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腓總神經損傷

週邊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
♦ 腓總神經損傷的檢查、治療及預後
因車禍、跌倒所導致骨折等創傷,職業性傷害等壓迫傷,運動傷害,手術及治療所致之醫源性傷害,腫瘤,貝克式囊腫等情況都可能導致位於腿部的腓神經受損,腓神經損傷最典型的表現是「垂足」-走路時腳板無法上抬,容易?態不穩而跌倒,並且容易足板外翻。有時合併感覺的異常例如腿麻,如果其他肌肉骨骼有問題或有腫瘤時,則可能會有膝部疼痛現象。 

A.診斷前需做的檢查:
1.受傷部位的X光。
2.肌電波(E.M.G.):可正確定位神經受損的位置及嚴重度。 所有檢查皆以門診方式安排及執行。住在外縣市患者則盡量將檢查安排於同一天,或請您先借住親友家中。 若判斷可接受神經修復手術,則依照醫師安排時間入院治療。神經修復團隊在腓神經損傷醫療方面,最主要的負責醫師為鄭宏志主任、黃銘超主治醫師、黃文成主治醫師。 

B.治療方式的選擇: 

可繼續觀察,若適合手術治療則醫師會將您排入等候開刀之名單中。 

手術前的準備
在完成上列各項檢查後,經神經修復團隊醫師評估可納入神經修復手術的患者,將由研究專員?患者評估肌肉力量及感覺功能,並幫患者紀錄分數及拍攝錄影帶做為紀錄存檔。手術前將安排您住院作手術前之各項準備工作,包括抽血、胸部X光、心電圖等基本檢查。手術前主治醫師會向您及家屬說明手術的方式、可能的合併症及風險性,麻醉醫師也將於手術前訪視您。要取小腿縫神經作為神經橋段者,則要準備腿部皮膚、刮腳毛,手術前一晚清洗乾淨。 

手術的方式
有三項可能的方法:
1. 直接縫合術:對於受到刀槍傷、穿刺傷等神經受損部位較小的病患,可以將受傷的神經直接縫合。
2. 神經舒解術:主要是做外部舒解,手術時劃開受傷部位,清除神經旁的血塊或纖維化組織,作為減壓與紓解,這是目前最常見及有效的方法。
3.神經移植術:對於受傷部位大,難以直接縫合的受傷神經或斷裂的神經,則會取一小段較不影響身體功能的神經作為橋斷,來接連受傷的神經隙裂,一般而言,同側小腿之縫神經最常用以接合腓總神經。縫神經負責小腿外側的感覺功能,因此手術後取縫神經側的小腿表面將感到麻木,這種現象也許會永遠存在,也可能因神經的繼續生長而逐年緩解。 

手術後的照護
傷口: 
手術後受傷部位膝關節旁會有一15-25公分長之S形傷口;若行縫神經移植,則小腿肚處多增加一處約30-60公分不等的傷口。 

傷口照護: 
傷口於手術後第二天換葯,並檢查傷口是否有紅、腫、熱、痛等感染徵兆、癒合不良或傷口裂開、滲出液過多的情形。若傷口癒合情況良好,於手術後七天拆線,請家屬自購半吋寬度之美容膠,剪成2公分左右,垂直貼於傷口至少一個月,幫助傷口癒合。拆線後三天傷口才可碰水,並應盡速擦乾,美容膠若有脫落再自行補上,不須刻意剝除。 

所需使用的輔助器: 
手術前即應開始穿戴垂足板,須長期使用才不致因垂足而重心不穩或跌倒,晚上睡覺或躺於床上時,可用長枕頭支托足板部保持功能位置,避免足板下垂。手術後七天內臥床時,患肢膝關節應保持屈曲微彎姿勢,避免過度伸直拉扯,破壞修復接合之神經組織,下床活動則依正常功能姿勢行走。若行神經橋段移植術者,手術時患肢將打上長腿石膏,膝關節呈微彎固定6週,以保護修復接合之神經組織,上長腿石膏於傷口部位將會開一小窗,以便於換藥及觀察。術後視進步情形安排復健活動,並配合垂足板使用。 
腓總神經損傷

右腳腓神經損傷手術後傷口

腓總神經損傷

左腳取縫神經為移植橋段傷口


C.復健活動計劃: 

腓神經損傷患者,手術後的復健治療目的在於:
(1)防止受傷的腿部因垂足而造成重心不穩、跌倒
(2)增加患肢肌肉的張力;
(3)維持膝關節的活動度,預防攣縮與變形。 

1.第0-4週:手術後即可下床行走,7天內臥床時手術部位保持屈曲微彎姿勢,患肢活動依照醫師或復健治療師指示執行,下床活動時垂足支架使用。 

2.第5-8週:除了繼續復健訓練。職業能力的評估也要自第四週開始,期望病患將來能及早恢復工作的能力。 

3.第2-12個月:病患除了繼續在居家附近的復健醫院治療外,每個月也要回本院門診作神經功能檢查,含拍錄影帶及分數評估的檢查。神經功能評估:分別在術前、術後4週、8週、12週、16週、20週、24週,由研究專員以術前同一份評估表追蹤神經功能進展情形,並錄影存證。請於規定之門診時間,回神經修復科門診及神經復健門診。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