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胸腰髓損傷

脊髓損傷--胸腰髓損傷
♦ 胸腰髓損傷的檢查、治療及預後
胸椎由於有胸腔的保護,活動性較小且穩定度高,較少發生傷害。往往很嚴重的外力傷害才會導致胸椎受傷,結果不僅會造成下肢癱瘓,也將導致大小便失禁。而腰椎受傷則常見,年紀大且骨質疏鬆的人,在滑倒且臀部著地時,最易造成胸腰椎損傷。高處跌落、自殺而腳跟著地的患者,也常發生胸椎受損。行車時緊急減速結果,因患者向前衝,身體卻被安全帶所固定,造成曲屈/牽張性骨折。車禍或瞬間撞擊則會造成爆裂性骨折。 

胸腰椎受傷後要儘早評估損害程度,在受傷的數天內,脊髓及組織腫脹會造成病況惡化。病人的預後,依受傷後四十八小時的神經功能恢復情形而定。若受傷四十八小時後仍呈現功能完全喪失情形者,較無法恢復其功能。但仍具有部分脊髓功能者,可能會繼續改善,一直持續到受傷後兩年。胸腰椎損傷患者將面臨的問題,主要為膀胱功能受損所衍生之問題與壓瘡的產生。 

胸腰椎損傷之膀胱,分為完全失去神經支配的膀胱與自主性膀胱兩種。完全失去神經支配的膀胱:膀胱會脹大而病人毫無知覺,尿液滯留過脹時會溢出,易因膀胱內高壓造成尿液回流至腎臟,時間久了導致腎臟衰竭,而尿路感染將是嚴重的問題,導尿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另一種為自主性膀胱:膀胱保有一部分自主神經活動,排尿肌會發生反射性痙攣,而出現漏尿的情況,導尿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在復健的後期,可妥善利用排尿反射-如輕壓腹部等方法。 

皮膚方面因常臥床不動,易造成壓瘡,有時甚至會潰爛露出骨骼。關節方面因沒有定期進行活動,關節變得僵硬。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若關節僵硬,即使神經功能恢復,也無法恢復活動。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的肌肉會劇烈收縮,引起嚴重絞痛,必須使用肌肉鬆弛劑改善病情。 

A.診斷前需做的檢查:
1.受傷部位X光 -特別有脫臼骨折時。
2.電腦斷層(CT)-可瞭解或判斷脊柱管狹窄的狀態。
3.核磁共振(MRI)-可瞭解或判斷脊髓與椎間板損傷的狀態。
4.肌電波(E.M.G.)-可正確定位所受傷的部位及神經根受損害的嚴重程度。
5.尿路動力學(C.M.G.)-可瞭解膀胱功能。
6.體感覺及運動誘發電位(SSEP+MEP)-評估神經組織之傳導性。
7.肛門肌力試驗(Menometry)-必要時執行,可測量肛門擴約肌功能。

B.治療方式的選擇:
非手術處置
脊髓高度減少50%以上時,需先行牽引;脊髓高度減少低於50%時,病患可在醫師許可範圍內儘早活動。若為車禍導致安全帶骨折(曲屈/牽張性骨折)通常可採取保守治療,臥床休息六週,在伸展姿位下以背架固定。病患發生骨折脫位可採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若病患開始發生下肢麻痺,及早作脊椎融合術可使病患及早作復健。若未發生下肢麻痺,治療目標應使脊椎變得穩固,以防發生神經系統傷害,可讓病人臥床以達穩定效果。爆裂性骨折的治療為臥床休息六週,不太疼痛即可活動。但若病患有嚴重疼痛或間歇性跛行,則需視情況與以手術減壓或行內固定。 

手術前的準備
在完成各項檢查後,經神經修復團隊主治醫師評估可納入神經修復手術的患者,將會由研究專員為患者評估肌肉力量及感覺功能,並幫患者紀錄分數及拍攝錄影帶做為紀錄存檔。手術前將安排您住院作手術前之各項準備工作,包括抽血、胸部X光、心電圖等基本檢查。手術前會向您及家屬說明手術的方式、可能的合併症及風險性,麻醉醫師也將於手術前訪視您。 

手術的方式
胸腰髓損傷胸腰髓損傷胸腰髓損傷主治醫師將依照檢查結果,決定採取何種手術方式。通常由受傷段脊椎後側開入,將受傷或退化之椎板切除或將椎間盤切除行減壓,並行神經修復術。醫師視骨頭構造受損嚴重度,手術中合併打內固定鈦合金鋼釘(需事先申請健保給付),必要時則加上自費人工鈦合金籃(一節需2個)或取自病人本身之髖骨或將手術中取下之椎板骨切小,舖於旁作骨融合,以增加其穩固性。 

傷口: 
手術後背上會有一條很長的傷口,長度依開刀脊椎節數的多寡而定。 

傷口照護時間: 
手術後第二天需換葯,並檢查傷口是否有感染、癒合不良或傷口裂開、滲液過多情況。若癒合良好,第一次手術者,術後7天拆線;第二次手術者,術後10-14天拆線,並貼美容膠1個月助傷口癒合。 

輔助器使用: 
若損傷位置為腰椎第四、五節或薦椎第一節,穿椅式背架即可。損傷位置高於腰椎第三節,則需穿騎士泰勒背架,因支持性較好。三個月後待門診X光追蹤確定骨頭長好,經醫師認可方可不用穿戴。 

C.復健活動計劃: 

病患主要有排便、排尿、運動及感覺功能的問題 

a)排便:使用幫助腸胃蠕動的藥物或輕瀉劑,並於早飯後30分鐘內以手指刺激肛門口及腹部按摩,產生胃結腸反射以促進排便,必要時配合每日固定時間灌腸。 

b)排尿:以長期保護腎臟功能為目的。病患依據尿路動力學的檢查結果執行膀胱訓練,配合膀胱鬆弛劑加上定時間歇導尿為宜(訓練計畫及技術內容請參考護理指導網頁)。神經尿路動力學的檢查為:術前、術後1個月、6個月、一年。之後並保持每半年至一年追蹤腎臟超音波與核醫腎臟功能測試。 

c)運動及感覺功能: 

(1)0-2週:每日數度按摩四肢,由照顧者執行全關節被動運動保持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0-30°)之活動。
(2)2-4週:被動關節運動程度增加至90°,伴隨主動之關節活動。並開始訓練病人膀胱及大腸之功能。
(3)4-8週:繼續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之主動運動和膀胱及大腸訓練,加強上、下肢肌力之強度,並開始訓練病人踏步至走路之功能。此階段病人可在門診安排復健計畫。
(4)2-l2個月:病人繼續就近於住家附近復健醫院進行復健外,每個月回本院門診追蹤神經學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及排尿排便功能檢查,評估運動功能。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