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周邊神經損傷

週邊神經損傷--臂神經叢損傷
♦ 臂神經叢損傷的檢查、治療及預後
臂神經叢損傷越來越常見,一旦發生後將造成當事者暫時或永久的殘障。臂神經叢的生理結構複雜,若受傷型態為神經根完全斷裂,則復原機率渺茫。同時,手的主要功能在於一些精細動作,不像腳只要能負重及行走就很有功能了,因此臂神經叢損傷是所有週邊神經損傷疾病中,最容易造成殘障的傷害。若為生產受傷之嬰兒,因其神經生長尚有發育空間,因此先觀察六個月,再決定是否可做神經修復。 
如果受傷後第一時間是在其他醫院開刀治療,則盡可能攜帶該院之核磁共振片、肌電波報告及當時開刀的紀錄或手術圖示,以幫助醫師能在最短時間內瞭解患者曾接受過之醫療處置,能更快速判斷病情之嚴重度及我們可幫助病患之程度。 

A.診斷前需做的檢查:
1.受傷部位的X光。
2.核磁共振(MRI)-可瞭解或判斷脊髓與椎間板損傷的狀態。
3.肌電波(E.M.G.)-可正確定位所受傷的部位及神經根受損的位置。
4.體感覺誘發電位與運動誘發電位(SSEP/ MEP)-評估神經組織之傳導性,並可瞭解或判斷神經受傷的嚴重程度。

醫學中心主要以急性損傷治療為優先,因此所有檢查皆以門診方式安排及執行。住在外縣市患者則盡量將檢查安排於同一天,或請您先借住親友家中。 

若判斷將接受神經修復手術,則依照醫師安排時間入院接受手術治療。神經修復團隊在臂神經叢損傷方面,最主要負責醫師為鄭宏志主任與黃銘超主治醫師。 

B.治療方式的選擇: 

可分為觀察服藥繼續觀察,若適合手術治療則醫師會將您排入等候開刀之名單中。 

手術前的準備
在完成上列各項檢查結果後,並由神經修復研究團隊主治醫師評估可納入神經修復的患者,將會有研究專人為患者評估肌肉力量及感覺功能,並幫患者紀錄分數及拍攝錄影帶做為患者紀錄存檔。 

手術的方式
主治醫師將視患者的所有檢查結果,決定適合的開刀方式。若為非斷裂型態之神經受損,可能由後頸部打開,將病變或損壞之椎板切除行減壓及移除疤痕組織,並進行修復手術。若神經根斷裂位置在較遠端位置,則須施行兩階段之手術,第一階段先由後頸部打開,將病變或損壞之椎板切除行減壓,將神經根斷端固定於局部;第二階段手術於一星期後再由受損部位前面鎖骨上方周圍切開,行斷端對斷端之接合手術,加上神經修復術即完成。手術過程中,若因神經斷裂產生空隙需行橋斷移植,則可能取腳部之感覺神經(縫神經)作為移植之橋斷。日後腳部取神經處可能永遠覺得麻麻的,此種感覺將可能永久存在,但不影響腳部的活動功能。 

手術後的照護
傷口照護時間: 
手術後,後頸開刀處會有10-15公分左右手術傷口,若有行縫神經移植則小腿肚處多增加一處約30-60公分之傷口。行兩階段神經修復病患,則有三處傷口,一處在後頸有約10-15公分左右,一處在受傷側鎖骨上約10-20公分之彎曲傷口,及腳部取縫神經之30-60公分之傷口。 

傷口換藥時間: 
手術後第二天,醫生或專科護理師將為患者換葯並檢查傷口,觀察傷口是否有紅、腫、熱、痛等感染徵兆、癒合不良或傷口裂開、滲出液過多的情形。若傷口癒合情況良好,行一階段手術者,於手術後七天拆線;行兩階段手術者,手術後10-14天拆線,請家屬自購半吋寬度之美容膠,剪成2公分左右,垂直貼於傷口至少一個月,幫助傷口癒合。拆線後三天傷口才可碰水,並應盡速擦乾,美容膠若有脫落再自行補上,不須刻意剝除。 

所需使用的輔助器: 
手術前準備好所需之頸圈及手臂吊帶,手術後佩戴頸圈至少三個月,直到頸椎骨頭生長穩定,經醫師判定才可不須再佩帶;手臂吊帶佩戴至少三個月或更久,以保持身體之平衡及保護受傷部位神經生長穩定。手術後患肢應以手臂吊帶保持屈曲姿勢,避免過度外展拉扯,破壞修復接合之神經組織。 
周邊神經損傷

後頸手術後傷口

周邊神經損傷

左腳取縫神經為移植橋段傷口

周邊神經損傷

受傷側鎖骨上手術後傷口

周邊神經損傷

頸圈及手臂弔帶之使用


C.復健活動計劃: 

臂神經叢損傷患者,手術前後的照顧都非常重要,復健治療目的在於:
(1) 防止受傷而麻痺手臂的重量對於,麻痺的肌肉及受傷的神經造成牽扯;
(2) 增加皮膚與肌肉的張力;
(3) 維持關節的活動度,以減少攣縮與變形;
(4) 訓練正常的肌肉活動,來幫助部分喪失的肢體功能。

因此我們訂定的復健計畫如下: 

1. 0-2週:手指及手腕的關節運動、前臂肌肉的等長運動,肩關節活動必須依照醫師或復健治療師指示執行。頸圈及手臂吊帶使用。 

2. 2-4週:手指、手腕及手肘關節活動不受限,肩關節活動仍依照醫師或復健治療師指示執行。頸圈及手臂吊帶使用。 

3. 4-8週:肩部被動外展的活動0-30°,手臂吊帶使用並可予局部按摩增加血液循環。 

4.8-10週:除了繼續肩﹑肘﹑手的主動運動外,病人從此週開始手功能的訓練﹐以及日常生活和穿衣褲或飲食功能的訓練。頸圈使用滿三個月,手臂吊帶使用三個月或更久。 

5.配合復健計畫的評估與檢查,神經功能評估:分別在術前、術後4週、8週、12週、16週、20週、24週,由研究專員以術前同一份評估表追蹤神經功能進展情形,並錄影存證。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