年病患族群裡是有相當比例,大多數病患因症狀不嚴重,而並未求醫治療。雖不影響生活機能,但對生活品質是有相當影響,如因急尿甚至漏尿、尿騷味而減少出外的社交活動、更甚至有部份病患因而導致憂鬱症。但就診斷定義來說,並不一定會有尿失禁現象,所以那些沒有尿失禁的過動症病患,主要困擾即是尿急,因此病患則是選擇以靠近廁所的活動範圍為主,減少出遠門機會。

膀胱過動症的診斷是先以病患的所描述的病徵來作診斷,須先確立無其他病因,且輔助以排尿日誌來記錄其3日的排尿次數、急尿次數、尿失禁頻率及喝水狀況、夜尿次數。除這些記錄外,常規小便檢查也須用來排除泌尿道感染可能性,這些皆屬非侵襲性檢查。但侵襲性檢查,如膀胱功能檢查(膀胱肌電圖、括約肌電圖等),來評估是否為感覺型急尿或為運動型急尿,並針對病患是否有膀胱出口尿路阻塞也有輔助診斷效用。

膀胱過動症的治療主要有分「生活形態之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兩類,其中症狀較輕微的病患,可探討其生活習慣是否有加重症狀的因子,如利尿劑之藥物、咖啡等藥物,使得排尿次數的增加;若水分攝取有過量,這病況可從排尿日誌窺知一二;若病患有發生輕微尿失禁情況,則針對排尿習慣作調整,如固定的時間去排尿等。但對症狀較嚴重族群,則行為生活模式治療就無法充分改善症狀,須要以藥物來施加治療,其中是「抗蕈毒鹼」(antimuscarinic)藥物是目前治療逼尿肌過度活動最有效也最常用的藥物,有tolterodine, trospium, solifenacin, darifenacin等,這些藥物在治療急尿、甚至是急迫尿失禁也顯著的效果,減少其發生的頻率,但有二至三成的病患會有口乾、便秘等的副作用。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及醫藥發展進步,膀胱過動症診斷與治療已有大幅改善。在男女表現也是不盡相同,雖然未來就醫並不會影響生命,但對生活品質影響是極大。然而,此疾病正確診斷是須詳實細心的詢問病史,仔細理學檢查和基本的實驗室檢查,應可讓病患得到良善治療。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