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最新發展
 
臺北榮民總醫院 婦產部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並且進而造成發炎、疼痛、甚至不孕的問題。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個很常見的疾病,約有10%的育齡婦女受到此病的困擾,而不孕症婦女約有20~30%會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青少女的慢性骨盆腔疼痛更有35~73%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因子宮內膜異位症所造成的醫療支出也相當龐大,美國一年大約要花220億美金來因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費用及疾病所帶來的相關支出。

雖然全世界的專家投入了許多的精力來研究這個疾病,但是仍然不清楚為什麼這些子宮內膜組織能夠在不正常的部位著床並生長。一般相信這些內膜組織是在月經時經由輸卵管逆流至骨盆腔內,但是並非所有的逆流經血都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內膜細胞的生長能力、骨盆腔局部的免疫能力、血管新生的能力、以及抗體生成的能力。此外環境中的污染物,例如戴奧辛和有毒重金屬,都有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的機會。

常見的子宮CA-125內膜異位症侵犯部位,包括卵巢及骨盆腔腹膜表面,但也有可能深層侵入陰道、子宮、腸道、膀胱及輸尿管。造成的疼痛症狀會與侵犯的深度成正比。而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局部發炎狀態,以及侵犯輸卵管導致沾黏或阻塞,是造成不孕症的主要原因。要正確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需靠婦產科醫師的詳細問診及內診,若能在內診時觸摸到深層侵犯的結節,就可以確定診斷。而超音波可以輕易看到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但是腹膜上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就很難查覺。

腫瘤指標可以用來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但是不能確定診斷或排除診斷。目前最能夠確切診斷的方法就是腹腔鏡手術,由醫師親眼檢查骨盆腔內的狀況。腹腔鏡手術的另一項好處是可以同時進行治療,切除或燒灼破壞子宮內膜異位病灶。不過腹腔鏡手術需要全身麻醉,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手術併發症也較高,最好能在開刀前與醫師詳細溝通可能的風險與成效。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方式很多,主要可以分為手術及藥物治療兩大類,治療時也需要考慮病患主要的症狀是疼痛還是不孕。若要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疼痛,可以使用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NSAID消炎止痛藥、黃體素GnRH analog、口服避孕藥、抗動情素藥物、以及促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等,所有的藥物在止痛方面的效果都很好,但是會有各自不同的副作用。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長期使用會造成胃腸潰瘍及影響腎功能;黃體素可能造成不正常出血及體重上升;口服避孕藥可能引發血栓疾病;抗動情素藥物可能造成體重上升、皮膚油化或聲音低沉;促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則會產生更年期症狀及骨質流失,使用超過半年最好補充少量動情素來改善症狀。雖然藥物治療的效果不錯,但是停藥一年後會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症狀復發,而一些較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對藥物的反應不佳,或是有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需要手術治療。

目前的研究並不能證明手術的止痛效果一定比藥物治療好,還是要由患者個人的選擇及對藥物療法的接受程度來決定。絕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都可以用腹腔鏡手術進行,除非有懷疑惡性腫瘤或太過嚴重的沾黏,才會考慮開腹進行手術。手術目的在於切除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及所有遭到深度侵犯的腹膜組織。

若患者已經沒有生育的需求,可以考慮同時切除子宮及雙側卵巢輸卵管,更能改善骨盆疼痛的症狀。手術之後通常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無痛狀態,但是四年的復發率也有20~30%左右,視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部位及嚴重程度而有不同。手術時加做神經切除術並沒有明顯的成效。

手術前先使用藥物抑制內膜組織生長或許可以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嚴重程度,但是不確定能否增加手術的效果。手術後使用藥物同樣無法預防將來的復發。 若是要幫助懷孕,則一些會影響排卵的藥物,包括口服避孕藥、抗動情素藥物、及促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都只是延後懷孕的可能,並不建議使用。其它的止痛藥物也無法提升懷孕能力,不能單獨用來治療不孕症。手術燒灼破壞輕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幫助懷孕,手術切除大於4公分的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也會對懷孕有幫助,但是要注意盡量保留正常的卵巢組織。

在手術後一年內懷孕能力會增加,最好把握時間積極進行不孕症的療程,由醫師建議最佳的同房時間或進行人工授精。若合併有其他的不孕症原因,目前成功機率最高的治療方式還是試管嬰兒療程。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需要完整的問診及檢查,針對疼痛症狀應優先考慮使用病患接受度高且副作用低的藥物治療,若有懷孕需求則腹腔鏡手術可以兼顧診斷及治療,效果優於藥物治療。

最後更新: