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的分級
 

美國生殖醫學會,依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的大小、深淺及骨盆腔局部沾連的程度將子宮內膜異位分成輕微、輕度、中度、重度。 分級的程度雖然未必跟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有相關聯,但是對於評估不孕症的治療跟預後有幫助。
 

分級

點數

部位

自然懷孕機率

輕微內膜異位

1~5 點

表淺的在腹腔、骨盆腔

不變,與常人同

輕度內膜異位

6~15 點

或深或淺的附著於腹腔、骨盆腔、
兩側卵巢、子宮後穹隆處

正常人的 70%

中度內膜異位

15~40 點

深度的附著在腹腔、骨盆腔、
兩側卵巢、子宮後穹隆處,並有沾黏現象

正常人的 40~50%

重度內膜異位

40 點以上

卵巢深部的內膜異位瘤、重度沾黏、
子宮後穹完全阻塞或卵巢的沾黏

正常人的 <30%40%

造成沾黏的原因

沾黏可分為後天或先天兩種,後天類又可分為發炎與術後兩種。這些沾黏的成因與發生率尚不清楚,先天與發炎造成的腸阻塞較少,主要都是術後引起的。沾黏形成過程始於纖維蛋白腹內滲出物因受創湧出的時候,滲出物在腹腔內留下纖維蛋白。多纖維蛋白的血凝塊於受創 3 小時內在鄰近內臟形成纖維蛋白沾黏( fibrinous adhesion )。如果腹膜受傷,纖維沾黏則留存下來,被新的血管和纖維細胞組織起來,形成纖維性沾黏。

防止沾黏的纖維素片

Oxidized regenerated cellulose (ORC) :那是由 fibers 和 cellulose 所組成,放在術後受傷的傷口上,可以減少沾黏,對之前有嚴重沾黏的患者十分有效, 一兩 個禮拜之後,就會被體內代謝吸收掉,但在被體內吸收掉之前可以讓上皮細胞長好,並吸收掉血塊。

手術治療:

由於腹腔鏡技術的進步,許多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可使用腔鏡來達到治療的目的。但對於腫瘤過大,沾黏太嚴重,或發生於泌尿道或胃腸道等部位患者,則較不適於腹腔鏡手術,可採用傳統的開腹手術。

目的-盡量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可用切除或電燒的方式來處理。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