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泌尿道結石如何治療?

泌尿道結石如何治療?

2021/1/29 下午 02:28:10

榮總人月刊 第 256期 2005年9月

理論來說,泌尿道結石是溶質(結石結晶)及溶劑(尿液)間的平衡被破壞,而造成溶質沉積。簡單的說即是尿太濃,尿中物質沉澱下來形成結晶,經過長期沉澱與凝集,最終進一步形成結石。結石危險因子,包括尿液濃縮、尿量減少、食入過多高嘌呤類、高白質食物,容易引起尿酸結石;尿液滯留與尿路感染;利尿劑、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物等藥物服用過量;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手術或外傷造成尿路狹窄易引起結石產生。

尿路結石造成的症狀常見有:

  1. 疼痛,如腰部或下腹部的間歇性鈍痛或腎部絞痛,有時會合併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2. 血尿:症狀範圍包括顯微性血尿到肉眼可見的血尿,可能會合併解尿不順,解尿疼痛的症狀。
  3. 尿路感染:因為結石產生尿路阻塞時,會發生感染情形,可能會以發燒,甚至敗血症來表現。

除病史、體檢上懷疑外,病患須進一步接受X光檢查(KUB)、腎臟超音波或腎盂攝影檢查(IVP)。一方面定位石頭位置、大小與結石鈣化程度;另一方面則查探出是否造成腎水腫等傷害。其中腎盂攝影是利用顯影劑注射入人體靜脈,再經由腎臟排出,藉顯影劑於X光下呈現白色對比,進而顯示出結石位置與阻塞程度。此外,對於不易顯影的結石,目前可用電腦斷層攝影影像重組方式,確切定位結石所在位置,可幫助醫師來判斷那一類結石治療法,最適合這個病人。

常見尿路結石治療方法如下:

  1. 非外科治療方式:給予足夠水分及預防性抗生素,且對病患症狀予以止痛。
  2. 體外震波碎石法:是利用X光或超音波定位,再利用電擊波或電磁波來擊碎結石。此種治療方式以腎結石或上輸尿管結石為主,但結石不宜太大,而且有一些危險因子必須術前注意,如高血壓控制、肝脾機能與肝脾腫大、凝血機能好壞、腎臟發炎控制狀態、阻塞嚴重與否,都需一併考慮清楚,才能減少後遺症發生。
  3. 輸尿管鏡碎石法:治療方式最為多樣化。內視鏡可區分為軟式及硬式鏡;碎石法可分為水電擊法、氣動碎石法、超音波碎石法或雷射碎石法。一般台灣醫界大多採用硬式內視鏡加上水電擊或氣動式碎石法。此種方式可解決八至九成輸尿管結石,但對組織傷害性較大。因此,安全性與醫師經驗與技術有絕大因果關係。
  4. 經皮穿腎截石術:治療方法是由病人側背部插入導管至腎盂,再經過一連串導管擴張,直至腎臟鏡可進入腎臟內,再利用超音波碎石機加以碎石。傷口一般大概1至1.5公分直徑,但體外可能會背負一條腎臟引流管,時間長短則視結石處理狀況而定。術後殘留結石會用體外震波碎石法來加以處理,這套組合療法稱為「三明治療法」。
  5. 開腎取石術:此乃後一道方式,當前面幾種方式無法處理結石,最後只好經此方法治療,但此種方法對腎臟傷害性最大。
  6. 副甲狀腺切除術: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合併結石者,採用此手術。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