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膀胱內視鏡檢查說明書
2011/5/31 上午 11:57:00
一、須實施手術之原因
尿道膀胱內視鏡檢查之適應症:
- 尋找血尿患者之可能病因。
- 膀胱癌治療後之追蹤。
- 任何需鑑別下泌尿道解剖結構上之問題﹙如尿道狹窄、尿道憩室、膀胱憩室等﹚。
- 需進行逆行性腎盂攝影。
- 置入或拔除雙J導管。
二、手術步驟與範圍
本檢查是在局部麻醉或半身麻醉之下利用內視鏡經由尿道進入膀胱檢查尿道、攝護腺及膀胱。
本檢查可以檢查的可能病灶包含尿道狹窄、尿道憩室、尿道腫瘤、攝護腺肥大、膀胱結石、膀胱腫瘤、膀胱憩室。
本檢查除可以直接目視檢查上述病灶之外,尚可進行切片、沖洗較小膀胱結石等檢查或治療。亦可經由輸尿管在膀胱之出口置入輸尿管導管注射顯影劑進行逆行性腎盂攝影。對輸尿管阻塞或狹窄之患者亦可經由輸尿管在膀胱之出口置入雙J導管緩解腎水腫。
三、手術之風險及成功率
尿道膀胱內視鏡檢查可能引起的併發症:
- 尿道膀胱受傷。
- 尿路感染或菌血症。
- 短暫性的血尿、小便疼痛。
- 其他偶發之病變。
四、輸血之可能性
很小,若有多為疾病本身(如出血性膀胱炎)而非膀胱鏡所造成。
五、手術併發症及可能理方式
尿道膀胱受傷則需要尿管置放較久時間,少數日後有尿道狹窄產生者,會需要內視鏡手術切開甚至是重建手術。
尿路感染或菌血症需要抗生素治療。
短暫性的血尿及小便疼痛觀察即可,並會給予備用之藥物緩解。
六、不實施手術可能之後果及其他可替代之治療方式
主要是無法確定診斷膀胱及下泌尿道之病變,針對檢查部分可以考慮其他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等,為其診斷力不如膀胱鏡;針對雙J導管之置放及拔除可以可慮經腎臟置放或拔除,但一般而言經腎臟非第一線之做法。
七、預期手術後,可能出現之暫時或永久性症狀
短暫性的血尿、小便疼痛。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